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的本質是選對正確的對象。
正確的對象有什么要求?
很多朋友會說,有能力、家境好、工作好、性格好。這些當然都很重要,但都屬于加分條件。就是說,有這些內容當然很好,沒有的話,也不影響大局,屬于錦上添花的范疇。
而且,這些部分不可能全部滿足,總是要妥協掉一點什么的。每個人愿意放棄的部分不同,但只要你自己開心、對方也開心,這也就足夠了。
錦上添花之外,什么東西是必須的呢?
有兩個。
第一個,是必須喜歡自己。對自己來說,就是必須喜歡對方。
相親的時候,自己喜不喜歡對方,對方喜不喜歡自己,是很容易的分辨的。
對自己來說,就是想不想跟對方見面,想不想跟對方呆在一起,想不想為對方付出精力。
反過來說也成立,如果相親對象不想見自己,不想跟自己呆在一起,不為自己付出,就讓他滾蛋。
在我講相親的系列中,不想跟自己見面和沒空跟自己見面,算作一種情況。因為實踐中是基本一樣的,偶爾有區別。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你只要猶豫,只要覺得需要求助別人,你遇到的沒空見面和不想見面就是一回事。如果你覺得對方是真沒空,只有一兩次的話,這可以,超過一兩次,沒空和不想也是一樣的。
小紅書經常能看到一種求助,就是一位相親者請求群眾們幫忙,在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接觸對象中,選擇一個匹配的。
這種情況,有一個假設,就是對著三五個相親對象的喜好度差不多。只有這樣,才需要外界的介入。
如果自己的心理有答案了,更喜歡某個人多一點,只是不知道要不要下定決心走下去,那么,這里的問題就變成了,我在猶豫一個相親對象,應該繼續嗎?
兩個人的關系中,當然有可以量化的部分,這就是物質條件。
但兩個人在性格方面的互補、巫山云雨時的和諧、生活習慣中的相融、不可替代的熟悉感,這些內容,是不足為外人道的。這些內容是相符合的,很多時候都會左右當事人的選擇,也會強化非誰不娶、非誰不嫁的必然性。
第二個,就是必須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差異,有的集中于情緒穩定。哪怕自己沒啥對策,也要強撐著說自己泰然自若,從而給別人打氣,比如官渡之戰的曹操、淝水之戰的謝安,他們兩作為最高指導,實際上心里是沒注意的。
只是一個人等來了許攸,一個人前線安排得當,共同的特點都是對家犯錯,然后自己贏得了轉機。倘若對家不犯錯或者少犯錯,沒有許攸這樣的人過來,歷史可能就是另一種景象了。
在臺灣島打滾的時候,我也詢問過幾個搞選舉的朋友,其中一位是意外翻盤。他就說,他也不知道自己能贏,都是按照會輸準備的,只是對外必須說自己會贏。只有這樣,才能帶動團隊,團結選民,擴大群眾基礎。畢竟,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會贏,誰會相信你?
決戰如此,團隊如此,兩個人的關系也如此。
一個自怨自艾,解決不了問題的人,或者擔心自己被分手的人,總是會出問題的。
有的主要是實際解決問題。面對一個不熟悉的問題時,往往調動身邊的資源來解決問題。找有關從業者咨詢對策,自己利用各種渠道了解解決問題的經驗,動用自己的分析能力,確保自家的應對方案,或者有足夠多的資金,找合適的人買到應對方案、成立應對團隊,這都行。
與這些情況相反,有些相親對象,完全不能扛事。
比如,媽寶的男,聽閨蜜的女,他們的主見都是由別人行使,別人怎么說,他就怎么做。很多時候,別人說的,會損害兩個人的關系。一般人是過不了三個人的生活的,建議放棄。
還有的人情緒不穩定,一遇到事就怪天怪地怪空氣,反正自己沒責任。或者說啥都不管,就當甩手掌柜。當甩手掌柜的人里面,好點的人至少出點資金支持,不好的人啥都不管。
遇到這些情況,都該撤了,實行“一票否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