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3333 字,時長約6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我是劉勝軍,關注我,擁抱“大歷史觀”和“政治經濟學”,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謹以此文紀念鄧小平誕辰120周年!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一生崎嶇坎坷。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1920年,鄧小平來到法國留學。1921年3月,因生活難以維系,16歲的鄧小平不得不結束“儉學”生活,開始“勤工”,成為施奈德鋼鐵廠的工人。在工廠做20多天苦工后,倒賠100多法郎,因“體力不支,自愿離開。” 日后他多次對人說,他個子不高的原因是在法國做工時干活太累,吃不飽飯。
離開工廠后,他在火車站、碼頭搬運貨物、行李,在建筑工地推磚、扛水泥,還做過清潔工。1922年他進入哈金森橡膠廠制鞋車間工作。鄧后來進入雷諾汽車廠鉗工車間。“文化大革命”中,鄧被送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重操鉗工。在法國5年,鄧小平最奢侈的一次是花5法郎(1天飯錢)買一張最便宜的足球比賽門票。
1927年鄧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作為掩護,鄧小平在上海開過雜貨鋪、古董店,由于鄧從來不引人注目,而且很快就學會上海話,因此成為地下活動理想接頭人。
在江西瑞金期間,鄧推行毛澤東路線,反對“左”傾冒險主義、“山溝里沒有馬列主義”的偏見,是當時黨內毛澤東支持者之一,也因此遭遇第一次厄運。1933年鄧、毛、謝、古事件中,鄧被撤銷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長,調任總政治部機關報《紅星》主編,被關進拘留所,被稱為“毛派頭子”,在此期間妻子離婚改嫁。批判斗爭結束后,鄧被下派到樂安縣屬南村區委當巡視員,半個月后又回寧都七里村監管勞動。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總政治部缺人手,臨時負責人賀昌是鄧老友,向王稼祥推薦鄧擔任總政治部秘書長。此乃鄧的第一次“落”和“起”。
1936年冬天,鄧染上傷寒,長時間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多虧張學良部隊給紅一集團軍慰問品中有一批罐裝煉乳,鄧靠吃煉乳支撐才恢復。
1966年文革爆發,鄧小平第二次厄運來臨。劉少奇、鄧小平被作為“資產階級司令部”領導人物受到批判。1967年,鄧小平的弟弟鄧蜀平因為絕望而自殺。1968年,鄧小平長子、北大物理系學生鄧樸方在北京大學“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被批斗時,由四層樓上摔下來,從此腰部以下癱瘓。卓琳哭了幾天幾夜,鄧則只是不停抽煙。
1969年,鄧被送到江西新建縣拖拉機廠勞動。1970年,鄧寫信給黨中央,請求把鄧樸方調來江西一起生活,1971年鄧樸方獲準與父母團聚。在江西拖拉機廠,鄧小平一面勞動改造,一面照顧癱瘓在床的大兒子鄧樸方,每天從居住地“將軍樓”走路去工廠勞動改造,這條1.5公里的路后來被譽為“小平小道”。想必,鄧小平每天走在這條小道上時,都在苦苦思索黨和國家的命運。
1973年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的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的決定》,鄧回到北京。
1975年,鄧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病重住院后,鄧主持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日常工作。1976年,“四人幫”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鄧小平再次被迫辭職,并接受批判。這是他人生的第三落。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逮捕,文革結束。1977年十屆三中全會一致通過《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震動全球,20世紀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由此開啟,中國命運大轉折。歲月無情,1978年的鄧小平已經74歲高齡!
行文至此,不能不感慨,鄧小平的人生真是風云激蕩、命運多舛而又屢屢險處逢生!從短期看命運是不公平的,從長期看命運也是公平的:鄧小平之所以能夠“三落”之后又“三起”,關鍵在于他始終如一地堅持實事求是,不做風派人物,不做違心的事。毛澤東稱鄧小平是“鋼鐵公司”。
II
假如你是鄧小平,經歷了如此多的不幸和人生苦難,你會怎么辦?尤其是,你會如何面對那些曾經打擊和迫害你的人?這是一個靈魂叩問!
普通人或許會首先“報仇”,向那些打擊迫害自己的人討回公道。這也沒有錯,人之常情,動物本能。但,金庸在《天龍八部》里說的深刻:冤冤相報何時了?
