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的病原性比季節性流感還弱,但為什么還不讓老年人上街呢?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人與其說是新冠病毒的被害者,還不如說是新冠自肅的被害者。
文/姜建強
持續的疫情感染已經是第3年了。日本正在承受第8波的沖擊。即便如此,越來越多人在家里再也無法呆下去了,紛紛外出,做自己想做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唯獨被視為“新冠弱者”的老年人,他們還是被躲悶在家里不外出或者甚少外出。這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也很有道義,因為是保護老年人嘛。不過,還是有日本老年醫學專家、精神科醫生站出來發聲:從健康角度看,老年人被悶在家里是最危險的。他就是東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從事30年以上老人科專門醫生、寫有暢銷書《80歲的墻》的作者和田秀樹。
比起感染新冠病毒,孤獨死更恐怖
日本最新一期《新潮》周刊雜志,刊發了和田秀樹的文章。題目就是《新冠的病原性比流感弱 但為什么還不讓老年人上街呢?》日本今年夏天的第7波,重癥者人數不多,但死者增多。人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文章對此加以解說,感染者的死亡帶有滯后性。第6波以前的感染重癥者,他們插著呼吸機天天在熬,搶救不過來的,就在第7波的時間里死去。日本現在將新冠置于危險度屬于第2類的傳染病。但從現實狀態看,與屬于第5類的季節性流感相比,第2類的新冠其病原性更弱。再從日本厚勞省最新數據看,季節性流感的重癥化是0,08%,新冠的重癥化是0,01%。致死率,季節性流感是0.09%,新冠是0.08%。
即便這樣,使得醫療緊迫的是新冠而不是季節性流感。這又是為什么呢?作者在文章里說,原因還是在于傳染病的分類。流感因為屬于5類,所以任何醫院的普通門診都可以接受病人看病。新冠因為屬于2類,所以發熱了只能到有發熱門診的大醫院去看病。沒有陰性證明,居家附近的小診所小醫院是不受診的。
喜歡戴口罩的日本人并不知口罩的危害
由于將新冠置于2類,所以一個說法一直很流行:老年人容易重癥化。由于這個說法太流行,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老年人不敢外出散步不敢外出購物更不敢外出喝咖啡。對此,和田醫生在文章里說,整天悶在家的一個結果,就是造成老年人腰腿弱化。腰腿一弱化,生活中的各種危險性就增加,導致老年人不感染新冠而患上其他疾病。和田醫生再三強調,老年人不外出,危險性實在很大。當下日本社會每年因感冒而死的大約是1萬-2萬人,因季節性流感而死的大約是1萬人,因肺炎而死的大約是10萬人,每年在浴池里泡澡而死的大約是2萬人,其中溺死者為6000人左右。在日本,每年交通事故死者中,老年人占6成以上。不過,即便如此,沒有人說泡澡死太可怕了,那就不泡澡了吧。沒有人說,交通事故死太可怕了,那就不外出了吧。沒有人說。但為什么就說新冠死太可怕,那就不外出了呢?顯然老年人是被新冠兇猛的過度宣傳給嚇住了。作為典型的老人社會,日本現在90歲以上老人大約是200萬人。需要護理的老人大約是500萬人左右。如果因為新冠不敢外出呆在家里的話,日久還會再增加200萬人,達700萬人。需要第5級別護理的大約是60萬人。說白點這些人即便是一個普通感冒也會死去的預備軍。如果一個人一年最低花費200萬日元的護理費,這對國家財政來說也是一個巨大負擔。所以和田醫生在文章中說,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生活,對老年人來說至關重要。
醫生作家和田秀樹的暢銷書
日本現在每年的死亡人數大體是在130萬-140萬人之間。但現在有100萬人,他們在臨死時見不到家族和親人。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醫院現在都禁止探望病人。和田醫生說,越是這樣做,這個社會就越不能規避孤獨死。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年人與其說是新冠的被害者,還不如說是新冠自肅的被害者。比起感染新冠病毒,孤獨死更恐怖。“在家里悶了很長時間,都快得癡呆癥了。雖然也害怕感染新冠病毒,但如此下去,不與人接觸的話,就會患上癡呆癥,那樣更可怕”。日本老人如是說。
和田醫生在文章里還談到戴口罩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戴口罩無害。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和田醫生說,戴口罩至少有二個危害。一個是將自己吐出的氣息又吸進去,這顯然對身體不利。另一個是戴上口罩,外出時或面對面時,看不到相互之間的笑臉和表情。如果這種不見笑臉的生活長期下去,將會使人的免疫力低下,增加憂郁癥的發病。現在日本不戴口罩的人受到同調壓力,這種弊害必須充分加以認識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