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露面的李嘉誠,又笑了。
自2018年宣布退休后,這位香港富豪便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就在8月27日,他卻意外地出現在一場發布會上,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這一次,他并未在商業論壇上發表高見,而是通過直播連線,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參與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新聞發布會。
他的現身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為他的高齡和顯赫地位,更因為他的慈善行為——為一項醫療技術的突破站臺。
李嘉誠通過直播連線,目睹了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醫療儀器的操作演示。這項技術以其無創、精準的治療方式,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觀看演示的過程中,李嘉誠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感嘆道:“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發布會上,李嘉誠的眼神依舊銳利,他的笑容燦爛,展現出的活力,讓人難以相信他已是96歲高齡的長者。
01
李嘉誠600萬美元捐贈
據港媒報道,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日前宣布,獲得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一部突破性肝癌治療新儀器——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醫療儀器。
其中,李嘉誠基金會的600萬美元捐贈,使得這項由美國密歇根大學華人科學家徐蓁教授團隊研發的創新技術得以在亞洲地區首次亮相。
TVB的報道,強調了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
它能夠利用高強度的超聲波精準破壞肝癌細胞,無需開刀手術即可消滅腫瘤,為患者提供了一種“無創”的治療選擇。
盡管有非官方數據顯示,該技術對肝癌的治愈率可能超過65%,專家們仍然謹慎地指出,這項技術目前僅作為現有治療方法的補充,其臨床價值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驗證。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的積極評價,進一步印證了Histotripsy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他認為認為這項技術將顯著提升肝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質量,標志著醫療科技領域的一大突破。
與此同時,李嘉誠本人對這項技術,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他在與徐蓁教授的視頻對話中,表達了對這項能夠為癌癥患者帶來無痛、高效、經濟治療選擇的技術的興奮之情,甚至表示“內心很興奮,幾個晚上都睡不著”。
2023年美國FDA的批準,以及400多名患者在美國的成功治療案例,為這項技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初步的證明。而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引進,標志著亞洲首個試點地區的建立。
據悉,這筆600萬美元的捐贈,將不僅限于購買設備,還包括相關人員的培訓和部分患者的治療資助,確保技術能夠順利落地并惠及患者。
香港大學醫學院計劃在兩年內完成對該技術的研究,讓更多的醫院患者受益。此外,第二部組織碎化機,預計今年稍后將運抵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目前該設備的治療費用是每次6.3萬港元。
02
隱退的巨富,累計捐款近300億
2018年3月,90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
退休后,他將價值數千億的家產分給了兩個兒子,并逐漸淡出公眾視線。盡管如此,李嘉誠并沒有完全退出商界和公眾生活,他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2024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國香港50大富豪榜上,李嘉誠仍以362億美元(約2823.6億港元)的身家蟬聯再次首富。
退休后,李嘉誠并未將巨額財富僅視為個人所有,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慈善事業,成立李嘉誠基金會,并將其形容為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并強調這部分財產將專門用于慈善,不容他人染指。
自1980年在港設立以來,李嘉誠基金會一直保持低調,外界對于基金會的投資及其運作知之甚少。但這并不妨礙李嘉誠基金會,成為他最驕傲的成就之一。
李嘉誠曾表示,基金會擁有他約三分之一的財產。
截至2013年,基金會已對外捐贈145億港元,其中當年承諾及已捐出的款額就有40億港元,創下了歷年最高紀錄。
近年來,基金會累計捐款逾300億港元,推動了教育、醫療和公益扶貧項目,這些項目遍及27個國家及地區,其中超過80%的項目位于中國內地和香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會自1981年起持續投入捐建的汕頭大學,這是全球唯一一所由基金會長期資助的大學。這樣的規模和力度,足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此外,基金會還資助了多個重要的教育、醫療項目,包括香港腎臟基金會的“家居血液透析”項目和香港大學的腸胃科及肝臟病人橫斷面成像掃描診斷項目等。
李嘉誠認為,真正的慈善不僅僅是施舍,而是一種平等的合作。
他說:“‘慈善’多少帶有一些施舍的意思,讓承受之人心里不舒服,而‘公益’是一個平等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將其作為事業來做。”
這種理念,使得李嘉誠的慈善活動更加貼近人心,更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03
慈善與商業雙重面孔
96歲高齡的李嘉誠,他的現身不僅引發了人們對這位傳奇人物現狀的好奇,更引發了對慈善與商業之間關系的深入思考。
在公眾的眼中,慈善家似乎總是無私的化身,而商人則常被看作是精于計算的代表。然而,當我們聚焦于96歲高齡的李嘉誠時,這種簡單的標簽就顯得過于簡化了。
他的慈善行為,雖然頻繁出現在媒體的頭條,但這些行為背后,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戰略家的形象。
李嘉誠深知,在商業世界里,聲譽是一筆寶貴的資產。
他的慈善舉措,不僅為需要幫助的人帶去了希望,也為他的企業集團積累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這種聲譽又轉化為了推動企業發展的無形動力。
通過這些慈善活動,李嘉誠構建了一個廣泛的社會網絡,為企業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和機遇。
慈善,實際上是一種投資——投資于人心,收獲的則是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慈善與商業不再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它們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慈善可以成為商業戰略的一部分,而商業也可以是慈善活動的延伸。
無論如何,李嘉誠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
他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他的商業帝國橫跨多個行業,覆蓋了房地產、電信、零售、能源等多個行業,他的成功故事激勵了無數人。
通過捐贈先進的醫療設備,李嘉誠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提高了他們的生存質量。
這種直接的社會影響顯而易見,不僅體現了他對慈善事業的重視,也顯示了他將基金會視為家族的一部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讓我們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在慈善與商業道路上的行者,學習他們如何在給予中收獲,在收獲中給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