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嚴格來說是無人駕駛出租車“蘿卜快跑”正式投入武漢市場運營之后,“人工智能”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人類社會進入了智能機器全面取代人工的時代,人類的飯碗最終會砸在機器人手里”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有消息稱,蘿卜快跑在武漢訂單數據激增,單日單車峰值超20單。武漢地區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面積已超過3000平方公里,覆蓋770萬人口。預計2024年將實現武漢全城覆蓋,百度計劃投入1000輛新一代量產無人車在武漢實現全天候、全無人運營。
未來幾年,百度計劃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合肥、蘇州無錫等城市投放“蘿卜快跑”。不得不說,在無人駕駛領域,百度這次玩的是大手筆。
其實,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技術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蘿卜”之前,杭州、上海、沈陽等城市就已經出現了無人駕駛環衛車,無人快遞車、無人送餐車、外賣無人機。人工智能客服在通訊、電商行業早已常態化,人工智能酒店、商場、超市也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但同樣是人工智能,為什么“蘿卜”之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少有人質疑,而“蘿卜”一經亮相便引發了爭議呢?
拋開“蘿卜”會擠壓出租車市場,從數千萬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嘴里搶飯吃這個事實不談,單從技術層面,聊聊“蘿卜”的隱患。
相對于其他領域,無人駕駛技術在出租車上的運用,可以說是該技術的天花板。因為無人駕駛出租車不是工廠的流水線,不是特定環境下的A點到B點,出租車所面對的是非常復雜且不確定的交通環境。人工智能畢竟是機器,它的“思想”、“情感”都依靠算力,即便再強大的算力,也不可能做到隨機應變,任何一個場景,機器人都需要先有代碼,它才能發出指令,機器才會動作。
而出租車面對的是時刻都在變化的交通環境和情緒千奇百怪的客戶,人與人、人與車、車與車、人與法、車與法等等,沒有一個場景是格式化的,機器人如果不能面面俱到,引發的后果將無法估量。
近幾天,武漢人民在享受“蘿卜”超低價交通服務的同時,也見識了人工智能的尷尬。
有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在只容一輛車通過的小巷道,“蘿卜”遭遇自家“兄弟”,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大眼瞪小眼,彼此都不讓步,看來“蘿卜”還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能力。另外一個視頻則顯示,“蘿卜”在某個路口閃著左轉向燈想要左轉,但只要左側車道有車輛通過,它就不敢左轉,而那種沒有信號燈的路口是需要根據判斷抓住時機通過的,這種時機“蘿卜”能不能把握得住?還有視頻顯示,“蘿卜”造成交通堵塞,交警都指揮不了它,因為同一句話(或者動作)在不同的語境和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下所表達的意思都不同,“蘿卜”是無法理解的。
經常開車出行的人都知道,同一條道路,哪怕一天走100次,都沒有一次完全相同的路況的,所以開車出行,哪怕是最熟悉的路段都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隨時都有無法預料的情況發生,高度警惕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比如動物橫過馬路,你以為它是過馬路,其實它只是在馬路中間兜一圈,你以為它是在馬路上溜達,其實它是在馬路上來回戲耍……
走還是不走?什么時候以什么樣的速度走?或許,“蘿卜”知道這種情況需要停車等待或者低速通過,但停車等待和低速通過并不等于安全。有朋友開車途中遭遇泥石流,他憑經驗判斷車后邊的山體可能會比前邊的山體滑坡的速度更快,所以,他冒險一腳油門轟到底,搶了0.1秒的先機,避免了被泥石流掩埋的災難,這種情況下,“蘿卜”算力只要稍有遲疑,結果就是車毀人亡!
不管是人還是“蘿卜”,開車上路,必然會觸及路權問題,什么情況下該讓,什么情況下不該讓?多數情況下,路權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駕駛人的道德素養和駕駛經驗來處理的。比如會車,如果來車是個瘋子,侵犯了你的路權,這路權你爭還是不爭?如果來車是個急性子,早早地靠邊停車將路權讓出,鳴笛催促你快速通過,這路權你占還是不占?再比如城市擁堵跟車,遇到需要主動讓出路權的情況,“蘿卜”能判斷嗎?
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喂養”數據來訓練、完善它,理論上無人駕駛汽車是可以實現的,但技術門檻很高,尤其是軟件程序的穩定性和邏輯完美程度。試想,一個重達一、兩噸的“鐵盒子”在市區里憑軟件控制去移動,一旦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這也是在“蘿卜”之前,大量無人駕駛汽車試驗和批量應用都在人煙稀少的地區,比如工廠的物料配送,農場的收割活動等,因為這種環境相對簡單、工作重復度很高,對人工智能來講,它們很容易就能適應。
其實BBA等國際品牌汽車一直都在研究無人駕駛系統,而且做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比如奔馳的L3自動駕駛系統已經交付使用好幾年了,但這些車企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沒有一家是用在出租車上的,而且不管哪個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上路的第一前提是車上需要有駕駛員,以便在自動駕駛系統出現異常時人工及時介入。
有報道稱,百度投入了數百億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系統,但國內的人工智能駕駛技術走的仍然是在攝像頭、激光雷達、高清地圖和傳感器這一堆東西上寫代碼的路線,在硬件和成本控制上遙遙領先,但在算法和處理方式上能不能超過特斯拉的可以模仿人眼識別的FSD呢?
從武漢“蘿卜快跑”的試運行情況來看,“蘿卜”技術尚不十分成熟,離完全無人駕駛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優化升級,但這樣一款尚不十分成熟的產品就匆忙投入運營,不知道“蘿卜”的勇氣來源于哪里,有人說“蘿卜”是為了在特斯拉進入中國之前用本地“蘿卜”填滿市場,讓海外的“胡蘿卜”無處生根,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原創作品,謝絕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