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初,鄧超有部電影砸了。這件事的教訓是,可以拍爛俗的喜劇片,但是少跟國內的破事兒沾邊。
從一開始的非實名、諧音名到最后被迫再次把角色名字改得面目全非,《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確實命途多舛。
實際上直到上映前夕,這部電影都沒有獲得現任乒協主席、國乒實際掌舵者的支持。
該片主要講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蔡振華從國外回來擔任中國乒乓球隊的主教練,帶領丁松、馬文革、王濤、劉國梁、孔令輝在天津世錦賽經歷的故事。
該電影的立項時間是在二零一七年,立項之時剛好是“國乒罷賽事件”鬧得如火如荼的時候。
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在成都舉行的國際乒聯中國乒乓球公開賽中,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馬龍、許昕、樊振東及教練秦志戩、馬琳,在未經中國乒協批準的情況下擅自棄賽。
而正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蔡振華從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轉職到中華全國總工會,前一年年底,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一職“被空降”,外界普遍認為蔡振華“政路到頭”。
中國足球
中國足球和乒乓球不一樣,國乒的人喜歡叫蔡振華“蔡指導",足協卻一直叫“蔡局”。
但“蔡指導”的威信卻比“蔡局”大得多,“蔡指導”奧運會前把原本不想參賽的李曉霞帶去了里約,在國足這里,“蔡局”在賽前去督戰跟國腳們共進午餐時,只能尷尬地說,“大家都很拘謹,看來以后我要多來”。
二零一零年九月上旬,蔡振華開始接管足球,在二零一四年全國足球代表大會上,蔡振華當選中國足協主席。
當時的他直言不諱,“從今天開始,我擔任中國足協主席,我知道這很難,真的也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從管辦分離到一系列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政策出臺,“改革”是蔡振華擔任中國足球掌門人期間的關鍵詞。
與此同時,國內聯賽持續火爆,中超賣出“五年八十億”的天價,世界足壇知名的球星、教練紛至沓來,廣州恒大問鼎亞冠冠軍。
但在歷經中國足球的陰暗面后,蔡振華開始變得精疲力盡。
二零一五年恒大亞冠決賽第二回合,直播畫面拍到蔡振華和許家印的同框,許家印站起來為即將奪冠的恒大振臂高呼,坐在一旁的蔡振華則忙著低頭回復領導的短信。
蔡振華在國家隊賽前和高洪波一起為隊員蔡慧康慶生,兩個互不信任卻都掌握國足話語權的“大佬”,和借自己生日為由頭,實則進行蒼白動員的國腳,吃了頓各懷心思的晚飯。
二零一六年世預賽負于烏茲別克斯坦,高洪波現場宣布辭職。
“那一夜,塔什干夜涼如水,時任中國足協主席的蔡振華在酒店大堂踱步,走了一圈又一圈。球隊當晚集體乘坐大巴車去機場時,高、蔡兩人擦肩而過,各自目視前方。”
在足協內部,從來沒人懷疑蔡振華所說的不是“上面”的意思,由于他過往的成功也沒人會質疑他的決定,“有時甚至會為自己有質疑他決定的想法而感到自責”。
全身而退
二零一七年六月,足協緊急召開有關人事變動的會議,杜兆才出任足協黨委書記,時任足協主席的蔡振華居然沒有出席本次會議。
二零一八年九月,蔡振華正式被免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一職。彼時,本次足壇掃黑的涉事成員之一,時任局長助理杜兆才的名字已經赫然出現在官網上。
到二零二三年十月,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一職再次易主,同年四月份辦理退休手續的蔡振華,在經歷了中國足球的渾水后,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身而退”。
一九八九年,在中國精英忙著往外跑,西方多國給滯留的中國人大量發綠卡的時候,蔡振華帶著懷孕的妻子只身從意大利回國,為的是拯救當時連續無冠的中國乒乓球。
蔡振華當年對中國乒乓球的改革及聯賽化,是高層看上他氣魄的重要原因。中國足球管辦分離、真正的市場化,也只能在他這樣的人手里推行。
不過意外的是,他們沒看上當時五十七歲的蔡振華,選了六十二歲的陳戌源。
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在河北香河國家足球訓練基地,陳戌源正式當選為第六任中國足協主席。
而在他當選的前一晚,就有兩名地方足協負責人相繼敲開他房門,各送上了三十萬元“拜碼頭”,這個細節來自于陳戌源的認罪供述,“老規矩了,我們都這樣”。
“老規矩”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我們不得而知,“老規矩”能追溯到幾任足協主席也是細思恐極,這也是中國足球的悲哀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