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宗仁在北京病逝。周總理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拿過李宗仁的治喪報告,挑挑揀揀修改了四個字。
毛主席看了之后,也表示同意周總理的做法。
周總理修改的四個字是哪四個字?他為什么要修改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改了之后有什么意義?
糾纏多年的蔣桂之爭
李宗仁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在統一廣西之后,他并沒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腳步。在白崇禧的牽線下,他決定和老蔣合作。
當時國民黨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北伐,李宗仁在這時候決定加入國民黨,無異于是為國民黨注入一支強心針。
老蔣認為,自己只要拉攏好李宗仁,那離自己奪取大權的目標就又近了一步。然而老蔣想要更大的權力,李宗仁也不例外。
他支持北伐軍,也是為了擴張自己的地盤和勢力。有野心的人,都不會甘心盤踞在偏遠一隅的。
老蔣和李宗仁,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各懷心思,但他們還是走到了一起。因為在當下,他們兩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為了讓李宗仁對自己更忠心,老蔣還和他拜了把子,兩人成了結義兄弟。如此一來,兩人達成了短暫的結盟。
然而這段結盟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就因為利益破碎了。眼看老蔣借著自己的力量壯大,已經能重組國民政府了,李宗仁怎么會好受。
他覺得,老蔣能成立南京軍事政府,功勞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按照按功勞分配的原則,自己才應該是最高首腦。
所以李宗仁不服老蔣,他千方百計想將老蔣搞下臺。而在老蔣親自帶兵北伐的時候,李宗仁還真的做到了。
桂系將領們聯合何應欽,一起把老蔣逼下臺。然而就在李宗仁以為自己大權在握的時候,他卻發現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這樣。
老蔣身后不只有兵,還有浙江財團的支持。因為老蔣是浙江人,所以兩方之間合作很愉快,他們也愿意出錢支持老蔣。
可換上李宗仁之后,這些財團就不愿意出錢了。李宗仁和他們不是一派的,在財政方面處處受阻。
李宗仁想將這些財團換掉,但他身后并沒有大財團,所以他真就拿這些人沒辦法。慢慢地,他們甚至連政府人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政府里的人看李宗仁不能帶他們更上一層樓,強烈要求將老蔣請回來。就這樣,老蔣又被請回來了。
這次回來之后,老蔣和之前可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和宋家成了一家人,被上海財團接受,贏得了上海財團的支持。
老蔣的地位越發穩固,這對李宗仁是非常不利的。在政府方面,李宗仁已經無法威脅到老蔣的地位了,所以他決定從軍事方面入手。
只要在戰場上打敗老蔣,他就能順理成章地奪取中央大權。到時候那些被老蔣收服的財閥,也只能臣服于自己了。
李宗仁想得很好,于是他退回廣西養精蓄銳,決定和老蔣來一場大戰,這就是著名的蔣桂戰爭。
相爭多年落敗
從老蔣第一次下臺開始,到李宗仁最后飛往美國,蔣李二人為權力糾葛了二十多年。中間李宗仁三次起兵,都是為了反蔣。
除了蔣桂戰爭,還有中原大戰和兩廣事變。如果說前兩場戰爭,都是李宗仁為了自身利益發動的,那兩廣事變就不一樣了。
隨著日軍對我國的軟侵略越來越嚴重,李宗仁在國民黨內部提出了抗日主張。
他表示老蔣的“攘外必先安內”是錯誤的,國民黨當時的頭號大敵不是我黨,而是野心越來越大的日本。
國民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將日本趕出我們的國家。
當時老蔣為了削弱雜牌軍的勢力,正在想方設法減少給地方勢力的軍費。眼看國家到了危亡時刻,老蔣卻還在為一己私利斤斤計較。
李宗仁聯合陳濟棠,開始聯合討伐老蔣。面對兩廣的聯手,就是老蔣也要好好想辦法應對。
經過一番思考之后,老蔣采取了逐個擊破的方式。他分化了兩廣的一些將領,逐步將陳濟棠的勢力蠶食分解。
最后陳濟棠流亡香港,老蔣和桂系達成了和解。就在兩廣事變發生半年之后,張學良他們發動了西安事變,老蔣被逼同意抗日。
老蔣愿意抗日了,李宗仁也愿意暫時放下他們之間的仇恨,和老蔣一起合作抗日。他指揮軍隊保衛徐州,打出了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大捷——臺兒莊大捷。
