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最讓人頭疼的莫過于被七大姑八大姨打聽工資這件事。說多了怕人嫉妒,說少了怕被人瞧不起,說實話吧又怕被人傳來傳去。
其實在座的每個人都清楚,開了多少工資全是憑自己說的。但為什么大家還是樂此不疲呢?今天就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話題。
最近,一位職場老鐵發帖吐槽說:
剛過完年,想到這事就煩。大年初二,親戚都來我家拜年。一群人圍著我打聽在城里工作的情況。
我說實話,月薪8000,妻子7500。
誰知道第二天,整個村子都在傳:我們夫妻倆在大城市待了這么多年,結果還不如在家種地掙得多。現在回想起來,真不該說實話。
這種情況太普遍了。我記得自己第一次回老家過年,就踩過這個坑。那時候剛畢業沒多久,月薪6000。親戚問起工資,我也是老老實實說了。
結果第二天我媽就跟我說,街坊鄰居都在議論:咱家孩子讀了這么多年書,還不如隔壁老王家開個小賣部掙得多。
現在想想,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息差。
在農村,很多人對城市的消費水平沒有概念。他們覺得月入過萬就應該很富裕了。殊不知在一線城市,租個房子就得3000,再加上日常開銷,月入8000也就勉強夠用。
而在農村種地的收入雖然看起來不少,但那都是算的毛收入。比如種十畝地,一年收入10萬。但你要算上化肥、農藥、機械等各種成本,最后到手也就4、5萬。這樣算下來,月均收入也就4000左右。
還有一點就是面子問題。
很多人問工資,其實就是想跟別人比較。尤其是那些孩子沒考上大學,在家務農的。
他們就特別想證明:讀書無用論。記得我表弟就經常跟我說:你看我們種地多好,一年種兩季,一季能掙七八萬。但他從來不說人家種地要起早貪黑,天氣不好可能顆粒無收。
現在農村也逐漸富裕起來了,很多人都蓋起了小洋房,買了小汽車。在他們看來,你在大城市工作,怎么著也得比他們強吧?
所以當你說出一個在他們看來并不算高的工資時,他們第一反應就是:這么低?那還不如回來種地呢!
遇到這種情況,說實話確實不太可取。不是要你說假話,而是可以用一些模糊的說法。比如工資還行,夠花就行,一般般吧,跟大家差不多,具體多少我也記不清了,主要看績效。
或者可以轉移話題。他們問工資,你可以說說城市的房價,或者聊聊工作壓力。讓他們知道在城市工作也不容易。
如果實在要說具體數字,也要說清楚前因后果。比如確實是8000,但這還不包括年終獎,現在是這么多,但每年都在漲,去年比前年多了2000,工資雖然不高,但有五險一金,還有其他福利。
說真的,在農村,很多人對城市的生活是向往的。他們之所以說不如種地,可能只是一種自我安慰。
就像我媽經常說的:你在外面工作累,還不如回來跟我們一起種地。但她心里其實最希望我能在城市闖出一番天地。
所以下次回老家,遇到親戚問工資,大家也不用太較真。能躲就躲,躲不過就說個大概,重點是讓他們知道:我們在城市過得還不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