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畫幅的逆襲
回顧中畫幅相機發展的百年歷程,我們不禁為其卓越的成像質量、靈活多變的設計以及參與人類重大歷史時刻的輝煌經歷而贊嘆不已。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有理由相信,中畫幅相機將繼續引領攝影技術的發展潮流,為攝影師們帶來更多的創作可能性和驚喜。
本文節選自《攝影之友》2024年6月刊
編輯:姚燚垚 文:馬夢初
Medium
format
01
何謂中畫幅?
中畫幅,又稱 120 畫幅,在膠片時代采用 120 膠卷,該膠卷長 81.5cm,寬6.15cm,常見的中畫幅相機傳感器大小規格有 6×45、6×6、6×7、6×9 等。中畫幅相機的傳感器尺寸介于小畫幅(如135 畫幅)和大畫幅(如8×10畫幅)之間,其結構可多樣,既可以是旁軸相機結構,也可以是單反相機(SLR)結構。
35mm攝影膠卷與中畫幅膠卷尺寸對比
在膠片時代,中畫幅相機便以其優秀的畫質和分辨率受到攝影師的青睞。由于其畫幅較大,能夠捕捉更多的圖像細節,使得照片在細膩程度上更加出色。此外,中畫幅相機通常搭配高質量的鏡頭和精密的機械結構,進一步提升了成像質量。
常見的數碼相機CMOS傳感器尺寸對比
進入數碼時代,中畫幅數碼相機繼承了膠片時代中畫幅相機的優秀特性,并在技術上有所創新。數碼中畫幅相機不僅擁有更高的像素和更大的傳感器尺寸,還通過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進一步提升了畫質和分辨率。這使得數碼中畫幅相機在拍攝高畫質的商業作品、藝術攝影等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Tips:
中畫幅的優勢
①膠片時代中畫幅膠卷由于沒有齒孔,因此可以自由選擇畫幅比例,除了之前提到的幾種之外,還有更寬幅的 6×12 以及6×17,有的相機甚至能夠在幾種畫幅之間自由切換。相比于 135 系統,能夠拍攝畫幅更加多樣、畫質更加細膩的寬幅照片。
②數碼中畫幅相機擁有更大的畫幅和傳感器尺寸,這使得其在拍攝時能夠獲取更多的圖像信息,呈現出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細膩的畫質。
③數碼中畫幅相機在色彩還原和動態范圍方面表現更為出色。由于其傳感器尺寸較大,一些專業的中畫幅機型往往具有 16bit 的色彩深度,相比起只有 14bit 的全畫幅相機,能夠捕捉到更豐富的色彩層次和細節,使得照片在色彩表現和對比度上更加自然和真實。
④中畫幅相機通常具備更高級別的鏡頭和機身設計,能夠滿足專業攝影師對于畫質和操控性的高要求。
中畫幅相機在畫質、分辨率、色彩還原和動態范圍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是專業攝影師和商業拍攝領域的理想選擇。無論是膠片時代還是數碼時代,中畫幅相機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攝影師和愛好者。
02
百年中畫幅,歷史與榮光
1.起源:
1901 年,一個劃時代的時刻降臨在攝影史上。工程師布朗尼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匠心獨運,為柯達公司設計出了一款小巧而精致的箱式照相機——布朗尼2號。這款相機以柯達 120 號的膠卷為動力,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在攝影界冉冉升起,標志著中畫幅相機波瀾壯闊的一百多年歷史的壯麗開篇。
