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從未進過軍校學習,但他卻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他一生中指揮了無數戰役,有著豐富的指揮經驗。但很多人也許不太了解,直到他81歲高齡的時候,還親自決策過一次對我國影響深遠的戰役。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場由毛主席親自決策的最后一戰——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
一、西沙群島的隱患
西沙群島位于我國海南島往南330千米處,物產豐富,地理位置更是重要,是通向印度洋的重要航線節點。但也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近代也成為了周圍國家垂涎的目標。
近代以來,由于國家積弱,我國對西沙群島的管轄被削弱,日本和法國都曾經占領過西沙群島。二戰結束后,日本向我國移交了西沙群島,但法國卻趁我國內戰的時候占領了部分西沙島嶼。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當即宣布了對西沙群島的管轄權,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但是在1955年法國退出西沙群島后,南越卻趁機以繼任者的身份公開宣布對西沙群島的主權。
此后多年,南越開始不斷騷擾我國西沙漁民的正常捕撈,到了七十年代的時候,南越當局更加肆無忌憚,先是將南沙群島中的十幾個島嶼公然劃到自己的版圖中,后來又發生了撞毀我國漁船的事件。
參加海戰的274號獵潛艇
那么,南越為什么要一直盯著西沙群島不放,他們這樣做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一方面,從當時的海上軍事實力上看,南越認為他們是有一定優勢的。當時我國正處于特殊時期,軍隊的戰斗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一些削弱,而海軍更是一種技術型軍種,南海艦隊的遠航戰斗能力也不算太強。反觀南越,因為是近海作戰,再加上美國支援的許多艦艇,使他們有了叫囂的資本。
另一方面,南越當局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當時,南越在北方戰場上頻頻失利,而美軍也有放棄南越政權的想法。而如果和中國爆發新的沖突,根據他們和美軍的協議,如果把中國也拉入戰局,美軍就得繼續協助南越。
二、毛主席的戰略判斷
南越政權的這些打算,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愿而已。為了揭露南越當局的侵略行徑,我國在1974年發布聲明,重申了我國的西沙群島的主權,并對南越政府發出了警告。
南越政府對我國的警告無動于衷,繼續加大在西沙的挑釁行動。為此,中央軍委針對西沙問題專門制定了一項報告,并由葉劍英和周總理簽送毛主席呈閱。
毛主席
已經81歲高齡的毛主席,在看到這份報告后陷入了沉思,他對于西沙群島的問題并不陌生。早在1960年的時候,毛主席就曾經批示過在西沙群島建立海軍據點的報告。現在十年過去了,毛主席又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解決西沙群島的問題。
毛主席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有著更加深刻地認識,在他看來,南越政權因為缺乏人民的支持,如果美國不支持他們,他們靠自己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對于南越軍隊的戰斗力,毛主席則根本看不上他們。事實上,南越軍隊雖然有著大量美械裝備,但缺乏戰斗精神,終究還是外強中干,毫無戰斗力可言。
那如果我國和南越發生沖突,美國究竟會不會插手呢?
關于這一點,毛主席也有著自己的判斷。在當時,中美之間的關系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國對于美國來說,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南越對于美國的價值則是在不斷下降。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華后,中美合作已經成為大的時代背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是不可能因為南越而選擇與中國為敵。
在經過這些深入思考后,毛主席做出了決定,在中央軍委關于西沙群島問題的報告上批上了“同意”兩個字,并且還說道:
“看來,不打一仗,不足以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恩來、劍英的意見很對!”
毛主席
三、戰斗的進程
在毛主席做出批示之后,西沙海戰的準備工作也開始緊張地進行著,在戰前的準備階段,南越當局不斷派出軍艦在西沙群島挑釁。到了1974年的1月19日,鄧小平、葉劍英等領導小組成員來到指揮部部署作戰行動,新中國的海軍即將打響成立后的對外第一仗。
戰斗打響后,雖然在裝備上南越海軍有一定優勢,先期還憑借船堅炮利對我軍戰艦造成不小的傷害,但我軍強悍的戰斗作風很快就讓南越海軍震驚不已,戰斗中慌忙還擊,很快就喪失了戰斗信心,只能節節敗退。很快,南越海軍“怒濤”號戰艦被我軍擊沉,我軍西沙海戰初戰勝利。
20日,我軍開始奪島作戰,守在甘泉島上的南越軍隊更是毫無斗志,我軍登島部隊僅僅用了十分鐘就讓這些敵人放棄了抵抗。此后,我軍又順利收復了珊瑚島和金銀島。到了這個時候,西沙群島全部回歸祖國的懷抱。
和二戰中發生的一些大規模海戰相比,西沙海戰的規模就小得多,參與戰斗的雙方兵力也沒有多少,戰斗所使用的戰艦也是比較落后的。但是這場戰斗對我國海軍來說,卻有著巨大的意義,這也是我國海軍對外作戰中的第一次勝利,這場戰爭的后續影響,直到現在還在不斷發揮著作用。
解放軍戰士在珊瑚島捕獲數十名南越軍人及一名美國外交官
四、戰爭的影響
一方面,這場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打擊了南越政權的囂張氣焰,支援了越南共產黨,加速了南越政權的倒臺速度,同時也加速了美軍退出越南戰爭的步伐,穩定了我國周邊的形勢。
另一方面,經此一戰,我軍收復了西沙群島全部島嶼,并且在這些島上派兵駐守,加強了對西沙群島海域的控制力度,為我國在日后的南海開發及斗爭中爭取到了極大的主動權。
再有,這場戰爭的勝利,是在我國正處在比較困難的時期中取得的,極大地提升了我軍海軍的信心,也向世界宣布,在事關國家主權的問題上,我軍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也都會堅決斗爭到底。
在這場戰爭中,作為決策者的毛主席已經81歲高齡,身體健康程度也已經大不如前,但是正是因為他的正確決策,才一舉解決了我國海上邊界的重要隱患,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戰略遺產。
被俘虜的南越軍人抵達廣州
啟示一:以短期的戰爭來實現長期的和平
從這場戰爭的勝利中我們可以看出,毛主席戰略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以短期的戰爭來實現長期的和平。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當年南越控制了西沙群島,那在這之后的幾十年中,很有可能還會在這里爆發各種沖突。
因此,現在西沙群島的和平局面完全是當年毛主席的正確決策所帶來的結果。這種思想,從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都可以得到例證。
啟示二:只有適度控制戰爭進程才能掌握主動權
從這場戰爭中可以看出,在我軍取得勝利之后,我軍并沒有趁機繼續在南沙群島展開行動。這是因為,南沙群島因為距離過遠,已經超出了我軍當時的作戰范圍,后期補給很難跟上。在很多戰爭中,取得勝利的一方一般都要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勝利后主動退兵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但在毛主席決策的戰斗中卻是比較常見的,這些在對印自衛反擊戰、炮擊金門等戰役中就能得到例證。
啟示三:軍民結合是對外戰爭的有效方式
在西沙海戰的過程中,毛主席人民戰爭的思想又一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西沙海戰前期準備和后來的戰斗過程中,大量海南漁民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偵察敵情和運送物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也充分說明,在新時期的戰爭中,軍民結合依然是重要的戰爭輔助力量,在新時代中更應該被賦予新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