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全食品培優孵化系統工程辦公室主任 柏川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更是國家穩定與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當前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筑牢食物安全的根基,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對于保障人民健康、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
大食物觀是一個多層次、寬領域的概念,它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糧食范疇,而是涵蓋了更為廣泛的食物來源和種類。糧食安全是大食物觀的基礎和核心,要求我們不僅要提升谷物自給率,還要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糧食庫存充足、人均糧食占有量達標,以及低收入人口的糧食供應得到保障。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需求的提升,僅僅依靠傳統的糧食生產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因此,我們必須積極開發新的食物來源,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水產品是重要的農產品,也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我國水產品產量連續30多年居世界首位,水產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為國民提供了約1/3的動物蛋白。同時,水產養殖飼料轉化率較高,生產過程不與人爭水、不與糧爭地,可以說是既健康又經濟,保障動物蛋白供應又快又好。因此,大力發展漁業生產是踐行大食物觀、建立完善國家食物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
在踐行大食物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完善食物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漁業在其中的作用。一是要穩定水產養殖面積,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加快發放養殖證,推動建立重要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依法保護好養殖空間和從業者的合法權益。二是要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持續轉變養殖方式,大力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行動,集中推廣一批成熟、先進、適用的養殖模式,培育一批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三是要推進種業振興和設施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加快老舊池塘標準化改造,積極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生態環保網箱等設施漁業,大力推進水產種業振興,加大優良品種選育、機械裝備研發、實用技術攻關力度,提高單位水體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同時,我們還需要穩捕撈、拓空間。在捕撈方面,要調整優化國內捕撈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各項休禁漁制度,引導發展資源友好型捕撈,減少拖網等資源破壞性大的作業方式。在拓展空間方面,要創新生產方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利用好湖泊、水庫、河流水面資源,發展生態環保網箱養殖,分類實施增殖生產,創新經營機制,強化監管保障。此外,還要加強水產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漁業標準化生產,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產業素質和行業效益。
構建食品安全體系是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保障。政府應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監管力度,確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執行。同時,要加強食品安全檢測和風險評估工作,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此外,我們還需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加大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研發投入,推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創新和升級。同時,要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積極推動農業、食品工業、餐飲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和供應鏈體系。這不僅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質水平,還可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踐行大食物觀、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是我們應對食物需求增長、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的現實選擇。我們需要從強養殖、穩捕撈、拓空間等多個方面發力,完善食物安全保障體系,構建食品安全體系,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來源:中培優孵中食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