自此以后,中畫幅相機以其獨特的畫幅尺寸和卓越的成像質量,引領著攝影技術的發展潮流。它的出現,不僅為攝影師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也為攝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2.進步:
時光荏苒, 攝影技術不斷進步。1948 年,哈蘇公司獨具匠心地推出了哈蘇 1000F 相機,這款相機無疑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顛覆了傳統相機的設計理念,采用了鏡頭、機身、后背分離的模塊化結構。這種設計賦予了相機極大的靈活性,攝影師可以根據拍攝需求自由更換鏡頭、機身和后背,實現了多樣化的拍攝體驗。哈蘇1000F 的出現,不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更對后世的中畫幅相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設計理念被眾多相機廠商所借鑒和發揚,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模塊化設計在中畫幅相機中的廣泛應用。
3.見證:
中畫幅相機不僅見證了攝影技術的發展,也參與了人類重大的歷史時刻。1969年,當人類首次踏上月球的壯麗時刻,哈蘇 500EL 相機被帶上了阿波羅 11 號。為了盡量減輕重量,阿波羅11號使用的哈蘇相機在拆下后背后,機身和鏡頭被留在了月球上,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永恒見證。如果未來人類再次登月,或許能夠找到這臺機器,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
4.記憶:
2001 年 9 月 11 日, 這個人類歷史上悲劇性的時刻,當雙子塔燃起熊熊大火時,攝影師萊爾·奧威爾科(Lyle Owerko)正好位于現場,他手中的富士645zi 相機捕捉到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這張照片后來成為《時代》雜志的封面,成為那段歷史的永恒記憶。
哈蘇是中畫幅相機領域的老牌品 牌,其產品以高品質、專業性和創新著稱。哈蘇目前產品包括擁有全尺寸54mm×40mm 傳感器的專業中畫幅單反相機H系列、全新的無反中畫幅 X 系列以及極具可玩性模塊化設計的 V系列。
03
中畫幅器材盤點
膠片時代
1.布朗尼 2 號
1901 年,工程師布朗尼為柯達設計了一款小巧的箱式照相機,命名為布朗尼 2 號,采用了柯達 120 號的膠卷,盡管它是一款簡易的箱式相機,僅配備了一個簡單的旋轉式快門和低檔照相鏡頭,但其機身設計簡約而精美,機身最初是由硬紙板和人造革制成,以降低其成本,后期型號采用了金屬材質以提高耐用性。布朗尼系列相機以其簡單、廉價和易于使用著稱,極大地推動了攝影的普及。它的出現,為中畫幅相機奠定了基礎,也開啟了一個時代的篇章。
2.祿來 Rolleiflex 2.8F
120 膠片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自由度非常高,從寬幅的 617 到小巧的 645,能呈現出不同的畫幅比例,也由此誕生了各種相機造型,其中最令人熟悉的莫過于雙反相機。這種采用6×6 片幅、上鏡頭取景下鏡頭拍攝的相機很多廠家都推出過,而其中大名鼎鼎的莫過于祿來,其生產工藝、制造技術、產品配套及性能均達到較高水平,而最為著名的則是 Rolleiflex 2.8F,這款相機被譽為祿來雙反相機的頂峰之作,成像質量卓越,具有極高的分辨率和色彩還原度。
ROLLEIFLEX 2.8F Planar 80mm F2.8
3.海鷗 4B
