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全省科技大會在廣州召開。廣工校長邱學青作為單位代表出席會議并現場祝賀慰問獲獎老師。
大會頒發了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工以第一完成單位獲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15項,獲獎數位列全省第三,相比2022年度增加5項,獲獎數量創新高。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青年獎2項,成果推廣獎1項。一等獎第一完成人代表陳新教授、韓國軍教授,青年獎獲得者徐雍教授代表上臺領獎。
圖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頒獎現場
廣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成果名稱: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的微細陣列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
完成人:陳新(廣東工業大學);陳云(廣東工業大學);楊志軍(廣東工業大學);高云峰(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楊斌(廣東佛智芯微電子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巫禮杰(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言益軍(廣東阿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陳桪(廣東工業大學);侯茂祥(廣東工業大學);丁兵(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馬莉(廣東工業大學);白有盾(廣東工業大學);張攬宇(廣東工業大學);黃觀新(廣東工業大學);劉輝龍(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成果名稱:高性能大容量固態存儲控制器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完成人:韓國軍;吳非;吳大畏;劉暢;沈寓實;高喜春;周游;李曉強;蔡國發;周??;張猛;翟雄飛;吳文華;黃強;朱治鋼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市硅格半導體有限公司;深圳市江波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飛諾門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帶有約束的復雜非線性系統自適應智能控制理論與方法
完成人:周琪(廣東工業大學);王立杰(青島大學);馬慧(廣東工業大學);李鴻一(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基于種群進化路徑控制的多目標優化理論與算法
完成人:劉海林(廣東工業大學);王振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辜方清(廣東工業大學);陳磊(廣東工業大學);張青富(香港城市大學)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高安全水系鋅離子電池材料
完成人:李成超(廣東工業大學);劉曉慶(廣東工業大學);耿洪波(常熟理工學院);楊陽(廈門大學);葉明暉(廣東工業大學);張宇斐(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典型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電化學降解新方法
完成人:袁勇(廣東工業大學);周順桂(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莊莉(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黃德銀(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周麗華(廣東工業大學);侯瑞(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復雜場景醫學影像智能分類分割關鍵技術與應用
完成人:曾安;潘丹;楊洋;楊寶瑤;張逸群;吳龍;何志立;林國雄;葉嘉宇;黃勁榮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東省人民醫院;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易聯眾睿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虛實交互驅動的無人機變負載智能飛行關鍵技術及應用
完成人:孟偉;陳有生;黃吳蒙;陳翔;任鴻儒;何昭水;盧鎮波;李杰孫;李甲創;連仕康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中科云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高可靠性、高性能濕法鋰電池復合隔膜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完成人:雷彩紅;陳秀峰;徐睿杰;劉孟權;蔡啟;譚斌;王艷杰;魯東奎;洪浩群;薛南翔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城市排澇除險智能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完成人:周倩倩;張建良;葛曉光;王琦;路陽;陸宗雷;潘旭;賴華煌;黃天寅;張作萍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廣東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格蘭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華南泵業有限公司;蘇州科技大學;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檢測總站有限公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綠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材料研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完成人:郭永昌;陳概;王兵;郭飛;陳國平;李德輝;高達;勞偉??;劉國濤;陳藝武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中鐵一局集團(廣州)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廣東佳林建設有限公司;廣東盛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恒輝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物金屬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成果名稱:中藥微量活性成分發現與結構優化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示范
完成人:鄭俊霞;孫平華;周海波;王一飛;周勁松;袁曉;趙宏偉;馬恩耀;吳志韻;范紅霞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暨南大學;廣東漢潮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牌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
廣東省科技成果推廣獎
成果名稱:碳酸鹽巖地區隧道排水系統鈣化淤堵病害的環保型防治技術及應用
完成人:呂建兵;饒軍應;葉飛;賈海鵬;羅玉偉;馮力;張曙光;高何杰;錢振宇;鄧錦尚
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中交廣連高速公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貴州大學;長安大學;廣東奧迪威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勘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東穩固檢測鑒定有限公司
廣東省青年科技創新獎
徐雍(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省青年科技創新獎
梁賽(廣東工業大學)
陳新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的微細陣列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獲技術發明一等獎;韓國軍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 高性能大容量固態存儲控制器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獲科技進步一等獎。周琪教授、劉海林教授、李成超教授、袁勇教授主持科研成果分別獲自然科學二等獎;曾安教授、孟偉教授、雷彩紅教授、周倩倩教授、郭永昌教授、鄭俊霞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分別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徐雍教授、梁賽教授獲青年科技創新獎,呂建兵教授團隊主持的科研成果獲科技成果推廣獎。
有沒有你認識的老師呢?
