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上次用這個標題來寫文章,還是在葉秋臣評價《芭比》的時候。
你可能沒看過完整的全片,但你若是關注電影市場,肯定或多或少會被一些打拳的信息刷屏。
雖然熱度很高,但《芭比》很難讓部分男性觀眾產生共鳴,所以作品的口碑也呈現了以性別為界限的兩極分化。
在討論女性議題上,《好東西》要比《芭比》的完成度更高。
故事結構非常完整,臺詞生猛且犀利,所述情況更接近中國女性現狀,片中涉及的情感組合更是兼具了尺度和熱點。
能拿下豆瓣9.1的高分,不是沒有緣由的。
我非常喜歡《好東西》這部電影,甚至還想二刷、三刷,N刷,無限刷。
相比其他提前離場的觀眾,我是完整聽完片尾曲才走的(保潔大爺和大媽們最討厭的類型),最后沒有彩蛋,但我仍然回味無窮。
兩個小時太短了,沒看夠。
等后續資源出來了,肯定要留存一份偶爾翻看。
我不太同意這是一部單純的打拳電影,《好東西》其實是在以一種嘗試的態度去探討女性的困境,引發女性的思考,呈現女性應有的自由。
由于上映期間沒辦法放臺詞截圖,而且點實在太密集了,看一遍肯定寫不全。所以葉秋臣決定等該片下映后再寫深度解析的長文,詳細把全程的觀影感觸都認真聊一聊。
這一篇,只談一些關鍵心得。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介意者請慎入。
1.女性專屬
我去的這場,影廳里大概來了41個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粗粗數了數只有5位男觀眾。這5位男觀眾,有位老先生是陪愛人過來的,還有3個小伙子應該是同女友一起,剩下的那個大概率是電影愛好者。
先說結論吧,《好東西》就是專門拍給女性觀眾看的作品,里面的痛點、爽點、笑點,全是圍繞著女性而展開的。
大部分男觀眾根本不可能完全看懂,因為他們不存在類似的困境,性別決定了他們把紅利當成了理所當然。他們因為看不懂,所以才會對此片進行攻擊和抨擊,甚者會打出最低的一顆星差評。
這并不難理解,畢竟這相當于一個極度遠離他們現實的故事。
劇情諷刺了諸多社會現象,但多數是從女性視角出發。難得的是,敘事方式并不苦大仇深,風格反而非常輕松詼諧,嬉笑怒罵間就把觀點都強力輸出了。
但是,你真的以為電影只是站在了女性視角去考慮問題嗎?
不,他們把看不懂的男觀眾也放入了這段故事。
趙又廷飾演的前夫,就是這個角色。
所有人雖然未必都有姓名,但他們幾乎都有姓,敲架子鼓的叫小馬,美艷的女鄰居叫小葉,男海王叫小胡(畢竟他表示尊重女性)。
但前夫姓啥,從頭到尾沒提過。
王茉莉姓王,和王鐵梅一樣姓王。
這意味著當初離婚后,王鐵梅就給孩子改了姓,跟自己的姓了。
前夫嘴上說著要配合絕經同步去做結扎絕育手術(實際沒做),嘴上說著自己可能都不認同的虛空大理論(女性偉大),嘴上在檢討自己的不足之處(育兒工具),但實際上內心是不認同王鐵梅的,他更是無法完全遮掩自己的大男子主義。
他的身份只是王茉莉的血緣父親,僅此而已。
若非如此,也根本不會出現在這段故事里。
當然,他的雄競部分確實提供了大量的笑點。
但我們之所以會笑,是因為我們看懂了“打鼓不打拳”里面的隱晦。
如果男觀眾看得不爽了,電影還會教你怎么辦。
老師在黑板上寫的“舉報”,就是唯一的答案。
但這份舉報,不會影響王茉莉成為語文課代表,也不會影響《好東西》是一部絕佳的優秀電影。
2.關于主創
本片的導演邵藝輝,是個1991年出生的妹子。
有意思的是,她的出生地山西太原,剛好也是電影里王鐵梅和王茉莉的老家。
《好東西》里王茉莉的很多設定,應該都源自她本人,畢竟也是被生活狠狠捶打過的。
那句“領導要來參觀,老師說我很會鼓掌”,應該是專屬心酸。
她可能曾經也是那個寫出過“我不再幻想”的孩子,抱怨過人生太難,但好在持續不懈的努力讓邵藝輝幸運地被大家看見了。
邵藝輝是個很有想法的創作者,從小喜歡寫作,最早是以編劇身份入行的,后續則是專注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領域。