國人最為熟稔的雙反莫過于被譽為“國鳥”的海鷗。其中,海鷗 4B 堪稱經典之作,它采用了獨特的 3 組 3 片鏡頭設計,雖然如今在畫質表現上可能略顯遜色,但在那個物資稀缺的年代,擁有一臺海鷗 4B 無疑是眾多中國人心中的夢想與追求。它不僅僅是一臺相機,更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與情懷,見證了無數珍貴瞬間的定格。而如今,海鷗 4B 存世量極大,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海鷗 4B 總共生產了 120 余萬臺,因此也成為不少膠片玩家的入門選擇。
圖源:TLR CAMERA LIFE
4.富士 GF670
中畫幅領域同樣孕育出了令人矚目的旁軸相機。其中,富士 GF670 相機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星。這款折疊式旁軸相機完美融合了高性能、高質量與便攜性,其輕盈的身姿僅重 1000g,折疊后的厚度更是驚人地縮減至 64mm,GF670相機的一大獨特之處在于它能夠在 6×7 和 6×6兩種畫幅之間自由切換,取景器內的框線會相應地自動切換為 66 或者 67 比例,從而創作出更多元化、更具個性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富士推出的最后一款膠片相機,GF670 不僅繼承了富士一貫的精湛工藝和卓越品質,還融入了光圈優先等自動功能,并且采用了電子控制的快門,使得拍攝過程更加簡便高效。
GF670銀色款,搭載80mm鏡頭,等效35mm格式的40mm視角
GF670黑色款
GF670W銀色款,搭載55mm鏡頭,等效35mm格式的27mm視角
5.賓得 67
中畫幅自然也誕生了單反相機這種經典的結構,最令人難忘的莫過于賓得 67,這款極具傳奇色彩的相機從外觀上看就是一部放大版的 135 單反,熟悉 135 單反的用戶毫無上手難度。這款相機以其出色的拍照效果和獨特的設計贏得了攝影愛好者的喜愛,配合 SMC Takumar 67 鏡頭,能夠拍攝出高質量的照片。它自帶的手柄使得持握起來比其他同類型相機更為舒適,賓得67 的對焦屏十分明亮,換上腰平取景器后可以直接拍屏,提供了不一樣的拍攝體驗。賓得 67的機身重量接近 1.3kg,內部裝有巨大的棱鏡。為了減少機震帶來的畫面模糊,第二代機身左側增加了一個反光板預升按鈕。
三代賓得67機身
6.哈蘇 1000F
在中畫幅單反相機的世界里,哈蘇相機以其模塊化設計堪稱經典之作。早在 1948 年,哈蘇便獨具匠心地推出了哈蘇 1000F 相機,這款相機具備了最快 1/1000 秒的焦平面快門。哈蘇1000F 十分堅固耐用,測試人員拍攝了 500 卷膠卷以測試其性能,甚至兩次將相機摔至地上,1000F 仍完好無缺。這款相機同前代的 1600F一樣,采用了C卡口,卡爾·蔡司為其推出了三款鏡頭,分別是 Tessar 80mm F/2.8、Distagon 60mm F/5.6 以及 Sonnar 135mm F/3.5。當然這款相機最令人難忘的是其模塊化的設計,機身、鏡頭、取景器、后背都可以更換,攝影師在一次拍攝中可以使用不同的鏡頭和膠片組合。
數碼單反時代
隨著數碼時代的洶涌而至,無數品牌在歷史的浪潮中逐漸消失,而中畫幅這一本就相對小眾的領域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然而,瑪米亞、哈蘇、賓得和徠卡這四個品牌卻堅守陣地,屹立不倒。
1.徠卡 S3
早在 1996 年, 徠卡便勇敢地推出了36mm×36mm 的徠卡 S1 中畫幅相機,盡管當時的使用體驗并不盡如人意,但這一舉措無疑為徠卡在數碼中畫幅領域開了先河。到了 2008 年,徠卡再接再厲,推出了 Leica S2 相機,這款相機搭載了 3750 萬像素 45mm×30mm 的柯達CCD傳感器,其獨特的傳感器比例在業界堪稱獨樹一幟。而在 2020 年,徠卡更是推出了擁有6400萬像素 CMOS 的徠卡 S3,這款相機在數碼中畫幅領域中以其獨特的畫幅比例脫穎而出,彰顯了徠卡在技術創新上的不懈追求。
