隨著2024年年報的公布,A股半導體板塊的盈利和虧損情況也逐漸清晰。北方華創以56.21億元歸母凈利潤超越中芯國際成為“盈利王”,而聞泰科技因被列入實體清單導致虧損28.33億元成為“虧損王”。
2025年第一季度,半導體行業在AI算力、汽車電子、國產替代等核心增長引擎推動下,多家企業扭虧為盈,其中寒武紀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發實現營收和利潤大幅增長。
A股半導體“盈利王”易主
據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A股162家半導體概念的(申萬宏源分類)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實現了盈利,僅48家企業虧損。
在所有企業中,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韋爾股份是去年半導體板塊盈利最多的三家企業,也是僅有的三家歸母凈利潤超過30億元的企業,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21億元、36.99億元、33.23億元。
除了以上3家公司,還有9家半導體企業去年歸母凈利潤在10億元以上,分別是:海光信息、中微公司、長電科技、瀾起科技、紫光國微、盛美上海、兆易創新、華海清科、揚杰科技。
圖為:2024年凈利潤超5億元的半導體概念股
而長期穩坐半導體“盈利王”的集成電路制造龍頭中芯國際,去年被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以56.21億元歸母凈利潤規模趕超。
2024年北方華創實現營業收入298.38億元,同比增長35.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6.21億元,同比增長44.17%。公司在集成電路裝備領域多款新產品取得突破,工藝覆蓋度及市場占有率顯著增長,產品銷量同比大幅度增加,推動了營收的穩定增長。
巨虧28億!“虧損王”花落聞泰科技
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憂,并不是所有的半導體企業在2024年都取得了業績增長,也有部分企業在去年錄得了較大的虧損。
其中,聞泰科技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8.33億元,以虧損金額而論,位列A股半導體板塊第一,成為去年半導體板塊僅有的虧損金額超過20億元的公司。
圖為:2024年虧損過億的半導體概念股
聞泰科技表示,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導致公司產品集成業務(ODM業務)未來新項目的獲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進而對相關資產計提了減值。
除了聞泰科技,2024年虧損金額在5億元以上的還有滬硅產業、芯聯集成、翱捷科技、龍芯中科、杰華特、芯原股份,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71億元、-9.62億元、-6.93億元、-6.25億元、-6.03億元、-6.01億元。
其中,造成滬硅產業凈利潤大幅虧損的原因主要是:一、半導體硅片市場復蘇不及預期,特別是200mm及以下尺寸業績表現下滑明顯;二、公司持續開展擴產項目,前期投入大、固定成本高,對業績產生較大影響;三、報告期內需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約3億元。
國產替代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多家上市公司出現了扭虧為盈的局面,AI算力、汽車電子、國產替代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圖為:2025年一季度扭虧為盈的半導體概念股
典型的代表是芯片設計公司寒武紀,該公司主要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發,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22%;實現歸母凈利潤3.55億元,同比增長256.82%。
其次是聞泰科技,該公司一季度扭虧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多次股權轉讓旗下資產,已剝離了虧損的集成業務。3月公司再次發布重大資產出售預案,交易對價初步估算約為46.08億元。
“從幾家半導體公司第一季度財報來看,半導體設備類企業營收以及利潤都有較大幅度增長,這是非常積極健康的預兆,尤其是在目前地緣政治的大背景下,設備類企業的財報喜人,說明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已經在健康成長。”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如此表示。
展望未來,東莞證券認為,受益AI驅動需求復蘇和關鍵領域國產替代持續推進,建議從成長空間和長期確定性出發,把握2025年一季度業績表現較好的半導體設備與材料、AI算力、AI終端芯片、模擬芯片、半導體封測等細分板塊。
“未來,國產替代空間依然廣闊,國內半導體公司有望持續受益于國產替代進程的深入。”廣發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耿正表示,半導體國產替代持續推進,由點到面,由易到難。從消費電子到工控車規產品,從芯片到制造和設備,本土廠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取得技術突破,拓展成長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