然而到了解放戰爭的時候,李宗仁和老蔣再次走到了一起,他們聯手和我黨抗衡。
但不義的戰爭終究無法取得勝利,李宗仁引以為傲的軍隊,也都被我軍給擊敗了。當時老蔣看敗局已定,于是主動下野。
他這樣做,就是為了將責任推給其他人。李宗仁以微弱的差距贏了孫科,成為了國民黨的代總統。
當時老蔣雖說下野了,但國民黨的大權還是掌握在他手里。李宗仁這個代總統,也只是老蔣推到明面上的替罪羊罷了。
于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李宗仁借口生病去了香港,后來又坐飛機前往美國。在此之前,老蔣曾大力邀請李宗仁來臺灣。
但李宗仁也不傻,他和老蔣相爭這么多年,老蔣怎么可能心無芥蒂。自己之前手里有兵,有底氣和老蔣對著干。
但現在沒有底氣了,自然不愿意去臺灣受氣。于是他去了美國,開始了十幾年的海外生活。
李宗仁不愿意去臺灣,這讓老蔣非常生氣。于是老蔣重新登上總統之位后,下令解除了李宗仁的一切權力。
對此,李宗仁早有預料。臺灣是老蔣的地盤,他為了能夠將臺灣打造成自己的退路,早早將我黨在臺灣的力量清除了。
可以說,去了臺灣他就會完全受制于老蔣了。李宗仁強勢了一輩子,可不想老了之后過受制于人的日子。
對那時的他來說,前往美國是最好的選擇。但李宗仁自己也沒有想到,在美國的時候,自己居然會那樣思念故鄉。
愿望實現,落葉歸根
在美國的日子,也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瀟灑。李宗仁是有存款,但他去美國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
打了一輩子仗,李宗仁其實沒什么賺錢的技能。來到美國之后,一開始他有國民黨代總統的身份,美國政府對他還是比較客氣。
那段時間,李宗仁整天被人捧著,還活在自己權力巔峰的時候。但隨著老蔣重新上位,宣布免除他的一切職務的時候,這一切都變了。
美國政府立馬變臉,開始對他愛答不理。與此同時,李宗仁在美國的日子開始歸于平淡,并且變得難過了。
因為此時的李宗仁,已經快把自己的存款花完了。為了保證以后的正常生活,夫人將那些天天來喝酒的人都趕走了。
李宗仁覺得很寂寞,于是又沉迷上了打麻將。但很快,這個娛樂活動也被夫人給禁止了。
李宗仁感到孤獨,在漫長的孤獨中,他開始思念自己的故鄉。他在廣西長大,記得廣西草木繁榮的樣子。
他小的時候覺得家鄉束縛了自己,覺得男子漢應該志在四方。可到老了才發現,自己最想回到的地方還是故鄉。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宗仁的思鄉之情越來越強烈。尤其是在我黨的建設下,國家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他的內心后悔不已。
他開始在報紙上公開發表文章,為祖國的強大搖旗吶喊。李宗仁的態度,我黨也都看在眼里。
所以當他提出想要回國的時候,我黨自然是喜聞樂見的。經過我黨的周旋,李宗仁在1965年成功回國。
在他將要下飛機,打開機艙門的時候,李宗仁被徹底震驚了。因為就在飛機外面,有一大群人正微笑地看著他。
而為首的人,赫然就是周總理。李宗仁沒想到,自己居然能讓周總理親自來接,而且還有張治中、程潛等原國民黨高官。
對李宗仁的回歸,周總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幾天后,毛主席邀請李宗仁去北京,親自會見了這位國民黨前代總統。
之后,李宗仁開始兢兢業業為統戰工作奔走。然而很不幸的是,就在回國之后不久,李宗仁就確診了癌癥。
周總理得知后,讓醫院務必全力救治他。在纏綿病榻三年后,李宗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他沒有怨恨,走得很平靜。
李宗仁去世之后,中央開始著手為李宗仁寫治喪報告。然而報告交到周總理手上的時候,周總理卻改了其中四個字。
統戰部認為,李宗仁的追悼會應該由傅作義主持比較合適。傅作義當時是政協副主席,身份和地位都不低。
但周總理看了之后,將傅作義的名字改成了自己的。周總理是政協主席,他認為自己主持追悼會比較合適。
如果讓傅作義主持,似乎有點國民黨下屬悼念上司的意思。因為有這個考慮,周總理才把追悼會主持人換成了自己。
不過,周總理這次追悼會,是以自己個人的名義主持的。因為無論以總理的身份,還是政協主席的身份,都不適合主持李宗仁的追悼會。
所以,周總理以個人的名義主持了李宗仁的追悼會。毛主席看了周總理的修改,也連連稱贊周總理改得好。
周總理的行為,為流亡國外和尚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員發出了訊號: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他們擁護國家和政府,我黨都歡迎他們落葉歸根。
李宗仁最后被安葬在八寶山,這讓眾多搖擺不定的國民黨,看到了我黨的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