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我們身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穿上軍裝,獻身國防;脫下戎裝,奉獻地方。他們有一個共同而又閃亮的名字——退役軍人。為展示退役軍人風采,武義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身邊的戎光”專欄,講述退役軍人典型的初心故事、進一步凝聚奮進力量。
“小朋友們,看到這些木頭做成的火炮了嗎?你們看,我們的革命先輩們在極其困難的環境與條件下,能夠想盡各種辦法造出各種各樣的武器,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自白洋街道王村的浙武紅軍紀念館開館以來,陳祖南就主動負責起紀念館的講解工作,堅持為到訪的參觀者介紹紅軍當年的活動軌跡和戰斗經歷,至今已達到了近五百場。
1976年,陳祖南帶著對軍旅生活的憧憬,離開了自己鐘愛的教育崗位,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3年退役后,被分配至武義國營造紙廠工作,后調任至鄉鎮任人武部部長,以其良好的素質、出色嚴謹的工作作風調入武義縣委組織部工作,歷任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從此與黨史研究結下不解之緣。而這一干,便是二十多年。
在無意間接觸武義黨史資料后
陳祖南便心生了
要將武義各類黨史
進行完整編撰的想法
為了能更真實地反映當年的革命經歷,再現紅軍、新四軍的戰斗足跡,他幾乎走遍了武義的山山水水,查閱大量有關的史書材料,只要有一點消息和傳聞,立馬前往探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他先后主編或參與主編了《中國共產黨武義歷史》第一卷、第二卷,《螢鄉蒙難暨抗戰實錄》《徐英烈士紀念文集》《中國共產黨浙江省武義縣組織史資料》等諸多黨史資料;由他牽頭編輯的《紅色豐碑》教材,已于2019年在全縣中小學廣泛推廣使用。
陳祖南還多次在新聞媒體和省、市黨史刊物上發表文章,積極呼吁各級部門重視開發我縣紅色旅游資源,爭取多方支持建設了浙江省面積最大、史料最全、別具特色的紅軍紀念館——浙武紅軍與挺進師紀念館,并積極參與武義多家紀念館的籌建工作。從最初與黨史偶然的結緣,陳祖南漸漸將這份感情化為了對工作的熱愛,心中那面黨旗,始終在他的心中飄揚,并感染著后輩們。
退休后,陳祖南依舊保持著軍人本色,懷揣著赤子之心,堅守在黨史工作的“第一線”。年復一年,陳祖南把對家鄉的深情深深扎根于武川大地上,滋養著一顆顆幼苗茁壯成長;他用堅定的信仰,化作一束束純凈的光,照耀了無數人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