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十二生肖,大家相信都是耳熟能詳。
它們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十二種動物構成了我們熟知的十二生肖。
那么,這里要提出一個問題,不知道你是否想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十二生肖種中除了幻想出來的龍,其它的基本上都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批動物。
可貓也是人類非常熟悉的一種動物,為什么十二生肖當中就沒有貓呢?為什么貓“落選”十二生肖了呢?
是我們老祖宗不愛貓嗎?
顯然不是,宋代以前有些久遠,這里就不提了。
從宋代以后,各種名家的詩作、畫作當中就頻繁出現貓的身影。比如說宋代的《貍奴蜻蜓圖》就是描繪貓的;
《冬日嬰戲圖》中也少不了可愛的貓貓。
詩人的筆下貓也同樣沒有缺席,黃庭堅《謝周文之送貓兒》中就曾寫道:“養得貍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遺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當令鼠穴空。”
陸游同樣也寫過不少關于貓的詩篇,其中一首《贈貓·其二》是這樣寫的:“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這首詩應該并不難懂,貓為詩人盡心盡力,而詩人卻因家貧,讓貓兒吃得太差,這讓他感到有些對不住貓咪。
而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能免俗,明宣宗朱瞻基就以愛貓著稱,明世宗嘉靖、明熹宗天啟也都是“貓奴”。
顯然,貓之所以沒有入選十二生肖,并不是因為古人不愛貓。
對此網上曾有這么一種說法,說的是十二生肖大多和農業社會密切相關,而農業時代貓相對不重要。
但這種說法顯然不夠有說服力,畢竟兔、鼠、蛇都入選了。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早期貓往往都和鬼怪聯系在一起, 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貓身上的毛發存在大量靜電,而死者身上往往都會殘留生物電,二者相遇就會產生反應,古人不理解這個科學現象,就把貓和鬼怪聯系在了一起。
這個說法聽起來似乎還有點道理,但依然還是不夠有說服力。
所以民間為了解釋這個現象,又發明了一個小故事,說的是貓和老鼠原本是好友,形影不離,而當玉皇大帝要選拔生肖時,貓擔憂自己不能早起,便叮囑好友老鼠叫自己早起,但狡猾的老鼠背棄了友誼,自己去了天庭,沒有叫貓,落選的貓于是恨上了老鼠。
顯然以上也只是個故事,不能當真。
實際上,目前來看,最簡單同時也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十二生肖產生的那個年代也許還沒有貓,更準確的說法是貓還未傳入我國。
關于十二生肖,早年認為最早的記載出自東漢王充的《論衡》。
但從考古記錄來看,早在先秦十二生肖就已經出現了。
而現在的貓起源于埃及,傳入我國已是東漢,那時生肖早就已經排滿了,定型了,這,大概才是生肖當中貓缺席真正的原因。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