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8月1紅一師政委黃甦(sū)從紅軍大學畢業,奉中革軍委命,在江西興國的集賢圩以紅二十一師和中央警衛師為基礎組建紅八軍團。
新組建的紅八軍團有7000人,軍團長為周昆,黃甦任改委,參謀長為唐浚(后張云逸),政治部主任為羅榮桓。
兩個月后,八軍團奉命由古龍岡以北地區出發,協同紅3軍團于右翼掩護軍委縱隊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
由于紅八軍團組建時間短,隊伍沒有打過大仗,長征出發前甚至沒有完成基本的訓練,但是在一場接一場殘酷的戰斗中,紅八軍團將士們以頑強的斗志,突破了國民黨大軍的重重封鎖,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主力紅軍轉移的任務,軍團政委黃甦更是在戰斗激烈的時候,身先士卒,帶領警衛人員和機關干部沖鋒。
湘江戰役中,紅八軍團因故掉隊,成為整個中央紅軍隊伍最后面的部隊,在黃甦的指揮下,紅八軍團在湘江上的浮橋被炸毀,渡口被桂軍占領的情況下,從位于界首下游12公里的鳳凰嘴徒涉過湘江,湘江戰役后,整個紅八軍團由出發前的7000余人只剩下2000余人。
1934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作出的《關于川黔邊界建立根據地的決議》,減員嚴重的紅八軍團并入紅五軍團,黃甦復任紅一軍團一師政委。
12月16日,黃甦在新柳趕上了正在奔襲龍溪的紅一師,隨后黃甦隨三團行動,他一邊行軍,一邊耐心解答戰士提出的問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12月31日,紅一師占領余慶縣城,在縣城萬壽宮召開全師連以上干部會議,黃甦傳達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猴場會議精神,最后鄭重指出:“眼前的第一件事是戰勝一切困難,在1935年1月3日渡過烏江。”
1935年1月3日晚上,黃甦在全師中挑選了36名水性好的戰士,乘竹排先行試渡烏江。經過一場激戰,有13名勇士沖到對岸,潛伏在岸邊的巖縫中,4日下午3時,在潛伏于北岸的13名勇士的策應下,紅軍憑幾片竹筏強渡烏江,小部隊過后,又架起一座浮橋,一舉飛渡烏江,3天后,紅軍占領了遵義城,為遵義會議召開奠定了基礎。
遵義會議后,在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甩開追兵后,中革軍委決定由紅一師組成先遣隊,總參謀長劉伯承任司令,聶榮臻任政委,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首批以連長熊尚林為首的17名勇士首批搶渡前,黃甦端起大碗,為勇士們敬酒,并說:“搶渡大渡河,關系著數萬紅軍的生命和革命的成數,祝勇士們奮勇前進,船開得勝!”隨后,又和師長李聚奎一起沿大渡河東岸奔襲瀘定橋。
行軍途中,黃甦把馬讓出來給傷病員駝背包,他自己和戰士一起步行前進。行進途中他提出了:“足可斷,頭可拋,一定要拿下瀘定橋!”的口號,就這樣,隊伍兩天走了160公里,途中還打了兩仗,擊潰敵人面個旅,活捉敵軍江防團長肖紹成。
5月29日凌晨趕到瀘定城郊的安樂壩,殲敵一個營,隨即攻進瀘定城。次日支援西岸四團,迅速奪取了瀘定橋。這為中央紅軍徹底粉碎國民黨大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北上,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此后,黃甦率部從二郎山旁通過行人絕跡、野獸成群的萬山老林,翻過了終年積雪、風狂氣寒的央金山,越過荒無人煙、水草遍地的沼澤草地。
在期間發生了發生了一件令人扼腕的悲劇:紅一軍團第一師的小戰士、毛澤東的妻弟,賀子珍的親弟弟賀敏仁被執行軍法槍斃了。
1935年7月部隊進入毛兒蓋藏區,當時,紅一軍團第一師駐地附近的山上有一座喇嘛廟。賀子珍弟弟17歲的賀敏仁,時任紅一軍團紅一師的司號員,因為肚子餓得受不了了,于是和幾個戰友偷偷地溜進一座喇嘛廟找吃的,結果喇嘛廟早已人去樓空,一點糧食都沒有。
賀敏仁失望之余,撿了掉在寺廟地上的一百多個銅板,準備去集市上買點糧食。很快,有人向師里舉報:“賀敏仁違反紀律,擅自進入喇嘛廟,私自拿廟里了 1000多個銀元。”
事情一直鬧到師政委黃甦處。賀敏仁哭著申辯說:我就拿了百十個銅板,哪有什么一千個銀元。那時的一個銀元,大約可兌換一百二十個左右的銅板。賀敏仁說的是真的,一來廟里不會有那么多的銀元,二來1000多個銀元的分量很重,瘦小的他背不動。
紅一師政委黃甦為嚴肅軍紀拍板做出了令人痛心的決定:“為嚴肅軍紀,槍斃賀敏仁!”
