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是刑警》最新的劇情中,張克寒再次在鐘城市持槍殺人,搶劫現金19.99萬元。張克寒犯案后藏身于郊區的墓園之中。不過,由于市民的舉報,行蹤暴露的張克寒不得不再度亡命天涯。
作為一部高度還原案件的作品,劇中的張克寒與現實中周克華的經歷完全相同。劇中的鐘城,正是現實中的南京。
在1·6持槍殺人搶劫案發生后,周克華藏身之所興衛老山暴露,南京當地警方集中了數千警力進行封山搜捕,最終卻一無所獲。
1月6日,周克華在南京作案;1月14日,南京警方進行封山搜捕;1月19日,重慶警方到周克華家中,采集家屬血液樣本。好巧不巧的是,就在重慶警方采集樣本的前一天,周克華剛剛回到了老家。
從南京作案,到逃回重慶,在警方天羅地網之下,周克華如何逃之夭夭、溜之大吉的呢?
01 跑爛3雙鞋
在周克華作案后,南京警方立刻開展了布控,對機場、火車、大巴、私家車等交通出行進行嚴查。當時正值春運時期,南京警方封鎖出城通道、設卡攔截車輛,當時全城1萬多名民警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只為抓捕周克華。
令人不解的是,在警方嚴防死守下,周克華還是逃出了南京。
在周克華逃亡期間,有外省警方曾宣稱發現了3雙被丟棄的鞋子。因此,當時有一種說法,周克華完全靠著雙腳步行,用這樣最原始的方法逃離了南京。
這樣的猜測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車被嚴查的情況下,周克華最有可能的出逃方式就是步行。
不過,我對這樣的說法表示懷疑。從周克華最后藏身的南京市棲霞區興衛村,到他的老家重慶市沙坪壩井口鎮二塘村,某度的導航軟件顯示,步行距離為1570公里,正常步行時間為15天6小時。考慮到此時的周克華面臨著追捕,逃亡時不能走大道、只能選擇小路,路上還可能要躲避警方和沿線居民,因此,他實際的出逃距離只會多于1570公里。
周克華1月6日在南京作案,1月18日回到老家沙坪壩,前后不過12天,每日平均步行距離超過130公里,顯然超過一般人的步行速度。
因此,周克華靠著一雙腳、幾雙鞋,步行逃離南京并不可能。
02 扒火車出逃
《我是刑警》中,秦川在追捕張克寒行蹤時,經常會出現鐵道的畫面。在現實生活中,周克華在人生最后一次作案后,正是沿著鐵路線逃亡。在逃跑路上,他還殺害了一名鐵路民警。
因此,周克華扒火車逃出南京就成了坊間的另一猜測。更加巧合的是,在周克華離開南京,他所藏身的興衛村附近,正好有運輸貨物的火車。因此,一種合理的推測就是,周克華在警方抓捕前,爬上了路過的運輸貨物的火車,離開了南京,然后輾轉回到了重慶老家。
《我是刑警》中的鏡頭,暗示了周克華扒火車的逃跑方式。在劇中,張克寒重回昀城時,恰好是從一處鐵路隧道中走出來。
不過,和劇中灰頭土臉、臟不拉幾的張克寒不同,現實生活中的周克華卻是一個衣著干凈、相當體面的人。
這種說法得到了圍觀群眾和警方的支持。在周克華被擊斃后,當時的目擊者曾說,他的衣褲非常干凈,并不像一個長期逃亡的喪家之犬。警方曾說過,周克華比較愛干凈,經常在江水中洗澡。
因此,周克華的逃亡,或許有另一種方式。
03 坐船出逃
在《我是刑警》中,秦川研究張克寒時曾說過,他的作案特點之一就是——沿江作案。
現實中的周克華也是如此。重慶、武漢、長沙、南京,周克華活躍的區域總是在長江沿岸。在2012年犯下南京1·6持槍殺人搶劫案后,周克華逃回了重慶,并在隨后的兩個月內逃到了宜賓。
從宜賓到南京,他的活動范圍總是沿著長江一線。同時,現實生活中的周克華又是一個會游泳、水性好的人。因此,在南京案發后,周克華出逃的方式最有可能是坐船。
在劇中,對于周克華坐船出逃也有過伏筆。在6·28槍擊案后,張克寒從溪城逃往了鐘城。正是在這段鏡頭中,編劇給出了答案。當時,張克寒坐在船上、遙望江面,最終,在船行靠岸后,他上了碼頭。
因此,周克華去南京可能是坐船,離開南京也可能是乘船。正如秦川說的那樣,周克華對于作案地的選擇煞費苦心——他作案的城市,都有崎嶇的河道、復雜的地形,而且都在長江沿線的省市。
在2012年1月份逃回重慶之后,周克華又在警方眾目睽睽之下逃到了宜賓。在這里,他難得過上幾天安穩的日子。他交了一個女友張貴英,并且在她租住的房屋住了下來。
同年7月,周克華帶著張貴英再度回到山城重慶。8月10日,他再次犯下大案。
四天后,周克華與跟蹤的兩名民警狹路相逢,周克華率先發難、抬槍就射。只是,周克華開槍未中、再開卡殼,他隨后被警方擊斃,終年42歲。
在周克華死前,他意外地走入了一條死胡同,他立刻掉頭折返,他喃喃自語道,“走錯了”。
這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只是,人生是單行道,一旦走錯了路、注定無法回頭。
果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