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后,身為一國領袖的毛主席,依舊保持著那份簡樸。
在1962年的春節,毛主席忙里偷閑,自費辦了一桌菜,準備邀請一個特殊的客人。
為此,他找來了程潛等人作為陪客。
毛主席置辦了一桌什么樣的席面?這個特殊的客人是誰?居然能讓毛主席找來這么多陪客?
命途多舛的末代皇帝
毛主席宴請的這個特殊的客人,就是我國末代皇帝溥儀。每個朝代滅亡的時候,總會產生一個末代皇帝。
但溥儀和其他的末代皇帝都不一樣,溥儀不僅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封建王朝的末路皇帝。
溥儀的一生,是充滿戲劇性的一生。在溥儀的前半生里,他名義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實際上卻是任人擺布的傀儡。
溥儀的前半生,只有很少的選擇是他自己做的,其余都是別人決定的。而他的后半生,則是自由光明的坦途。
溥儀前半生的悲劇,來自于慈禧的一道懿旨。當時光緒皇帝病重,但光緒膝下無子,慈溪必須要找另外的宗室子繼位。
光緒皇帝的侄子,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就這樣進入了慈禧的視線里。
雖然讓自己的兒子繼位皇帝,醇親王一家是不愿意的。
當時清政府是什么樣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末代皇帝的下場是什么,讀過歷史的人也都知道。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當時滿清皇室少有的人品端正的人。載灃為人正直,從不貪財好色,也絲毫沒有貴族子弟的紈绔習氣。
載灃八歲襲爵獲封醇親王,是光緒帝同父異母的親弟弟。慈禧對載灃寄予厚望,甚至將自己的養女許配給了載灃。
載灃少年時曾經出使德國,向德國親王請教強國之道。這次出使經歷開拓了載灃的眼界,讓他成為皇室少有的明白人。
慈禧在定下溥儀為下一任皇帝之后,將載灃封為了攝政王。清朝最后的三年里,載灃才是實際掌權人。
當時慈禧堅持要將溥儀過繼給同治皇帝,其實遭到了以張之洞為首的大臣的反對。
相比溥儀,張之洞等人更看好載灃繼承皇位。
然而慈禧不愿意讓自己的兒子同治絕嗣,堅持要讓溥儀登基。
載灃年輕,隆裕太后手腕也不如慈禧太后。所以自溥儀繼位以來,清政府和各黨派的矛盾迅速激化。
然而對于溥儀來說,這些都和他沒有關系。尚且三歲的溥儀,每天都是想著怎么和小太監玩。
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清政府對國家的掌控力陷入低谷。袁世凱兩頭要挾,最后終于坐上了臨時大總統的位置。
溥儀的第一次皇帝生涯,就在他六歲這年匆匆結束了。
不過溥儀雖然不是皇帝了,但當時和袁世凱談條件的時候,就有要優待皇室成員這一條。
所以雖然溥儀退位了,但他的生活還是和平常一樣。除了載灃不再攝政之外,皇室依舊住在皇宮,過著奢靡的生活。
所以后來的張勛復辟,才能那么迅速的成功。畢竟場地都是現成的,皇帝也是現成的。
只要辦一場“登基大典”,溥儀就又成了皇帝。
只可惜這次溥儀只當了12天的皇帝,張勛就被段祺瑞趕走了。經過這次事件之后,溥儀依舊只在皇宮。
如果說被慈禧指定為皇室繼承人,是改變溥儀命運的第一件事。那么北京政變,就是改變溥儀命運的第二件事。
因為在北京政變中,溥儀被狼狽地趕出了皇宮。馮玉祥不允許清朝皇室繼續受優待,讓人帶兵逼迫溥儀離宮。
但此時的溥儀已經十八歲,皇宮承載了他所有記憶,就是他的家。他堅決不肯離開,直到馮玉祥使用武力逼迫他才走。
津門風雨,野心膨脹
從1924年11月被趕出皇宮,到1925年2月移居天津,溥儀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一直提心吊膽,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從馮玉祥的態度中,溥儀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已經成了眾矢之的。
當年和臨時政府簽署的那份協議,根本無法庇護他。
離開皇宮之后不久,溥儀就逃進了日本大使館尋求庇佑。此時的溥儀內心滿是仇恨,他想復仇,想要重現皇室以往的榮光。
在日本的安排下,溥儀被護送到天津暫住。在天津的這段日子,溥儀開始積極尋找復辟的方法。
然而無論是軍閥還是列強,對溥儀的復辟都毫無興趣。軍閥不愿意頭上有個皇帝壓著,列強則是覺得溥儀沒有利用價值。
在處處碰壁之后,溥儀的內心倒向了一直支持他的日本。
日本方面派人來游說溥儀,承諾給他創造一個新國家,他會是那個新國家的皇帝。
為了日本人的這個承諾,溥儀屈服了。他將日本人視為自己的救贖,將我國東北的利益出賣給了日本。
