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12月17日(清同治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末革命家徐錫麟出生于浙江紹興。
徐錫麟照片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蓀,別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人。自幼崇拜英雄豪杰,好縱論國事,同情勞苦群眾。光緒二十七年(1901),任紹興府學堂教習。旋升副監督。在紹興城內開設特別書店,經銷新書,宣傳排滿反清。二十九年,去日本,結識陶成章、龔寶銓等,反清之志益堅。三十年底赴滬,加入光復會。翌年,與陶成章等創辦大通學堂,訓練會黨骨干,以培養、蓄積革命力量。
為在清政府內進行革命活動,捐資為道員,分發安徽。行前,與秋瑾約定皖、浙兩地聯合起義。到皖后,任陸軍小學會辦、巡警學堂監督。宣傳革命,鼓動學生,爭取新軍,準備起義。
事機不密,被察覺,遂于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1907年7月6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際,倉卒提前起義,槍殺安徽巡撫恩銘1,因眾寡不敵被捕。
徐錫麟安慶起義浮雕像
徐錫麟寫下《光復軍告示》:
“為曉諭大眾,翦滅滿夷,除暴安民事:
維我大漢民族,立國千年,文明首出,維古舊邦。乃自滿夷入關,中原涂炭,衣冠掃地,文獻無遺。二百余年,偷生姑息,虐政之下,種種難堪,數不可罄。近則名為立憲,實乃集權中央,玩我股掌,禁止自由,殺戮志士,苛虐無道,暴政橫生。天下擾擾,民無所依,強鄰日逼,不可終日。推厥種種罪由,何莫非滿政府愚黔首虐漢族所致!以是予等懷抱公憤,共起義師,與我同胞,共復舊業,誓掃妖氛,重建新國,圖共和之幸福,報往日之深仇。義兵所臨,秋毫無犯,各安就業。我漢族諸父兄子弟,各安生業,無庸驚疑。……至若有不肖匪徒,妄譏義師,結眾抗衡,是甘為化外,自取罪戾,當表示天下,與我漢族諸父兄子弟共誅之。此諭”
受審時,直書親供原文如下:
我本革命黨大首領,捐道員,到安慶,專為排滿而來。做官本是假的,使人無可防備。滿人虐我漢族,將近三百年矣。觀其表面立憲,不過欲牢籠天下人心,實主中央集權,可以膨脹其專制力量。滿人妄想立憲,所以使漢人不能革命。殊不知中國人的程度,急在獨立。以我所想,滿人立憲是萬萬做不到的;漢人革命,是人人做得到的。若以中央集權為立憲,越立憲得快,越革命得快。我只抱定革命宗旨,一旦乘時而起,殺盡害我中國的滿人及助滿為虐之漢奸,自然漢人強盛,再圖立憲不遲。
我蓄志排滿已十余年,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后,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乃竟于殺恩銘后,即被拿獲,實難滿意。恩銘想已擊死,此外受傷各員,均系誤傷。惟顧松系漢奸,他高呼會辦謀反,所以將他殺死。趙廷璽他欲拿我,故我亦欲殺之,惜被逃脫。爾等言恩銘是好官,待我甚厚。誠然!但我既以排滿為宗旨,即不問滿人作官好壞。至于恩撫厚我,固屬個人私恩;我殺恩銘,乃是排滿公理。此舉本擬緩圖,因近日緝查革命黨甚嚴,彼又當面敎我拘拿革命黨首領,恐遭其害,故先為同黨報仇,且要當著大眾將他刺死。只要打死了他,此外文武百官,不怕不降順我所主持之主義。然后直下南京,可以勢如破竹。我從此可表正義于天下,此實我最得意之事。
爾等再三言我之密友二人,現已一并拿獲,彼等均不肯供出姓名,將來不能與我大名永垂不朽,未免可惜。所論亦是;但此二人皆有學問,在日本均皆知名。以我所聞,在軍械所內擊死者,為陳伯平,此人實為我之好友。另一被獲者,或系我好友馬宗漢,向以別號稱,并無真姓名。爾等所云已獲得之黃福維,浙人,我不認識。至于眾學生,程度太低,無一可用之人,均且不知情。你們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刴了,全身砍碎了均可,不要冤殺學生,是我誘逼他們的。革命黨本多,在安慶實我一人,為排滿事欲創革命軍助我者,僅陳伯平與馬宗漢兩人,不可拖累無辜。我與孫汶(原文如此)旨不合,他也不配使我行刺。我自知必死,可拿筆墨來,將我宗旨大要,親書數語,使天下后世,皆知我名,不勝榮幸之至!”
為避免連累其他革命同志,故意留下“我與孫汶(按推測即孫文孫中山)宗旨不合,他也不配使我行刺”的遺言。五月二十七日(7月7日)晨,清廷已廢除凌遲,于是滿清官員決定對徐錫麟以剖腹剜心的殘忍手段處死,徐錫麟被提至撫署東轅門側,先剖腹取心,祭恩銘;再斬首。而徐錫麟在臨刑時,神色不變,毫無懼容,“大呼排滿不止”。
徐錫麟被處決前所拍攝
意在向世界證明自己是含笑離開的
徐錫麟犧牲后,遺體安葬在安慶城北馬山。章太炎著文歌頌其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愛護學生的高尚品質:
山陰徐君,生當其辰。所執大義,以身救民。手殲虜首,名聲遠聞。
民國元年(1912)浙江軍政府迎柩回浙,葬于杭州西湖邊。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勝利后,親來杭州致祭,說:
光復會有徐錫麟之殺恩銘,其功表見于天下。
并親寫一副挽聯哀悼:
丹心一點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11年后,到了1918年,魯迅發表自己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講述被迫害者“狂人”的“吃人”臆想時,就提到了:
易牙2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狂人日記》
小說中提及的徐錫林,就是隱指徐錫麟,問中提及其被殺后心肝被恩銘的衛隊挖出炒食。而魯迅在另一篇小說《藥》中,也用“夏瑜”隱指徐錫麟的革命同志秋瑾,借以懷念反清革命義士。
文中注釋:
①于庫里·恩銘(1845年—1907年7月6日),字新甫,于庫里氏,漢姓白,世居長白山,后遷至錦州城東百官屯,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官員,清末主張新政的要角。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調直隸口北道防義和團,成為清政府鎮壓農民起義的干將。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恩銘升安徽巡撫,此時,紅蓮教入安徽,焚燒教堂,恩銘派兵鎮壓。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廷推行新政,舉辦學堂,但恩銘仍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崇正學,重倫常”。同年7月6日,恩銘到巡警學堂檢閱,被革命黨人光復會員徐錫麟刺殺。
②易牙:春秋時齊國人,善于調味。據《管子·小稱》:“夫易牙以調和事公(按:指齊桓公),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于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桀、紂各為中國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易牙和他們不是同時代人。這里說的“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也是“狂人”“語頗錯雜無倫次”的表現。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