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和根據地的存在和發展壯大,尤其是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使國民黨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蔣、馮、閻大戰,以蔣介石取勝結束,讓蔣有實力和時機來對付紅軍。從1930年11月到1934年10月,蔣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圍剿”。
1930年11月上旬,湘贛國民黨軍主力近6個師10萬人,向中央紅軍所在的吉安、吉水、永豐、宜黃等地進攻。毛主席親自指揮迎敵。在反“圍剿”動員大會前,毛澤東寫了一副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這就是毛澤東對付進犯敵軍的戰略指導思想。上聯中的前十六字,是由紅軍創造而為毛澤東總結出來的游擊戰的精髓。下聯的前十六個字,則是紅軍運動戰的方針。紅軍依照毛澤東上述軍事思想,不畏強敵,積極開展游擊戰和運動戰,誘敵深入,各個擊破。12月30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并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聞聽前方捷報,毛澤東非常興奮,遂在馬背上吟成《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1年4月-5月,第二次大“圍剿”時,敵軍是20萬人,1931年7月-9月,第三次大“圍剿”時,敵軍是30萬人。在毛澤東、朱德領導下,紅軍克服種種困難,面對敵軍重兵,將游擊戰、運動戰的精髓發揮到極致,重挫“圍剿”敵軍。
第三次反“圍剿”雖然沒有成功,但保存了革命力量,促進了贛南閩西根據地的開辟。
1933年2月-3月,第四次大“圍剿”的敵軍是30萬人。毛主席被排擠,離開了紅軍領導崗位。反“圍剿”是由周恩來、朱德指揮的。他們按照毛澤東同志積極防御的軍事思想行事,依然取得了勝利。
前四次反“圍剿”都是以運動戰的方式,采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取得勝利的。敵人每一次都是氣勢洶洶而來,恨不得一口吞滅紅軍、抹平蘇區。但每一次都被英勇的紅軍打得損兵折將、狼狽奔逃,以致敵軍官兵一聽要進攻蘇區就談虎色變。
1933年9月-1934年10月,敵軍對蘇區第五次大“圍剿,進行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國民黨先后調集100萬軍隊向各地紅軍進攻,而以50萬軍隊向中央根據地進攻。這次反圍剿,因為中革負責人博古堅持王明“左”傾路線,聽憑外國軍事顧問瞎指揮而失敗,以至丟掉了中央蘇區,被迫長征。
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毛澤東 1931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