鄧小平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放下了“小我”,將國家和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彼時的中國經濟已經岌岌可危,落后于西方幾十年。中國必須奮起直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全社會聚焦于這一目標,而不能分神。
一件小事很能反映鄧小平對待恩怨的博大胸懷。1977年5月,王震和鄧力群帶著胡喬木的檢討信來到了鄧小平的家中。
一見面,鄧力群就跟鄧小平說:“小平同志,喬木同志委托我帶來一封信,作自我批評,向你認錯。”
鄧小平坐在沙發上,揮了揮手,說:“不看了,信你帶回去吧。”
鄧力群連忙解釋說:“喬木在事實的揭發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問題在于上綱厲害了一點,這個不好。”
鄧小平笑著說:“這沒有什么,對這事我沒有介意。要喬木同志放下包袱,不要為此有什么負擔。他3月2日寫的材料我看了。沒有什么嘛。其中只有一句話不符合事實,他說我發了脾氣,實際上那次我并沒有發脾氣。說到批我么,不批也不行嘛。你告訴喬木同志,不必寫信或寫自我批評了。”
理解了這一點,就能理解鄧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之偉大,這篇講話的題目就令人嘆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每一個字都很樸實,但字字千鈞,在那個年代可謂石破天驚、振聾發聵。最令我震撼的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不僅放下自己的個人恩怨,也號召整個國家放下過去的恩怨,團結一致向前看。
須知,沒有這種“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精神,改革開放就難以邁開步伐!
在這篇劃時代的講話中,鄧小平說:
? 對過去遺留的問題,應當解決好。不解決不好,犯錯誤的同志不做自我批評不好,對他們不作適當的處理不好。但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要求解決得十分完滿。要大處著眼,可以粗一點,每個細節都弄清不可能,也不必要。
? 安定團結十分重要。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首先要加強全黨的團結,特別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對于犯錯誤的同志,要促進他們自己總結經驗教訓,認識和改正錯誤。要給他們考慮思索的時間。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有了認識,檢討了,就要表示歡迎。對于人的處理要十分慎重。對過去的錯誤,處理可寬可嚴的,可以從寬;對今后發生的問題,要嚴些。對一般黨員處理要寬些,對領導干部要嚴些,特別是對高級干部要更嚴些。
由此開始,中國人民積蓄的能量和熱情空前迸發,中國經濟發展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國經濟一日千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雄偉步伐!改革開放,一舉打通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任督二脈”,不僅在新中國歷史上,而且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充滿感情地寫道:
? 無論中外,在鄧小平謝幕之后長大的人,很難體會鄧小平踏上這個旅程時面對的是多么嚴重的問題:一個把全然不同的新思維拒之門外的國家;‘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者和迫害者之間的深刻裂痕;軍隊干部對裁軍和減少軍費的抵制;民眾對帝國主義和外國資本家的敵視;城鄉社會保守的結構;城市居民對接受兩億農民工的抗拒;以及因一些人依然窮困對另一些人先富起來所引發的紛爭。
鄧小平的“大”,也體現在他對毛澤東的客觀評價:
?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立下的偉大功勛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以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卓越領導,中國革命有極大的可能到現在還沒有勝利,那樣,中國各族人民就還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之下,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么夸張。毛澤東思想培育了我們整整一代人。我們在座的同志,可以說都是毛澤東思想教導出來的。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這也絲毫不是什么夸張。毛澤東思想永遠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當然,毛澤東同志不是沒有缺點、錯誤的,要求一個革命領袖沒有缺點、錯誤,那不是馬克思主義。我們要領導和教育全體黨員、全軍指戰員、全國各族人民科學地歷史地認識毛澤東同志的偉大功績。
《道德經》云:“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沒有鄧小平的博大胸襟,改革開放之路就不會如此寬廣。因為“團結一致向前看”,所以才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面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體現在哪里”的疑問,面對“被開除球籍”的憂患,鄧小平沒有再浪費任何時間。
對鄧小平的贊譽有很多,最打動我的兩句來自鄧小平傳記的兩位作者:
——傅高義:“中國并不是必然會出現一位鄧小平這樣的政治家,他出現了,并且改變了中國,這是中國的幸運。”
——邁克爾.迪倫,“鄧小平的真正的紀念碑就是當今中國。注視這座紀念碑,讀者唯一應該做的事情是停下來思考:在同一時代、同一地點、擁有相同資源,有沒有任何一個人在他的位置能夠做得更多”。
善哉,鄧小平!
百年未有大變局正加速演進。
加入“秘境追蹤企業家游學”,
攜手穿越世界政治經濟迷霧,
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不負大美中國,
追尋大美與真知,
做不確定時代的明白人。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