跟著工仔一起
走進一等獎項目團隊吧
圖 | 項目主持人陳新教授(右)
項目名稱
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的微細陣列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
主要完成人
陳新(廣東工業大學)、陳云(廣東工業大學)、楊志軍(廣東工業大學)、高云峰(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楊斌(廣東佛智芯微電子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巫禮杰(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言益軍(廣東阿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陳桪(廣東工業大學)、侯茂祥(廣東工業大學)、丁兵(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馬莉(廣東工業大學),白有盾(廣東工業大學)、張攬宇(廣東工業大學)、黃觀新(廣東工業大學)、劉輝龍(廣東工業大學)
項目介紹
后摩爾時代芯片自身密度趨緩,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成為行業發展新賽道,微細陣列制造是其技術競爭的核心,項目在該領域取得了系統性技術突破,實現了晶圓窄間距劃切、玻璃基板海量電路制造、芯片密集引線鍵合等微細陣列的高質高效制造,構建了國際專利池。研制的晶圓激光劃切機、玻璃切割機、激光誘導刻蝕系統、IC引線鍵合機等高端裝備實現國產替代,集成項目技術創建的芯片板級扇出封裝線,突破美西封鎖,為行業龍頭完成多款多芯片高密度集成封裝,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項目為我國電子制造產業的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圖 | 項目主持人韓國軍教授
項目名稱
高性能大容量固態存儲控制器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主要完成人
韓國軍(廣東工業大學),吳非(華中科技大學),吳大畏(深圳市硅格半導體有限公司),劉暢(廣東工業大學),沈寓實(飛諾門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喜春(深圳市江波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周游(華中科技大學),李曉強(深圳市硅格半導體有限公司),蔡國發(廣東工業大學),周?。ㄉ钲谑泄韪癜雽w有限公司),張猛(深圳市硅格半導體有限公司),翟雄飛(廣東工業大學),吳文華(廣東工業大學),黃強(深圳市江波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朱治鋼(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介紹
存儲器和存儲設備是數據存放的載體,關乎數字經濟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固態硬盤是主要存儲設備之一,其存儲主控芯片和關鍵固件長期依賴國外。如何實現固態存儲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突破國外技術壁壘限制,是長期制約我國存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項目在高密度3D NAND存儲器件特性測試分析、信道建模與檢測、高效差錯控制編譯技術、固件算法和主控芯片硬件架構設計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解決了超大存儲容量下數據高可靠存儲、低時延響應、高并發訪問等技術難題。項目產業化成果應用于得一微電子、江波龍、朗科等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存儲產業鏈上、中、下游400余家公司,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據悉,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共有218個項目(人)獲獎,其中突出貢獻獎1名、自然科學獎31項、技術發明獎11項、科技進步獎132項、科技合作獎5名、青年科技創新獎20名、科技成果推廣獎18項。
祝賀獲獎團隊和老師們
攀撐逐夢,爭創“一流”
向在科研前線砥礪前行
攻克難關的所有科研人員
致以崇高敬意!
來源|科學研究管理部
圖片|陳亮項目主持人科學研究管理部
運營團隊|學生新聞中心
編輯|楊莉莉
責編|王宇涵
初審|李成瑤
復審|杜清
終審| 張育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