2.賓得 645D 限量版
除徠卡之外,賓得中畫幅相機也采用了一體式的構造,賓得在 2010 年推出了 645D 相機,機身設計傳承自賓得 645NII,采用 4000 萬像素 44mm×33mm 的柯達 CCD,機身外殼由鋁鎂合金制成,機身及鏡頭均采用防塵防水設計,手柄寬大,在機身底部和側面都設有三腳架快裝板的接口。在當年中畫幅動輒十幾萬的年代,賓得645D 可謂是“平民中畫幅”的代表,不少商業拍攝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但在 2014 年賓得推出了5000 萬像素 CMOS 的 645Z 之后,卻再也沒有更新過中畫幅產品線。
3.哈蘇 H6D 100C
在中畫幅單反里,哈蘇和富士聯合開發的H系統讓人難忘,H 系統采用了哈蘇一貫的模塊化設計,分別由鏡頭、機身、電池手柄、數碼后背和取景器組成。H系統誕生至今已經發展到第 6 代產品。早期的產品都是使用 CCD,并且尺寸各異,在 H4D 之前都采用 48mm×36mm 的CCD 傳感器,而 H4D-31 和 H4D-40 開始使用44mm×33mm的傳感器,直到 H4D60 開始,使用了 54mm×40mm 的全尺寸 645 CCD 傳感器。如今的 H6D 是哈蘇畫質的巔峰,一塊54mm×40mm 的一億像素 CMOS 傲視群雄。
4.Phase One XF IQ4
哈蘇的一脈傳承,瑪米亞飛思則是吸取百家之長,瑪米亞飛思M系統十分開放,機身由瑪米亞制造,分為 AFD、DF、XF 三代,而后背則有瑪米亞、利圖、飛思三個品牌,鏡頭則是有瑪米亞和施耐德兩個品牌。這種混亂的局面隨著一樁樁收購案而得到改善,瑪米亞收購了施耐德,而后飛思又收購了瑪米亞和利圖,如今飛思 XF IQ4 擁有目前數碼相機里最高的 1.5 億像素,是當之無愧的畫質巔峰。
無反時代
成熟的半導體技術以及穩定的供應鏈推動了中畫幅無反相機的到來,中畫幅誕生了新的形態,PDAF 技術的成熟使得中畫幅的對焦點不再只有一個,無反相機的特性也讓取景的方式更加多種多樣。而曾經一同開發 H 系統的富士和哈蘇,在無反時代也成了中畫幅的唯二選手。
1.哈蘇 X2D
2016 年,哈蘇推出了旗下第一臺中畫幅無反相機 X1D,這款相機采用了 44mm×33mm 的5000 萬像素 CMOS,機身十分輕薄。哈蘇相機采用了鏡間快門設計,并且也具備電子快門,這是與富士無反中畫幅相機最顯著的區別。操控方面,X1D 大量采用了觸摸屏式操作,降低了用戶的學習門檻。之后哈蘇順勢推出了性能和拍攝體驗更好的 X1DII,以及1億像素的X2D,三款相機延續了哈蘇品牌一貫的簡約而精致的設計風格,同時加入了現代元素,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2.哈蘇 907x CFV 100c
而哈蘇在無反時代也沒能忘記自己曾經的榮光,在 2020 年,哈蘇推出了 907x 相機以及 CFV 50c 后背,將曾經的 V 系統和 X 系統融合起來,907x 50c擁有復古的外觀造型,并且同樣具有模塊化設計,可以使用 X 系統的鏡頭和 V 系統后背,如果只用 CFVII 50c,也可以將其接到諸如哈蘇 503c 這樣的機身上使用,將其變成數碼相機。這樣的設計大大拓展了哈蘇中畫幅的可玩性,也讓很多老的V系統鏡頭煥發第二春,到了 2024 年,哈蘇更是推出了 1 億像素的CFV 100c,這標志著模塊化設計的哈蘇無反相機達到新的巔峰。
3.富士 GFX50S
同樣是 2016 年,富士推出了自己首款中畫幅無反相機 GFX50S,這款相機也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相比起哈蘇的V系統模塊化,富士的模塊化更接近 H 系統,分為機身、鏡頭、取景器三個部分。與同時代的哈蘇相比,富士的使用體驗就好很多,GFX50S 同樣采用了44mm×33mm 的 5000 萬像素 CMOS,富士中畫幅無反相機采用的是焦平面快門,雖然在一些高要求的商業拍攝領域不如鏡間快門的哈蘇那么實用,但這樣的好處是轉接其他鏡頭的時候不受影響,不少用戶會轉接一些像場較大的 135大光圈鏡頭以實現更加強烈的虛化。
