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國家專門設(shè)立了“國家公祭日”。
可是,關(guān)于這段慘痛的歷史,現(xiàn)在的孩子們,將來還會有印象嗎?
作為70年代出生的人,我們從小看的,就是《小兵張嘎》、《地道戰(zhàn)》這類的電影,電影里那丑陋的面孔,還有鼻子下的那撮“仁丹胡”,讓人一看就心生厭惡!
街邊小人書攤上,除了《水滸》、《九色鹿》這類小人書外,還有各式各樣,講述抗日戰(zhàn)爭題材的小人書;
耳邊聽到的,是爺爺指著當年日本鬼子在墻上留下的彈孔,講述那曾經(jīng)的故事。在歷史課上,對那段慘痛的歷史,也是大量的講述!
所以,那時的我們,雖說沒有見證那段日軍侵華的歷史,但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對那段歷史銘刻在心。
可現(xiàn)在的孩子們,對日本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打開手機,各種動漫人物,基本都是日式漫畫的風格:大眼睛、長頭發(fā)、大長腿、還有短裙等等。
在他們的印象中,日本就是宮崎駿、就是《千與千尋》、《海賊王》、《龍珠》、《火影忍者》的代名詞,就是一個盛產(chǎn)動漫的國度,當然還少不了他們心心念念的PlayStation!
講述那些歷史的老一輩人,也漸漸故去,即便依然健在,孩子們也不愿聽老人講述那些離他們“太過遙遠”的故事!
即便是歷史課上,對于那段歷史,也只剩下了不到20頁的內(nèi)容,這短短的20頁,在初中生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又能占到多大的比重?
就算是我們尤為重視,甚至為之設(shè)立”國家公祭日“,用以紀念30多萬死難同胞的南京大屠殺,在歷史課本上,也不過是短短的百余字而已!
中國,從當年一個積貧積弱、萬馬齊喑,受到列強欺凌的“弱國”,從1919年開始覺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如今不過百余年時間,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世界強國,莫非就要忘記曾經(jīng)的歷史了么?
如今,那些曾經(jīng)參加過抗戰(zhàn)的老兵們已經(jīng)逐漸逝去,目前全國僅存的抗戰(zhàn)老兵已經(jīng)不足1500人。
而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目前僅剩下32人。(數(shù)據(jù)來自新華網(wǎng))
一旦這僅存的32名歷史見證者逝去,我們想要了解那段歷史,也只能從故紙堆中翻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