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朗普的當選,中國經濟政策或將迎來重大轉向。
中美博弈的新輪盤,已經開始轉動。
美國后續對華的經濟政策會如何落子,我們將如何應對?而這又會對我們普通人有怎樣的影響呢?
一、美國對華經濟“四路出擊”
柏年之前提到過,有關特朗普的執政思路,有3份文件,非常重要,分別是:
第一份,7月18日在密爾沃基共和黨大會上,通過的“2024年共和黨黨綱”。該黨綱闡明了今年11月,若共和黨贏得白宮和國會選舉,將兌現的20條承諾。
第二份,是特朗普個人的“競選承諾”。現在掛在他的官方網站上,名為“47號議程”(Agenda 47)。
前兩份文件內容相對簡短,以喊口號為主。
第三份文件,是被美媒普遍視為下一屆特朗普政府的“施政藍圖”的“2025計劃”(Project 2025)。
這三份文章當中,“2025計劃”的參與撰寫人中,至少140位在特朗普政府中工作過,包括特朗普時期的6位內閣部長和第一副幕僚長,以及特朗普本人。
在本輪大選過程中,無論是特朗普本人,還是副總統萬斯,所提到的政治主張,基本都能夠在這近1000頁的PDF文件中找到。
透過這三份文件,疊加特朗普最近半年多次公開演講,他在經濟層面對華將會打出4張牌。我們一個一個來講。
特朗普的第一張牌,是“關稅牌”。
關稅牌怎么打?共和黨黨綱指出,首先就是要“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最惠國待遇”是個什么概念?它是指在國際經貿往來中,如果一個國家是“最惠國”,那么它將自動獲得締約國一方給其他國家的最優惠待遇。
現在美國人說,我不再承認你是“最惠國”,這樣就給未來進一步提高對華關稅,掃清了法律障礙。
其次,“議程47”還指出,特朗普上臺后,要推動通過《特朗普互惠貿易法》。
這個法案指出:如果任何一個國家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高于美國對該國的關稅,美國總統就有權把美國的關稅水平,提升到和該國一樣。
關稅具體會提升多少呢?柏年查閱到中美商務部門的資料是,目前美國的平均進口關稅率為2%,中國是7%。
按照這個邏輯,即使是參照上述法律,美國的對華關稅,未來也不過提高至7%左右,并不高于2018年“301”調查時的對華關稅。
不過對于中國,特朗普還有“大招”在后面。
今年2月份,特朗普在接受美媒專訪時表示,如果他上臺,將對中國加收60%的懲罰性關稅。
根據中信證券測算,如果“60%關稅”成真,中國對美出口或將下降16%,拖累我國整體出口增速2.3個百分點,即800億美元。
這可就對國內出口企業形成沖擊了。
緊接著,是特朗普的第二張牌,“產業牌”。
在關稅牌之后,特朗普對于許多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還有定點打壓。
比如《共和黨黨綱》明確表示,要阻止中國汽車進口到美國。
《2025計劃》則表示,禁止在美國使用中國無人機,同時還要減少美國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包括藥品、芯片、稀土礦物、計算機主板、液晶顯示屏和軍事零部件。
此外,很多做“出境電商”的朋友,可能會關注下面這條禁令,那就是《2025計劃》表示,美國要取消800美元以下的小額進口豁免。這會影響到亞馬遜、ebay、阿里巴巴等國際電商平臺。
在限制中國出口、中國商品的同時,特朗普進一步追加了兩張“組合牌”。
第一張,是禁止中國企業對美投資;
第二張,是禁止美國資本投資中國。
這兩張牌,主打一個切斷中美之間的金融投資往來。
進一步看細節。
在《議程47》中,特朗普單開一個章節,表示要阻止中國企業在美國擁有任何重要的基礎設施,包括能源、技術、電信、農田、自然資源、醫療用品和其他戰略性國家資產。
《共和黨黨綱》則表示,阻止中國購買美國房地產和工業。
誒,你沒聽錯。中國人未來買美國的房子,也不可以。像佛州之前就出臺了針對中國人的“買房禁令”。
“2025計劃”還進一步表示,要阻止中國企業對任何美國高科技產業進行投資。同時還特別點名了Tiktok和微信,表示要禁止他們在美國使用。
此外,“計劃”還表示,要關停所有在美的孔子學院,大幅減少向中國留學生和研究者的簽證發放。
而在“2025計劃”當中,涉及美國資本來華投資的禁令,主要有4個,
1、要禁止美國養老金投資任何中國企業股票;
2、禁止投資中國國債;
3、對于不符合美國監管規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讓其退市;
4、也是更重磅的,還要禁止任何美國資金投資中國A股,包括通過港交所的“陸股通”投資A股。
對這三份文件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私信找我領取。而關于特朗普上臺后的最新政策分析,我也會及時在私密粉絲圈子里更新和分析。具體加入方式在文末。
二、我們政策如何應對?
