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我軍大授銜前后,因為一些將軍的的軍銜沒有達到預期,也發生了一些波折。
為了穩定軍心,中央還專門下文件到軍區,要求領導帶頭做好安撫工作。
然而當時關于十大元帥的人選,卻并沒有發生太大的爭議,就連遠在臺灣的蔣介石,看到授銜名單后,也表示了欽佩和認可,并指著陳毅對宋美齡說:“此人太厲害了!”
說來確實可嘆,十大元帥有五位出自黃埔,而當時蔣介石對陳毅的軍事才能和戰場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陳毅其軍事才能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為何在眾多元帥中獨得蔣介石青睞?
投身革命
陳毅早年曾出國留學,是在法國加入的我黨,算是最早一批黨員之一,當時我國內憂外患,國內戰亂頻發,國外的留學生也總是低人一等。
陳毅和當時許多年輕熱血的少年一樣,他們懷揣著救國救民的理想。
遠赴海外尋求知識和技術,希望能夠學成歸來后報效祖國,改變國家的命運。
但現實和理想總有差距,現實中我國經歷了多次政權更迭,這些政權往往由軍閥控制。
他們的主要目標是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而不是真正致力于國家的發展和民眾的福祉。
聰明如陳毅和其他許多有抱負的知識分子意識到,單純的學習知識和技術并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
所以他們一起罷課、游行,想通過這種抗議活動向政府表達不滿和要求改革。
然而,卻遭受到了當權者的鎮壓,陳毅更是直接被武裝押送回國。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次經歷堅定了陳毅棄文從武的決心,他認識到,要實現中國的社會變革和民族獨立,必須通過武裝斗爭。
回國后,當時比較出名的一些大型起義,比如瀘順起義、南昌起義,陳毅都有參加。
他開始與朱老總、毛主席等領導人一起,在中國革命的道路上并肩作戰。
陳毅作為一個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子弟,此前遭受過的最大難題,也就是在法國讀書時需要勤工儉學。
然而參加紅軍后,對比起紅軍戰士的艱苦生活,他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苦和累”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不過生活的苦難還是其次,陳毅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開始視線放低,著眼于貧苦大眾的百姓,然后完成了自我蛻變。
我們眼睛能看到的,是他從原先只會讀書寫字的知識分子,轉變成為了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和政治領導人。
軍職上也從從班長逐漸成長為軍中重要領導,然而私下里,陳毅付出的艱辛卻不可為外人道也。
回顧那段時期,我們也只能從可以查到的資料中窺見一二,比如他曾六次負傷,其中包括兩次頭部中彈。
唯一沒參加長征的元帥
1934年我軍準備長征時,陳毅因之前在老營盤作戰中胯骨粉碎性骨折,傷勢嚴重。
當時我軍醫療條件十分有限,陳毅治了兩個月都站不起來,更別說隨軍長征了。
面對這種意外,組織上最終決定,讓陳毅留在蘇區,負責領導留守部隊進行游擊戰爭。
大授銜之后,陳毅作為唯一沒有參加過長征的元帥,難免有人會出來說酸話。
但如果讀過近代史,就會知道,陳毅在南方八省游擊戰的功勞一點也不遜于長征。
大部隊離開后,留下的不說老弱病殘,但戰斗力也是極其低下的。
然而面對國民黨軍的圍剿,陳毅帶領部隊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與敵人周旋長達3年之久。
這場游擊戰是在敵我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而且,他們除了要應對敵人的圍剿,還常常面臨缺衣少食、疾病肆虐的困境。
陳毅的策略和指揮能力在這一時期得到充分體現,再來后大家說起陳毅都會用到文武雙全這個詞,這個詞在他身上就是字面意思的文武雙全,而非形容。
陳毅雖然沒有參加長征,但他帶著人進行了3年游擊戰爭,牽制了國民黨軍的大量兵力,減輕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壓力。
總結來說就是,沒參加長征的陳毅,為中國革命保存了重要的力量。
并在精神上給予了廣大軍民極大的鼓舞,這一時期也是陳毅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蔣介石對陳毅的態度轉變
長征結束后,陳毅的聲名除了在我軍中廣為流傳,在國民黨軍中,他也成為高層領導比如蔣介石關注的焦點。
抗日戰爭時期,陳毅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主負責在長江以南的八省進行抗日游擊戰爭,有了之前南方八省游擊戰的經驗,他帶領的部隊戰果十分喜人。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在華東戰場對戰國民黨軍隊,獲得了多次勝利。
尤其是孟良崮戰役,他和粟裕共同指揮,先是采取“圍三缺一,網開一面”的戰術,將整編74師包圍在孟良崮山區。
之后經過幾天激戰,張靈甫被擊斃,74師幾乎全軍覆沒,蔣介石在戰后曾表示:“共產黨有個陳毅,我確是打不過。”
建國前后,開國大將和高級將領的職務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會考慮他們的祖籍和之前戰役的地區經驗。
當時上海雖然遭受了半個世紀的國外殖民和國民黨統治,百廢待興,但他依然是我國與國際交流的重要窗,經濟、文化和戰略地位十分之重要。
上海解放后,陳毅被任命接管上海政務,而并沒有選擇出生于上海或者周邊地區的將軍。
主要是因為陳毅不僅在軍事上有卓越的才能,而且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詣。
當時的上海,社會階層眾多,民族資本家和外國勢力的影響較大,也只有陳毅這種人品和作風值得中央信任。
還有一定手段能彈壓各方勢力的人才能確保上海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穩定和發展。
而陳毅也沒有辜負中央的信任,他接管上海政務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穩定社會秩序。
削弱民族資本家和外國勢力的影響,確保了新政權在上海的穩定。
像陳毅這樣文學素養極高,又會打仗,還擅于內政的人,別說國民黨中少有,就是我軍中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上海政權一穩定,蔣介石也意識到他帶國軍打回來的可能性已經極其低下。
所以站在私人角度,才有了1955年看到授銜名單時,與宋美齡說的那番話,總而言之,陳毅成為十大元帥之一實至名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