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嘴”是人類最原始的沖動行為之一,幾百年來一直是令科學家著迷的研究主題。英國一名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探索人類接吻行為的新理論,內容也許會讓讀者有點兒嚇到,今晚親吻另一半或子女時說不定會因此分心。
英國《每日郵報》24日報道,位于英國南部大城伯明罕附近的華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教授、演化心理學家萊梅拉(Adriano Lameira)本月17日在國際期刊《演化人類學》(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接吻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另一項“遺跡”,推估人類祖先的接吻行為起源于700萬年前,但當時與愛情、性行為毫無關聯,沒有浪漫元素可言。
萊梅拉指出,700萬年前,人猿開始脫離樹上的生活形態轉移到地面,開始直立行走。然而地面生活讓渾身毛茸茸的人猿遭遇更多攀附于體表的寄生小蟲,例如蝨子、蜱蟲等等,清理毛發皮膚變成重要的衛生舉動,人猿逐漸發展出以噘起嘴輕輕吸吮的巧妙方式,替同伴去除身上的蟲子,或者死皮、皮膚屑等等,如此梳理毛發的衛生行為算是一種最基本的“全身美容美體”手續,原則上會從頭到腳清理一遍,最后以“口對口”作結。
人類祖先的毛發在演化過程似來愈少,以嘴替彼此梳理毛發清潔皮膚的時間也愈來愈短,不變的是總以嘴對嘴結束。大約在400萬到200萬年前,人類祖先身上的毛發已經少到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清理,但最后的階段保留了下來,慢慢變成后來熟知的“親吻”行為,成了會接吻的人猿。萊梅拉指出,遠古祖先用來表達、加強社會與親屬關系的儀式之中,只有親吻傳承至今。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最早的接吻證據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的地中海東部地帶,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文獻記載。萊梅拉認為,如今所有形式的親吻均源于幾百萬年前的“以嘴除蟲”技術演變而來,除了嘴對嘴接吻,也包括簡單的臉頰輕吻問候、吻手或吻頭部的宗教祝福禮儀。
學界此前也針對人類發展出接吻行為提出理論,包括交換個體的細菌以強化免疫系統、以“嗅探”動作檢查群體彼此的訊息。
萊梅拉說,接吻帶有性的含義、成為性行為的前奏,確切原因仍值得進一步研究,方能為接吻的欲望與性沖動之間的連結提供解釋。人類是唯一一種會透過噘起嘴唇輕微吸吮進行帶有性意味接吻的動物,但是他認為,接吻這種動作并非一開始就是信任、歸屬感的具體象征行為,有證據顯示這不是人類發出情感信號的衍生行為,而是一種已退化但留存至今的靈長類“清理毛發皮膚”行為,留下來的只有形式,帶有象征意義與社會約束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