從這四張牌當中,柏年總結一下,其在產業層面對華經濟的影響,
1、傳統出口導向型企業的業務會明顯受到沖擊,比如家具家電、建筑建材、紡織服裝等等;
2、我國近幾年崛起的優勢出口產業,比如“新三件套”汽車、新能源、光伏等,將會成為美國下階段貿易制裁的重點對象;
3、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會變難。
盡管特朗普這套對華經濟組合拳要真全打出來,對他自身的沖擊也不會小。
不過,對國內的出口導向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影響顯然會更大。
比如,出口導向型企業,每年容納了全社會巨大的勞動力,一旦他們經營受損、倒閉裁員,對于經濟的沖擊就會非常直接了。
今年9月底的政治局會議當中,高層明確強調,后續要加力維穩經濟發展,政策已經出現重大轉向。
因此,沿著這個方向,在特朗普上臺之后,國內的政策思路和此前相比,柏年認為可以預期3個層面的變化。
首先,在宏觀層面上,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
我們都知道,在中央制定的政策當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兩大最關鍵的部分。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強調的是“財政刺激、產業回流”,由于這些政策會產生潛在通貨膨脹的問題。
因此,華爾街普遍預期在他上臺之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空間將會受限。
相應的,如果美聯儲的降息空間不像拜登政府時期那么強。那么,人民銀行后續即便降息,也會受到美聯儲的掣肘。
畢竟,類似前幾年,美國國家利率那么高,如果我們的利率持續下降,資本外流,人民幣匯率受不了。
因此,作為回應,我國在財政政策方面的力度,后續很有可能會更大。
具體到細節層面,一方面是通過財政赤字的方式,直接提升國家的赤字率,比如把赤字從3.5%提升到4%,讓中央政府多花些錢;
另一方面,也會類似今年,發行特別國債和更大規模的地方債,這些債務雖然不計入我國的財政赤字,但也是真金白銀的資金,后續可以來補充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
其次,會更重視消費端的刺激。
財經政策積極是個大方向,而積極的方式方法又各有不同。
比如,通過快速上馬基建項目,按照過去經驗,短期容易出效果。
但如果錢用在這里,不少項目容易重復建設,導致各地堆積無效產能,而且基建項目落地過程中,各種跑冒滴漏也在所難免,最終能產生什么樣的效果不好判斷。
從924新政之后,國務院新聞發布會和政策文件公報的角度看,后續財政政策的積極,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鼓勵需求側,鼓勵居民消費。
比如,政府給二孩家庭更多補貼,向居民發放更大力度的消費券,向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大學生給予更多補貼,這些都能夠緩解外部沖擊對生產企業的庫存壓力。
在財政加力、刺激居民需求的同時,地產市場在明年,大概率也將迎來更多支持政策。
老百姓不敢消費、不愿消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房貸壓力過大、同時自身財富縮水。
一旦房子價格持續下跌,即便老百姓拿到了消費刺激的錢,可能也沒心情和動力去購物。
所以,在地產方面,明年大概率會看到,
一是,中央政府配合地方政府收購存量二手房,避免樓市庫存過度堆積,導致二手房市場拋盤壓力進一步加大;
二是,房貸利率的進一步下調,緩解居民的房貸壓力;
三是,北上廣深以及一些核心大城市限購政策的進一步放松。
一旦房價逐步企穩,這個時候,居民信心的恢復,也容易提振股市的信心。
三、產業影響“一明兩暗”
我們都知道,特朗普是個生意人,他的特點是目標導向、利益導向、行動迅速。
但同時,他也缺乏老牌民主黨政客們,在國際政治層面和國內經濟改革層面縝密設計的能力。
