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腰腰零
“中聯重科正在建設具有中聯特色的,廣覆蓋的、高效的、有序的、安全的海外市場體系。”
6月28日下午,中聯重科(000157.SZ)召開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董事長詹純新在25分鐘的現場交流環節中,多次介紹了這一戰略舉措。
當天,這家向來不吝于分享經營成果的機械巨頭,迎來眾多投資者的雙向奔赴——公司二樓會議廳擠滿了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研究員、媒體記者,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
據統計,自2000年上市以來,中聯重科合計分紅超25次,分紅金額超260億元(含2023年度擬進行的分紅),遠遠超過公司從股票市場的融資額。
其中,2020年—2023年,中聯重科四年分紅超126億,實力演繹愛就是真金白銀的分享。
慷慨分紅的背后,是良好的業績表現。
2000年,上市當年,中聯重科實現營業收入2.55億元,歸母凈利潤5387萬元。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高達470.75 億元,歸母凈利潤為35.06億元。
23年來,中聯重科營收增長185倍,盈利增長65倍。
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7.73億元,同比增長12.93%;歸母凈利潤9.16億元,同比增長13.06%。其中,境外收入突破57.03億元,同比增長52.85%,貢獻總營收近五成。
近年來,中聯重科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快新興業務板塊發展,深入拓展海外市場,積極培育壯大新的增長極和增長點,取得良好成效。
如今,中聯重科的戰略視角更為宏大,發力建設具有中聯特色的全球市場體系。
多措并舉提升經營質效
工程機械板塊逆勢飄紅
盡管身處周期性的工程機械行業,但在2021年至今的行業下行周期中,中聯重科的業績表現卻頗為出色。
2023年,中聯重科實現營業收入470.75 億元,同比增長13.08%;歸母凈利潤35.06億元,同比大增52.04%。
特別是海外業務,表現尤其可圈可點。2020年—2023年,公司海外營收高速增長,年均增速高達123.68%。
對于呈現出來的逆周期性的業績表現,現場投資者高度關注,并問到:“究竟是什么因素、做了什么工作,在行業表現不好的情況下,(中聯重科)依舊有不錯的增速?”
詹純新坦言,經歷過2013年與2014年的低谷之后,公司主動向內審視,剔除市場周期性波動的因素外,徹底整理經營戰略,極度重視對自身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則,堅定不移堅持科研創新,“公司秉持‘技術是根產品是本’的理念,牢牢抓住科研方向,最近兩年研發投入都達到8%左右,在制造業中是很高的水平。”
二則,管理提質增效,“我們做到四個極致,技術、質量、成本、服務,把自己做好。例如成本極致,連續三年降本,助力這三年來產品毛利率持續提升。”
另外,穩中求進,“現在企業管理層決策很注重穩健發展。四要,要效益、要質量、要規模,還要可持續。”
公司堅定貫徹實施科技創新、管理等理念后,成效顯著。2023年,作為公司的核心主業,工程機械板塊的五大類產品營收全線增長。
來源:2023年年度報告
其中,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筑起重機械,三大傳統優勢產業的市場地位穩中有升。
混凝土機械長臂架泵車、攪拌站市場份額繼續穩居行業第一,攪拌車市場份額保持行業第二。
工程起重機械市場份額保持行業領先 ,25噸及以上汽車起重機銷量位居行業第一,500噸及以上履帶起重機位居行業第一。
建筑起重機械銷售規模穩居全球第一,R代塔機形成市場的規模覆蓋。
新興潛力業務加速
土方高機礦山齊頭并進
談及新興潛力業務的發展與規劃,中聯重科同樣顯得胸有成竹。
“公司近年以來對新興業務下很大功夫,已經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詹純新概括道。
中聯重科助理總裁、土方機械公司總經理袁野介紹,土方機械板塊,“一是在產品方面的持續投入,將產品做到極致,產品競爭力實現了躍升。二是智能制造升級,中聯智慧產業城土方機械園全面投產后實現了智能制造,產品質量、品質獲得了客戶充分肯定。三是服務方面,直營體系帶來極快的服務響應速度。這些方面都很好地支撐了業務的發展。”
2023年,土方機械營收同比增長89.3%,海外銷售規模同比實現翻倍。中大型挖掘機國內市場份額同比亦實現翻倍,居行業前列。
礦山機械板塊,營收同比增速140%,銷售規模近8億元。公司通過結合清潔能源、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前沿技術,產品實現“無人化”“少人化”。
同時,高空機械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二,產品型譜實現4—72米全覆蓋,電動化產品滲透率達90%以上,為國內型號最全的高空設備廠商。
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海外戰略
做發展中的中聯
自2001年開始,中聯重科就開啟了國際化發展的道路。
公司先后通過并購、海外建廠、成立海外子公司等方式,加速全球布局,開創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合海外資源的先河。
近年來,中聯重科采取“地球村、端對端、孿生平臺”的戰略發展主線,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構建獨特的基于“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的海外業務體系,實現海外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簡單來講,即通過本地化團隊,借助數字化平臺,直接面向終端客戶,更快、更好、更精準地響應市場,實現產品和服務的雙提升。
獨特海外業務體系的優勢也在業績上得到驗證。
海外業務占比提升,持續推動中聯重科毛利率水平優化。2023年,境外業務毛利率為32%,高于國內業務的25%,工程機械主業毛利率提升5.71個百分點。
國聯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中聯重科在“一帶一路”地區出口金額約達22.88億美元,占“一帶一路”出口總額的10.9%,優勢顯著。
階段性成果顯而易見,那么未來公司全球化布局要如何規劃?這也成為了現場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詹純新從整體戰略和發展路線兩方面進行了解答。
一是整體戰略——“中聯重科正在打造具有中聯特色的,廣覆蓋的、高效的、有序、安全的海外市場體系,用的理念就是‘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
二是重產品的發展路線——“中聯重科正在從多產品板塊源源不斷地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中聯重科聯席總裁王永祥介紹:
產品方面,“新的產品在不斷推向海外市場,公司調集了大量的海外研發力量,開發海外產品、做CE等各類國際認證等。”
客戶群體持續擴大,“除工程機械客戶群體外,還在向礦山機械等客戶群體推進,同時大力發展農機、高機等容量空間大的市場。”
在全球市場布局方面。公司持續推進網點建設,目前已建了30多個一級業務航空港、350多個二級網點,網點建設從區域中心下沉至重要城市,海外本土化員工已超3000多人。
目前,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械已成為土耳其、中亞市占率最高的品牌;沙特、馬來西亞、越南、非洲等市場,通過本地化耕耘,市占率也迅速提升。
詹純新表示:“中聯重科還在成長、還在持續孵化新產業”。
目前,公司布局有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業機械、新材料四大板塊。在農機、礦機、新材料等板塊產品發力后、在海外市場持續發力后,規模和效益或將遠超當前。
“端對端”建鏈、補鏈、強鏈,中聯重科加速“擁抱”世界。
*本文系湘股策(ID:xiangguce)首發原創發布,未經湘股策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查看《轉載須知》。
編輯:香菇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