4.富士 GFX50R
在外形上,富士中畫幅機型沒有太復雜的變化,2018 年富士推出了類旁軸結構的GFX50R,其性能同 GFX50S 相當,可以將其看做是中畫幅版的 X-E4。而在次年,富士又推出了帶有豎拍手柄的 GFX100,這款相機也是第一臺 1 億像素的中畫幅無反相機,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曾經幾十萬才能拿下的 1 億像素,如今變得如此“親民”,不得不說這是時代的紅利。
富士中畫幅相機GFX50R與APS-C畫幅相機富士X-E3 圖源:dpreview
5.富士 GFX100
富士 GFX100 相機搭載了一塊 1.02 億像素的背照式 CMOS 傳感器,這是中畫幅無反相機第一次搭載如此高像素的 CMOS,使得中畫幅無反在專業領域能夠與中畫幅單反形成競爭力。GFX100 首次搭載了機身防抖功能,能夠有效減少因手抖或其他因素導致的圖像模糊,提高成像質量。GFX100 還采用了一體化豎拍手柄設計,方便攝影師進行豎拍操作。
6.富士 GFX100II
上面所有中畫幅相機都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速度。盡管在商業、風光攝影領域取得巨大成功,中畫幅仍然無法進入運動拍攝的領域。而在 2023 年,富士推出了性能強大的GFX100II,這款相機最高連拍速度高達每秒 8 張,對焦系統也進行了全面升級。除此之外,GFX100II 還配置了 8K30P 視頻拍攝功能,想象一下用中畫幅拍視頻,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
04
四分天下,當今中畫幅品牌全分析
中畫幅時代,經過歲月洗禮與市場的淘選,現今的佼佼者僅剩哈蘇、飛思、富士、徠卡四大品牌。這些品牌各展風采,各自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且各自優勢鮮明。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頂尖相機品牌的中畫幅產品線,詳盡解析其產品力差異、特色亮點與核心優勢,通過細致的數據對比和產品細節解讀,為您呈現一幅全面而深入的中畫幅相機市場畫卷。
哈蘇
Hasselblad
哈蘇是中畫幅相機領域的老牌品牌,其產品以高品質、專業性和創新著稱。哈蘇目前產品包括擁有全尺寸54mm×40mm 傳感器的專業中畫幅單反相機H系列、全新的無反中畫幅 X系列以及極具可玩性模塊化設計的 V系列。
傳統與現代結合:哈蘇相機繼承了品牌悠久的傳統,但也不斷引入新技術,在H系列的最新機型 H6D 上采用了索尼的 1 億像素CMOS 傳感器。在無反時代,哈蘇推出了 X 系列相機,最新的X2D 不但保持了自 X1D 以來一貫的小巧輕便,同時還具有 1 億像素,滿足玩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多種需求。
優秀的圖像質量:哈蘇中畫幅相機配備高像素的傳感器和優質的鏡頭系統,提供出色的圖像質量和細節表現。2004 年,哈蘇研發中畫幅數碼相機時,以打造全新色彩管理體系為目標,邀請全球頂級攝影師共議理想色彩。立足豐富經驗,哈蘇推出通用型自然色彩解決方案(HNCS),確保真實色彩表現,簡化攝影師選擇。
飛思
Phase One
飛思是中畫幅數字后背領域的領導者,其相機產品常被專業攝影師和工作室廣泛采用。飛思立足于專業領域,其產品擁有目前中畫幅相機中最高的像素,深受商業攝影師及藝術攝影師的歡迎。