2018年特朗普掀起去全球化浪潮,對中國加征關稅,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到了2023年,美國所謂的“產業回流”成不成功,這個見仁見智,但這期間,美國貿易逆差再次創出歷史新高、中國再次成為美國第一大出口國,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由于特朗普更加看重短期利益,往往容易忽視政策長期的可持續性和潛在影響。
從經濟和產業層面看,這也恰恰給了我們很多新的機會。
這些機會,落腳在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產業和行業發展層面來看,柏年將其總結為,一條明線、兩條暗線。
首先,第一條明線,就是傳統基建。
過去10年中,但凡出口數據不理想的階段,總是容易出現政府通過基建發力,來緩解經濟下行、失業增多的壓力。
盡管目前國內很多城市,基建項目相對飽和,但對于不少一二線城市而言,類似城市更新、管網升級、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依舊有不少空間。
而且,很多國家級、省級的重大項目建設,一般至少3年起步,政府可以把握項目推進的節奏,經濟好的時候,我就慢一點,經濟不好的時候,我就推進的快一點。
這類項目目前在全國的存量不少,也會是各地政府一個重要的發力方向。
所以柏年預計,后續地方的基建項目、新基建項目推進,大概率會增量、提速。
在這條大家普遍都能推測到的明線之外,柏年再提兩條我們可能注意不到,但是又很重要的暗線。
第一條暗線,就是此前矯枉過正行業的放松。
這也很好理解,消費想上來、房價想企穩,都得有人買。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金融、互聯網、教培這些都是重點做貢獻的行業。
金融行業如今成了令人有“羞恥感”的行業,連續兩年降薪裁員。
作為金融機構員工,工資不斷下降,直接導致股票基金經理躺平式投資、銀行信貸員躺平式放貸,這些行為又會降低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活力。
從柏年了解的情況看,目前不少金融機構已經明確2025年降薪的動作將暫緩,這是個好的趨勢。
另一個典型行業,就是教培。
這個板塊曾經帶動的就業崗位非常多,但幾乎全行業失業。
但從今年大學生求職季開始,媒體就開始報道,新東方和學而思等機構重新大規模招聘的信息。在上海,柏年現在上班時,最堵的那條街,就是學而思上海總部的所在地。
可以預見,教培行業的放松已經在路上,而其他此前受政策影響過度收縮的行業,在明后年,也有望迎來轉機。
第二條暗線,就是科技行業的大力擴張。
打不死的就會更加強大,剛才提到的特朗普對華產業限制名單,大概率也會成為后續國內政策重點鼓勵發展行業的名單。
有些行業、企業沒有盈利沒關系,國家可以重點傾斜資源、政策給予支持。
甚至可以說,特朗普制定的行業名單,由于大部分都是未來中美兩國重點博弈的領域,它甚至可以成為我們個人的職業、創業路線圖。
限于時間關系,我們后續文章和視頻,再找時間詳細分析這個方面的內容,沒關注的朋友可以先關注柏年。
應該認識到,特朗普當選的背后,是當今全球貧富分化加劇、民粹主義抬頭的最終結果。
當歷史進入到這個階段,大國博弈的加劇也是歷史的必然。
在這個過程中,比應對特朗普對華政策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既考慮當下、又著眼長遠,符合我們自身國情的“政策組合拳”。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民族的長治久安。
另外關于特朗普上臺,資本市場將會出現哪些變化?會有哪些連鎖反應?我也會及時在圈子里進行解讀,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加入與我討論。
感興趣的朋友請加:tides1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