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臺軍“以武拒統”的腦洞不是一般的大,當別人都在追趕先進軍事裝備和現代戰略戰術時,臺軍卻越來越“回去”了。
據環球網報道,在臺軍“漢光40號”軍演舉行前夕,10日臺軍方發布了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視察臺軍“關渡指揮部”的宣傳照片,這其中一張顧立雄站在油桶后遠眺的照片,引起臺媒關注。
這捆油桶是臺媒關注的重點
當然,真正讓臺媒感興趣的不是顧立雄本人,而是他身前那堆被捆綁起來的油桶——有島內專家據此認為,這捆油桶很可能是臺軍拒止解放軍兩棲船團從淡水河口登陸的“秘密武器”。
按照臺媒的說法,近些年臺軍“漢光”軍演的演練課題之一,就是拒止解放軍船團登陸。臺島外層、包括臺灣海峽在內的防御體系還好說,可以交給臺海軍和空軍的反艦導彈負責,但如果這層防御體系被解放軍突破,接下來臺軍的防御重點將轉移到像淡水河口這樣的水道或“紅色灘頭”。
臺軍似乎真的認為鐵桶陣有用
臺媒稱,淡水河口本來是臺北防衛的重中之重,但不久前大陸男子駕駛小艇“單刀直入”淡水河的事情,給島內造成極大震動,而這也是顧立雄在臺軍“漢光”軍演舉行前,跑到淡水河防御要地“關渡指揮部”視察的原因之一。
對于該如何在淡水河口拒止解放軍登陸,臺軍也提出了解決辦法,也就是那堆被捆綁起來的油桶。根據臺媒的介紹,臺軍方的想法是,利用水陸浮橋車在淡水河口快速布下裝有爆炸物的汽油桶,以形成封鎖河面的阻攔索,等到解放軍氣墊船或兩棲船團靠近后再遙控引爆,最終實現拒止解放軍登陸的效果。
臺軍這一所謂的“新戰法”早在2022年“漢光”軍演時就曾演練過,被島內稱為“低成本、高效能”作戰方案,臺軍方認為,在淡水河口布置此類串聯爆炸物可以有效攔截解放軍“野牛”氣墊船突破。
害怕被解放軍登陸,臺軍大開“腦洞”:淡水河口擺上“火油桶陣”
然后奧斯曼土耳其發明了“旱地行舟”
但說實話,臺軍這個“河面火油桶陣”的新戰法,其實槽點挺多的。
利用鐵鏈或其他障礙物串聯阻止敵人從河口突破的戰術,并不是臺軍首創,像歷史上拜占庭帝國就曾在金角灣修建了巨大的浮動鐵鏈,以阻止奧斯曼帝國從海上發動進攻。
但“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現代戰爭的登陸作戰早已從過去的兩棲平面登陸,發展為海陸空結合的立體化登陸模式。
所以,先不說臺軍的“河面火油桶陣”極易在遠距離上被解放軍火力打爆,臺軍方能把這種古典戰術搬到現代戰場上應用,恰恰暴露出臺軍內部對登陸戰的認知仍停留在二戰甚至更早的時代。
臺軍不會忘了解放軍還有空突旅吧?
對于臺軍的新戰法,就連島內學者蔡正元也嘲諷說,現在解放軍登陸不只依靠氣墊船,還有裝備直升機的空突部隊,而臺軍的思路完全是“回到清朝”。更何況,既然到時候解放軍兩棲船團都能出現在淡水河口,這就證明臺海空軍和灘頭部隊已經喪失戰斗力,那么臺軍在河道上布置的油桶阻攔索還有什么意義呢?
蔡正元認為,臺軍演練“河面火油桶陣”,主要是給不懂軍事的賴清德欣賞、給島內媒體制造忽悠民眾的噱頭,但在實際作戰中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臺軍方第一次提出此類“很傻很天真”的戰術。去年臺軍兵推就曾得出結論,稱臺島沿岸環繞的防波堤可以有效遲滯解放軍登陸——對此,有島內網友辛辣諷刺說,臺當局怎么不學特朗普,繞著海岸建一道墻把臺灣包圍起來,豈不是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