2021年那部口碑爆棚的《愛情神話》,就是邵藝輝自編自導的。
《好東西》在宣發的時候,包括海報上寫的都是《愛情神話》平行篇,意味著兩者具有相同的創作風格。
她也的確做到了,甚至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這里插播一下,片尾字幕里個人鳴謝中寫了徐崢的名字,也算是兩個作品之間的夢幻聯動吧。
《好東西》這部片子最牛的,不在演技層面,而是劇本和臺詞。
在創作過程中,我感覺到邵藝輝是帶有濃烈情緒的,就像片中啤酒罐里的氣,輕輕一拉就在高潮時爆開了,但她還是盡量以平穩的敘事去完成這段故事。
她為什么要拍《好東西》這部電影呢,其實片中的臺詞也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總是重復性悲慘敘事,不利于改善女性處境。
換了一種幽默的風格,或許大眾的接受度能更高一些吧。
目前的產量雖然不高,但未來我將持續關注邵藝輝編導的電影,并期待她能夠帶來更炸裂的高質量作品。
2024年的宋佳開掛了,一部豆瓣9.6分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沒錯,又漲了),一部豆瓣9.1分的電影《好東西》。
熱度和口碑兼具,影視雙開花。
王鐵梅這個角色不是完美無瑕的,但她已經盡全力去維護人生中的每一層角色。
幾乎沒有什么是她不會做的,就算是把女兒扛起來坐在肩膀上,修理所有的家電和家具,一系列被大眾認為爸爸的專屬行為,她也都能搞定。
她在追求完美,有時候甚至忘了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完美,直到最后才大徹大悟。
趙又廷的角色給他的發揮空間不大,但笑點確實不少,就像《芭比》里不能缺少那些公司的男高層。
他基本出場就是金句,因為只有這個前夫是站在另一個立場上來表達的,所以才能撞擊出激烈的矛盾火花。
鐘楚曦2024年的電影都很不錯,《從21世紀安全撤離》和《好東西》都值得看。
小葉這個角色是缺愛的,她的媽媽沒有給予她足夠的情緒價值,所以處于自卑和抑郁,一直走不出來。她是在王鐵梅母女倆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才將自己從深淵里拉了出來。
章宇選電影本子的眼光真的太絕了,高分扎堆,有種箭無虛發的感覺。
豆瓣9+的有兩部,分別是《好東西》和《我不是藥神》,8分檔也有兩部,口碑和演技都不俗,可塑性極強。
看到任彬和王菊同時出現在演員表,且都是都市題材,有種《愛很美味》小范圍團建的感覺。
任彬除了男海王設定,舉手投足間甚至還演出了另一種人物屬性,但電影并沒有對此進行展開。
王菊是個認真寫稿的打工人,設定可發揮空間不如在《愛很美味》里多。
3.關于看點
《好東西》這部作品,坦白講開頭真沒看出來有多么驚艷,最多只是比一般電影敢拍,另外就是接地氣一些罷了。
但越是往后,力道就越是猛烈。
最后的最后,只剩下拍案叫絕。
尤其是王鐵梅帶著女兒在路上走,兩側有人齊唱《明天會更好》,專門掐掉了最后一句歌詞。
那是一種在希望里表達絕望,在絕望里尋求希望的感覺,很絕。
這個社會在不斷地內卷,卷得越來越早,參與卷的人年齡也越來越小。
王茉莉的班上,一半的同學在學鋼琴,大部分表示都出國旅游過(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都這么說)。
王茉莉之所以想撒謊寫“法國”,就是因為巴黎的“凡爾賽宮”,以此來諷刺凡爾賽行為。
這還只是公立小學,王茉莉就已經處于相對自卑的狀態了,甚至一度被洗腦覺得“做觀眾也很好”。
這是女性意識覺醒之前的情況,說的不止是王茉莉,還有很多女性,不限于小孩子而已。
鐘楚曦飾演的小葉,就比王茉莉更像小孩子。
電影中,處處都有評價女性的戲。
