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有一個不起眼的裝備,被譽為“戰爭中最偉大的設計之一”。羅斯福總統曾這樣評價:如果沒有它們,盟軍就不可能以超過德軍閃擊戰的速度穿越法國。
它就是軍用油桶:Jerrycan
Jerrycan是美國人起的綽號,“Jerry”在俚語中指德國,是指這種油桶的起源在德國。Jerrycan的原型是一種曾經屬于德國的軍事秘密,正式名稱是“國防軍標準燃料桶”,專為閃擊戰而設計。
30年代中期,隨著閃擊戰在演習中越來越成熟,德軍也對“如何讓機械化部隊便捷地攜帶燃料”越來越重視。他們認為,燃料補給也許是德軍進攻中最薄弱的環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36年國防部在德國企業中招標,要求他們提供一種比現役三角形油桶更便攜、更堅固的容器。
有幾家公司參與了這項競爭,向國防部遞交了自己的產品進行測試。
經過一系列試驗和對細節的大量修改之后,由米勒(Müller)工程公司總工程師文森特·格魯沃格設計的一種方形油桶最終勝出,并于1937年正式投產。
這種外形四四方方,容量20升、可以重復使用的鐵桶,看起來其貌不揚,似乎沒什么特別的。 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肯定米勒公司的設計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英軍使用的油桶。
當時英軍使用的是2加侖和4加侖兩種規格的油桶,它們都用非常薄的鐵皮焊接而成,為了便于運輸和儲存,桶身也設計成了方形。
因為使用的鐵皮太薄,所以英軍油桶很容易被摔裂或者刺穿,尤其是脆弱的焊縫處更是如此。英軍士兵經常抱怨,在運輸中只要路面長時間顛簸,油桶里的汽油就會泄漏。
據統計,英軍因為運輸泄漏導致的燃料損失占比高達25%,而且汽油泄漏這件事,本身就很危險。
英軍油桶也談不上有什么設計,就是一個鐵皮盒子上裝了一個,握起來既不舒服也不方便的簡陋鐵條把手;而且油桶的蓋子在打開時還必須用扳手去擰,沒有工具就很難打開,這直接影響了它的便捷性。
坦白說,英軍的燃料容器除了成本低之外,幾乎一無是處,而這種成本的優勢被設計低劣所帶來的浪費給抵消掉了。
英軍的油桶在戰場上通常只用一次,接著就被士兵們直接裝上土,當成沙袋了。
看完英軍油桶,我們再來看Jerrycan,毫不夸張的說,它是設計中的杰作。
首先,Jerrycan的頂部有三個并排的圓弧形提手,手感舒適。之所以有三個把手,是因為德國軍隊要求,一名士兵必須能同時方便地搬運兩桶汽油或者4個空桶。
使用Jerrycan時,士兵不但能用中間的提手舒適地拎起油桶,而且如果你足夠強壯,還可以讓兩個油桶并排,用一只手同時抓住兩個相鄰的側提手拎起兩桶油。如果油桶是空的,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用左右手輕松地搬運4個空桶。
其次,Jerrycan對脆弱的焊縫做了保護,它用兩塊鋼板沖壓成型后再焊接而成,接縫在一個凹槽內。
工程師專門設計了這個凹槽,把焊縫隱藏在其中,這樣就可以避免這個最脆弱的部分受到直接撞擊。
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想法。
第三,Jerrycan表面沖壓出了一些凹痕,它們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增加油桶的強度;二是增大了油桶的表面積,在熱脹冷縮時讓桶體有更大的冗余度,不至于變形。
第四, Jerrycan的桶蓋在斜側面較低的位置,所以它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裝滿液體。
高于液面的這部分空間和提手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空氣儲存室。這樣即使滿載的油桶落水,也有足夠的浮力讓它漂浮在水面,避免因不慎落水而丟失燃料。
第五,Jerrycan的桶蓋使用了杠桿鉸鏈設計,幾乎不可能被誤開,開蓋的時候也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而且在它的入口處還有一個通氣管,當你向外倒汽油時就會既快速又平順。
以上五點,每一處都經過反復推敲。它們組合在一起后,讓Jerrycan完勝英軍那種簡陋的易拉罐式油桶。
受益于此,納粹德國在閃電戰中,幾乎沒有因為容器的原因損失過燃料。
在1939年閃擊戰發動之前,德軍儲存了數千個裝滿燃油的Jerrycan,有力地保障了裝甲部隊的進攻。
英軍是在北非作戰時才意識到德軍這種油桶的價值,因為它完美規避了所有英國人在燃料運輸時踩過的坑。
英國軍官這樣評價:看起來德國人設計了沙漠中最優秀的汽油桶,它可以裝5加侖汽油反復使用,是最受我們歡迎的戰利品。
很快,從德軍那里獲得的油桶就供不應求,于是英國決定直接山寨,幾乎100%照抄德國的設計開始批量生產。
唯一的區別是,英國人給裝水的Jerrycan涂上了白色十字用來和汽油桶作區別。
美國在戰爭開始時使用的油桶和英國差不多,但在英國開始仿制以后,美國人也緊隨其后照抄德國油桶。不過他們在生產時做了一些細微改動:把側面的沖壓槽圖案簡化成了X形;美國版的焊縫也挪到了油桶底部,這是一個糟糕的改動,但美國人似乎并不太在意。
當時一輛標準的美軍2.5噸卡車,滿載時一次可以裝載1655個Jerrycan。
德國油桶在蘇聯也同樣受到了追捧,繳獲的德軍油桶也讓蘇聯紅軍愛不釋手,他們也把德國油桶當作軍用標準進行仿制,直到今天俄羅斯仍然在生產Jerrycan,主要針對民用市場。
整個二戰時期,Jerrycan的出鏡率超高,它可以方便地懸掛在載具外側,也可以碼放整齊用艦船和汽車大批運輸。
它堅固抗造,設計合理,成了交戰雙方都必不可少的后勤物資。
一個好的工業設計,不但功能完美而且還會融入使用場景,讓你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比如1909年設計的古斯塔夫長椅和1915年問世的可口可樂玻璃瓶。
Jerrycan也是如此,它的設計在戰時獲得巨大成功,到戰爭結束時,僅在歐洲盟軍就使用了總計2100萬個Jerrycan。
時至今日,嚴格按照德國設計生產的Jerrycan仍然是北約的標準燃料桶,并且獲得了聯合國認證。雖然歷經85年,但它仍然在世界各地熱銷而且原始設計元素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甚至已經進入了時尚圈,成為一個代表著“經典”的設計符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