然而當上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之后,溥儀卻發現自己的日子并不好過。
他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反而處處受制于日本人。
與能力不匹配的野心,終究讓溥儀自食惡果。他想逃離這樣的日子,可他的身邊都是日本人的眼線,他根本逃不開。
蘇聯出兵東北之后,溥儀在逃亡路上被蘇聯紅軍逮捕。之后溥儀作為戰犯,一直被關押在監獄。
在蘇聯的戰俘看守所的時候,溥儀依舊有著特殊的待遇。他不需要勞動,也不需要負責任何事情。
他身邊的一切都有人幫忙安排,他只需要自己吃飯和上軍事法庭作證就行了。這樣的生活,讓溥儀有了加入蘇聯的想法。
1950年,溥儀被移交給我國政府,正式開啟了他身為戰犯的改造生活。
和其他國民黨戰犯不一樣,溥儀剛進入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時候什么都不會。洗衣服、補衣服這樣的小事,都需要別人教給他。
一開始的時候,溥儀是非常抗拒改造的。他經常在監獄里怨天尤人,說革命黨的不對。
不過,就是因為他們思想有問題才會改造。在這么多年的改造生涯中,溥儀從一開始的拒不配合,到后來的慢慢學習。
在1959年宣布第一批特赦戰犯的時候,溥儀的名字赫然在名單上面。
被特赦之后的溥儀,徹底割裂了過去的自己,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被毛主席宴請
1962年,此時的溥儀已經成為了新中國的文史專員。當時我國剛剛擺脫了三年大災害,經濟情況依然十分困難。
在這年春節的時候,毛主席想借著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請溥儀吃一頓飯。怕溥儀尷尬,毛主席還專門邀請了章士釗等人作陪。
章士釗和程潛、仇鰲都是湖南人,和毛主席也算是老鄉。王季范更是毛主席的表兄,和毛主席關系非常。
毛主席請來作陪的四個人,可謂是包含了各界人士。革命家、民主派、軍人和教育家都齊全了。
章士釗來到毛主席家的時候,還以為毛主席是專門請他們吃飯的。毛主席卻搖搖頭,告訴他們,今天請他們來,是為了陪一個重要的客人。
眾人不理解,有什么客人是比毛主席還要重要的嗎?又是什么客人,能讓毛主席如此鄭重對待呢?
沒等幾人問出自己的疑惑,毛主席口中的這個客人就來了。
他穿著一身板正的中山裝,五十多歲的年級,高高的個子讓他看起來十分清瘦。來人戴著一副眼鏡,臉上掛著淺淡的笑意。
見到此人,章士釗“豁”的一聲。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溥儀。
見到溥儀之后,毛主席招呼他坐下。席間大家談笑風生,晚宴的氣氛也十分愉快。
這頓毛主席自掏腰包的席面,只有幾個家常小菜。最貴的東西,也不過是一瓶葡萄酒。
宴席快結束的時候,毛主席問溥儀:“你們御膳房的飯菜好吃嗎?”
聽了毛主席的問話,溥儀連忙搖頭。他似乎也徹底放開了,對毛主席講自己記憶中的御膳房的飯菜。
很多人認為御膳房做菜好吃,是因為御膳房做的菜往往非常精致。而且那些菜的名字,取得更是一個比一個文雅。
但很多時候,這些菜都是提前做好的。因為皇帝每餐膳食都十分豐富,要是讓御膳房現做就有點太慢了。
而且皇帝一聲令下,御膳房的飯菜就必須馬上端過來。為了讓皇帝能立馬吃到飯,御膳房的人都會提前一兩天做好。
雖然給皇帝吃的飯菜一直是保溫著的,但畢竟不是現做的,沒有剛出鍋的好吃。而且皇帝用餐特別講究,吃個飯還要有人試菜。
哪像現在這樣,一群人坐在一起開心的說說笑笑。溥儀告訴毛主席,只有成了公民才知道,還是自己家的飯菜最好吃。
溥儀的話也讓毛主席哈哈大笑,毛主席在席間妙語連珠,很快就拉近了和溥儀的距離。
溥儀雖然是個北方人,但對毛主席喜愛的辣椒炒苦瓜贊不絕口。即便他吃的滿頭大汗,也一直沒有停下筷子。
吃完飯之后,毛主席提議要和溥儀合照一張。
毛主席對溥儀的關心,讓溥儀非常感動。他后來曾經說過:“和毛主席吃飯照相的日子,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光榮日子。”
溥儀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正是這些不一樣的經歷,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溥儀。
而在經過漫長的改造之后,這位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帝,終于融入了人民的生活中,成為了新中國的一份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