專業級別的圖像質量:飛思相機搭載高分辨率傳感器和一流的鏡頭系統,其中IQ4 相機更是擁有當前最高的 1.5 億像素。這一技術突破為用戶提供了超高的圖像質量和色彩還原,使攝影作品能夠捕捉到更多細節,呈現更加生動逼真的色彩。
數字后背系統:飛思的中畫幅相機采用模塊化設計,搭載飛思的數碼后背,可與多個品牌的中畫幅相機配合使用,如ALPA 技術相機,不僅提高了靈活性,還為攝影師提供了更多選擇,使他們能夠根據具體需求和偏好,自由選擇相機主體和數碼后背,實現個性化的拍攝配置。
行業服務:飛思除了民用領域之外,還有工業相機和文化遺產相機,飛思的工業相機專為工業領域定制,具備高分辨率、高靈敏度和高速度等特點,適用于工業檢測、機器視覺、自動化生產等應用。這些相機可精確捕捉細微的缺陷、測量精度要求高的零件,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文化遺產相機則專注于記錄和保護文化遺產,具有高精度、高保真度等特點。它們能夠以高分辨率、真實色彩的形式記錄文物、建筑等文化遺產的細節,為文物保護、數字化展示提供有力支持,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
富士
FUJIFILM
富士是中畫幅領域的新鮮血液,憑借其獨特的傳感器技術和鏡頭系統贏得了市場份額。相較于傳統的中畫幅品牌,富士中畫幅價格更為親民,讓很多愛好者也能感受到中畫幅攝影的魅力。
傳統膠片色彩表現:富士憑借其多年膠片的色彩科學經驗,在中畫幅相機上也實現了模擬傳統膠片的色彩表現,受到眾多攝影師的喜愛。
輕巧便攜:富士中畫幅相機采用了無反設計,相較于傳統中畫幅相機,更輕便易攜帶。這一設計優勢使得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更加靈活,輕松應對各種拍攝場景,尤其適用于需要移動性的攝影工作。
優秀的鏡頭系統:富士 G 卡口鏡頭群涵蓋多款定焦和變焦鏡頭,覆蓋廣角至中遠攝焦段,以及不同光圈范圍,滿足風光、人像、商業等各類場景需求。采用先進光學技術,保證清晰度、色彩還原和性能。堅固的金屬外殼和密封設計,確保耐用性和穩定性。
徠卡
LEICA
徠卡作為傳統相機品牌,其中畫幅產品注重工藝和設計,融合了徠卡品牌的經典元素。相比于其他品牌,徠卡的中畫幅并沒有采用 4:3 比例的圖像傳感器,最新的徠卡 S3 采用了獨特的 6400 萬像素 30mm × 45 mm 傳感器,能夠拍攝 3:2 比例的作品。
精湛的工藝和設計:徠卡 S 系列相機的外觀設計簡潔典雅,體現了徠卡一貫的優雅風格。采用高質量的金屬材料和精密加工工藝,每一部相機都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確保了穩定耐用和精湛工藝。
高品質的徠卡鏡頭:徠卡 S 系列配備了一系列精良的徠卡 S 鏡頭,每顆鏡頭都由徠卡的專業團隊設計和制造。這些鏡頭不僅在光學性能上表現出色,還具有出色的機械性能和人工打磨的精美外觀,為用戶帶來了高質量的成像體驗。
簡潔易用的操作界面:以最新的徠卡S3 為例,徠卡的中畫幅相機以簡化的操作概念為基礎,采用兩個中央控制元件:撥輪和五向操縱桿,位置合理,方便右手拇指操作。四個按鈕環繞顯示屏,可控制光圈、瀏覽菜單。攝影師可輕松調整參數,實現個性化設置。
以前面對新手求推薦器材,總有攝影師開玩笑說建議攝影初學者先買哈蘇、飛思這些小品牌相機,等技術提高了再換佳能、尼康這些大品牌相機。
如今,中畫幅相機以更年輕、智能、友好的形象示人,試圖更多人體驗中畫幅的攝影樂趣和極致畫質。如果你是攝影新手想入坑,或者你是全畫幅相機用戶希望升級器材,你會考慮中畫幅嗎?
《攝影之友》
2024年6月新刊上市!
雜志訂閱
淘寶店鋪:攝影之友
封面: 神思遠
更多影像好物請訪問
【攝影之友】淘寶企業店鋪
玩游戲拿紅包、不定期發福利!
就在攝影之友分享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