當時,有人說賀敏仁年紀還小,且是毛主席的妻弟,是否可從輕發落?黃甦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是紅軍,紀律面前所有人一律平等!絕不能為任何人網開一面!
后經查證落實,賀敏仁只拿了100多個銅板,折合銀元還不到1元錢。
為免毛主席分心,在紅軍到達陜北前,賀子珍一直對此事守口如瓶。毛主席后來知道了此事,除了安慰賀子珍外,也沒說什么,更沒怪任何人。
用今天的眼光看歷史,賀敏仁是可以不死的。無論是從一個“紅小鬼”的角度,還是毛澤東妻弟的身份,都情有可原。假如賀敏仁一直在毛澤東、賀子珍身邊,而不是下到團里當司號員,大概也許不會因為饑餓而違紀致死。紅軍的紀律,鋼鐵般的紀律,這是紅軍勝利的一個基本保證。
1935年9月,紅軍在俄界進行整編北上,紅一、紅三軍團編為紅軍陜甘支隊,黃甦先后任二大隊、五大隊政委。
1935年11月上旬,經過遠道跋涉,征戰萬里的中央紅軍,進抵陜甘邊合水鄌縣一帶。這時中央紅軍恢復了一軍團的名稱,實際上是合并了紅一、紅三軍團,又與十五軍團合并,稱為第一方西軍,調黃甦任陜南紅七十三師任政委。
此時,直羅鎮戰役打響,黃甦堅決要求打完這一仗再去就任。中央同意了黃甦的請求,恰逢紅一師四團團長黃開湘因病剛去世不久,政委楊成武身患重病,遂他代理紅一師四團政委,率部作戰,黃甦欣然受命,立即趕赴前線。
臨戰前,黃甦還專程到四團政委楊成武養病處探望,兩人坐在炕頭,促膝而談。黃甦說:“這次我們打好直羅鎮一仗,便可以徹底粉碎國民黨對陜北的第三次'圍剿’,紅軍便可以在陜北站穩腳跟,從而爭取東北軍停止內戰,為民族革命戰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11月21日拂曉,黃甦帶領紅二師四團擔任主攻,向敵人重兵扼守的山隘發起了沖鋒。他身先士卒,接連拿下敵人四個山頭,突破了前沿陣地。但頑敵仍作垂死掙扎,不斷組織反撲。黃甦振臂一呼,帶著部隊沿著山坡,英勇地向反撲之敵沖去,頓時,殺聲震天。紅軍指戰員英勇作戰,把敵人殺得落荒而逃。正當黃甦率部奪取第五個山頭時,一顆子彈打在他的身上,壯烈犧牲,年僅27歲。
11月30日,紅一方面軍在東村召開了營以上軍政干部會。會上,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含淚介紹了中共中央委員、紅軍高級指揮員黃甦壯烈犧牲的經過,以及他為革命事業奮斗的一生。
毛澤東在總結發言時滿懷深情地說:“我們時刻準備犧牲,我們的犧牲是換得全國全世界工農的解放。黃甦同志是中央委員,他的犧牲是有意義的。”
從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查到有姓名的犧牲革命者共計370多萬,平均每天就有370名革命者犧牲!
中共中央委員,軍團級政委黃甦只是其中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