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一線,捐資助學、紓困解難,處處可見統一戰線成員的活躍身影;發展前沿,議政建言、出謀劃策,源源不斷的統戰正能量如春風化雨。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統一戰線始終堅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建改革發展之言,做富民惠民之事,聚同心同行之力,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邁出新步伐。
老哈河畔葦蓮蘇鄉的水稻(攝影:侯顯峰)
助推經濟發展
在奈曼旗葦蓮蘇鄉,上萬畝的水稻已呈現金黃色,秋風拂過,稻浪起伏,豐收在望。鄭鳳坤面帶微笑,他生產的大米就產于此地。
老哈河畔,牤牛河邊。內蒙古老哈河糧油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兩座米面加工廠靜待生產,鄭鳳坤是這家非公企業的負責人,他所經營的企業是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之一,作為統戰成員,鄭鳳坤分別在奈曼旗葦蓮蘇鄉和新鎮建起了米面加工廠,就近收購周邊村屯的水稻、蕎麥、谷子和雜糧等,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讓更多農戶受益。“自從精準扶貧實施以來,我們每年都會高于市場價收購那些貧困戶的稻谷。”鄭鳳坤介紹說。
鄉鎮和企業的“聯姻”,背后離不開奈曼旗委統戰部的努力。多年來,奈曼旗委統戰部號召發起“凝心聚力 同心助企”系列活動,發動企業家和非公經濟代表進村助推農村發展,實施“百企興百村”行動,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方面,不斷發力,聚焦發展難題,共商解決辦法。
鄭鳳坤介紹,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自己先后在兩個鄉鎮的兩個村里任名譽村主任,為兩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40余萬元。三年來,內蒙古老哈河糧油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產業分紅、社會募捐、救助貧困和光彩事業等方面累計捐款達110多萬元。
在奈曼,像鄭鳳坤這樣的統戰人士還有很多。據統計,三年來,組織和引導142名企業家到140個嘎查村任職名譽村主任。
昂乃養殖小區內的牛個個膘肥體壯(攝影:侯顯峰)
投身鄉村振興
九月下旬,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鎮昂乃養殖小區里,一群工人正在為一棟新建的牛棚上彩鋼瓦蓋。一排排標準化的牛舍里,一頭頭膘肥體壯、毛色發亮的黃牛悠閑地或臥或站,小憩休息。這就是統戰成員李相杰名下的奈曼旗哈達建設集團與昂乃村合作成立的養殖公司。
2016年,該公司與村里通過項目資金、整合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等途徑,累計投入資金6940.7萬元,建成總占地面積1000畝的現代化養殖小區,現存欄基礎母牛、育肥牛2400余頭。
養殖小區分經營方式采取“黨支部+公司+農戶”方式,通過固定資產收益分紅、訂單青貯、勞務輸出、農機服務等多種合作形式探索資產收益型幫扶模式,養殖小區每年為昂乃村群眾年均增收30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4年的負債28萬元到2021年實現年持續收入78萬元,實現了人人分紅,戶戶受益,發展成果人民共享。養殖小區不僅推動了當地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每年還帶動周邊群眾增收96萬多元,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全旗統戰成員各顯神通,紛紛在投身鄉村振興中彰顯了責任擔當、貢獻了智慧力量。三年來,累計有205家企業與198個嘎查村實施了合作幫扶機制,民營企業投資達近1820萬元。其中產業幫扶資金投入1430萬元,公益捐贈資金投入近390萬元。
沙日浩來鎮寶貝河嘎查魏鵬一家(攝影:白阿古達瑪)
增進民族團結
在沙日浩來鎮寶貝河嘎查,一個“孝”字引領全嘎查向善向好民風數十載,“孝行鄉里”已成為這里的文化品牌。
四世同堂的魏鵬,為照顧老人而“并伙”(分家后又重新搬到一起住)的于愛新,蒙漢聯姻的吳金玲、韓艷華夫婦……家庭團結、鄰里團結、民族團結,在這里已升華為“孝道”。村民吳玉嶺用15個春夏秋冬守護一個特殊的大家庭,弘揚“孝”和“愛”的傳統美德,從而榮登“中國好人榜”。這一切,都離不開奈曼旗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十年來,奈曼旗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廣泛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奮力推進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全面小康。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近五年來,共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67個,資金額達4889萬元。全旗民品民貿企業總數達到28家。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方面,以“民族團結進步+”雙融雙促活動為載體,推動“八+N進”創建工作,奈曼旗伊和烏素嘎查廟屯小組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每年舉辦宗教工作“三支隊伍”培訓班,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政策、宗教基礎知識納入必會內容。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增進各族人民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的重要方式之一。
提升僑胞服務
多年來,奈曼旗僑聯組織強化聯誼聯系,著力做好政治上有影響、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力、專業上有造詣的僑胞聯系工作,建立常態化聯誼聯絡及招商機制,推動項目回遷、資金回流、人才回鄉。做好僑文化特色活動。2017年,協助蒙古國40余家外貿企業到奈曼旗舉辦展銷會。2021年,協助自治區僑聯和市僑聯舉辦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并深度挖掘王府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內涵,將奈曼旗王府博物館打造成奈曼人民和海外僑胞的精神家園。做深“根、魂、夢”文章。將奈曼旗美術館、內蒙古白音杭蓋食品有限公司、內蒙古廟屯民俗休閑旅游村打造為“內蒙古自治區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增強僑胞對故鄉的親情、對故土的眷戀、對鄉情的感知、對文化的認同,使中華文化真正成為凝聚僑胞的精神紐帶。在基層建立了“僑胞之家”和“僑益維權站”。著力開展惠僑利僑護僑各項工作,做好節日慰問,為僑眷發放慰問金、物資10萬余元。奈曼旗目前共有僑務對象470人,分布在美國、英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文/圖:侯顯峰 白阿古達瑪 趙晨陽 何塔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