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重大的轉折年,在這一年面對咄咄逼人的日寇,面對再退一步,既要亡國的危機,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終于放下成見,組成了抗日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被國民黨當局改編為八路軍以及新四軍。然而在八路軍改編的過程中卻充滿了坎坷。
根據我軍的想法,八路軍應該擁有4個軍,對應4位軍長分別是林彪元帥,賀龍元帥劉伯承元帥以及徐向前元帥。
但是對于蔣介石來說,中共軍隊擁有4個軍的編制,讓他很不舒服,為了盡早地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我軍不得不做出妥協,將4個軍改為4個師。
但是對于我軍的這一讓步,老蔣仍然不滿意,他摸摸自己的光頭,拋出了自己的方案,在北方的共產黨武裝接受國民黨政府的改編編為兩個師。
對于如此苛刻的條件,我黨和我軍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在經過一系列的談判之后,蔣介石勉強同意我軍保留三個師的規模,分別為八路軍下轄的115師,120師以及129師。
對于這三個主力師的師長人選,中央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115師的部隊是原一方面軍的部隊,在一方面軍中有兩人戰功卓著的大將,分別是林彪元帥以及彭德懷元帥。
這兩位日后的共和國元帥都是一方面軍的絕對的代表,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元帥已經被任命為八路軍副總指揮,所以115師的師長人選毫無意外的落在了林彪元帥的身上。
事實證明,林彪元帥是115師師長最好的選擇,在他的帶領下,115師率先向日軍亮劍,一場平型關戰斗的勝利,徹底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給了廣大抗日軍民一記強心針。
而120師的部隊是由原二方面軍的部隊作為基干組建的,在師長的選擇上,由二方面軍的創始人,我軍,我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賀龍同志擔任師長,是不二的選擇。
我們不難發現在115師以及120師的師長的選擇上我們通常都是選擇原部隊的領導同志。
如果照此慣例的話,由四方面軍戰士組成的129師的師長非徐向前同志莫屬,徐向前元帥是4方面軍的總指揮,是土地革命時期最能打的紅軍將領,沒有之一,由他出任129師的師長,看似合情合理。
但是經過中央的深思熟慮之后,129師的師長花落劉伯承,事實證明,由劉伯承擔任129師的師長是最好的人選。
雖然129師的隊伍是原四方面軍的隊伍,但是這支隊伍由劉伯承同志率領,已經超過了兩年,已經建立了極高的威信。
而在這段時間里,徐向前同志經歷了西征的失敗,無暇指揮這支部隊。
其實這涉及到了紅軍的一段傷心往事,1方面軍和4方面軍會師照理說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但是由于4方面軍的主要負責人,張國燾背離了自己的初心,堅持錯誤路線,使得紅軍在這次會師之后出現了分兵兩路的情況。
劉伯承和朱老總與張國燾一起行動。劉伯承在與張國燾的錯誤路線作斗爭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大智大勇,用鐵一般的戰績與事實,向4方面軍的戰士們證明張國燾的路線是死路一條,跟著毛主席走,跟著中央走,才是最終能夠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的成功之路。
通過一系列的作戰與斗爭,劉伯承逐漸在這支四方面軍的隊伍中建立起了極高的威信。
而與此同時,徐向前同志則經歷了紅軍歷史上最慘痛的失敗西征,其實在當時為了支援西路軍,劉伯承的部隊整裝待發,駐扎在黃河岸邊,隨時隨地準備支援徐向前,但是始終沒有等到渡過黃河的命令,這也在冥冥之中為四方面軍保留了最后的火種。
1937年,這支部隊被改編為129師,在這個時間節點,劉伯承同志已經率軍長達兩年之久,劉伯承作為一代軍神,打仗出神入化,神勇無比,用無可比及的戰績俘虜了戰士們的心,由他擔任129師師長,實至名歸。
徐向前同志自己的身體也一直不好,所以也限制了他更大的發揮。黨中央出于多層面的考慮,決定讓劉伯承同志擔任師長,而徐向前同志擔任129師的副師長,由兩位軍事上見長的元帥組成超強班底。
這兩位元帥在抗日戰爭中都打出了自己的不朽名作,讓進犯山西的日軍付出了血的代價。
抗戰結束之后,在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同志帶領原129師的部隊,千里躍進大別山實現了戰略大轉移,減輕了友鄰部隊的壓力,完成了這解放戰爭中神來之筆,實現了戰略大轉折,為我黨我軍最終取得全國政權奠定了基礎。由劉伯承同志擔任129師的師長,實至名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