小胡看到小葉的時候,說你比照片上要瘦。
樓管大爺都明白,不要輕易去評價女孩子,但有些男人不懂。
你看,電影里也并不都是壞男人。
為了讓那些不懂的男人懂一懂,且必須找個方式讓他們嘗嘗懂的滋味,所以才有了王鐵梅反向跟蹤的劇情。
你不是喜歡跟蹤漂亮姑娘嗎,我也讓你嘗嘗女性被跟蹤的滋味,不好受你也忍著。
那句“把它騎到沒電,累死它”,也是在巧妙地以物喻人。
電影里有海量細節都很用心也很有誠意,一刷根本看不全,我只簡單列一部分過程中觀察到的。
很少有臺詞里把“文身”這個字寫對的,但《好東西》做到了。
王鐵梅在小葉的開導之下,明白了自己不可能事事都盡善盡美,此時宋佳穿的T恤衫上也寫著“YOU CAN’T DO EVERYTHING”(你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
不止是王鐵梅,所有人都是。
一個細節,就把情感渲染到位了。
其實可以自己觀察一下,王鐵梅每個時期的衣服圖案上都有內容。
王鐵梅他們賣貨的時候,書的名字叫“看不見的女性”。王鐵梅他們做的號,叫做“女子東西”,合在一起就是“好東西”,就是希望女子東西能被看見,好東西應該被人看見。
他們公司共運營三個號,一個是大尺度博眼球賣貨賺錢用的,一個是寫深度內容滿足新聞理想和夢想的,另一個已經被封。
那句臺詞說得夠犀利啊,就是用胡編亂造的,來養活枯燥乏味的。
但這個現象是誰決定的啊?
是讀者。
創作者為了迎合讀者而寫,那么寫的東西就不是東西,更不是好東西。
但“好東西”,不一定有人看,甚至可能還有人去罵。
葉秋臣自己也是寫東西的,所以他們發布的界面我看得格外親切和熟悉,也對某些惡評的相似表達感到無奈和沮喪。
寫東西的人,如果真情實感投入進去了,是沒辦法不在意評價的。
不碼字兒的人,不發文章的人,不懂。
對待惡評,創作者要怎么做呢?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樂隊的名字就是答案,無條件投降。
沒有爭吵,吵也沒用。
觀點不同,各自保留意見已經是最后的體面了。
寫寫寫,繼續寫。
我們不能因為差評,就不去寫作文了。
就好像我們也不能因為差評,就不去拍電影了。
在《好東西》里,臺詞全是精華,偶爾帶點顏色,內容超級有梗,就算是隨便一句“女明星也要做無償家務勞動”的話,信息量都爆棚。
有兩場戲,至今都令人回味無窮。
第一場是王茉莉聽小葉收音的素材,所有她幻想的壯觀畫面,其實都是女性家務的另一種形式,下暴雨=煎雞蛋,龍卷風=吸塵器,榨汁、打包、做飯……家務活是無窮無盡的,做家務的都明白,我一定會反復觀看這段大型女性家務秀,很多次。
此處的劇情厲害在哪里呢,因為這比大聲吼嚷“我做了多少多么不容易”要高級多了。
第二場戲,是他們圍坐在一起吃面。如果你打算去買票觀影,那么在“面”這個關鍵元素出現后,一定要豎起耳朵認真聽,因為這段戲簡直贊爆了。
當你看著王鐵梅在地鐵上睡著了不小心倒在男的肩膀上被瞬間嫌棄,接著下一秒就能看到她被另一邊的姑娘把頭拽了過來并回擊一個犀利的眼神,你就會明白Girls Help Girls是本片最基礎也最淺層的理解,事實上電影想表達的遠遠比這個觀點要更多,更深,更廣。
有人問過我,《好東西》真的能與《讓子彈飛》等等高分電影媲美嗎?值得站上這個高位嗎?它配嗎?
我明白,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問。
觀眾不是專業的評論家,他們評價時只遵循自己內心的原則,而且這個原則和規則因人而異。
我的原則就是,這段故事講的有沒有反映“現實”。
如果講的是現實,那么就能令人產生共鳴,就能讓你進行深度思考,就能讓你在獲得答案后喜悅并釋懷。
中國終于也有專屬于我們自己的尺度電影了,真不錯。
如果能讓你開心,那就是好東西。
《好東西》,真是個好東西。
作者信息:葉秋臣,女,知名自媒體人。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