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胡宗南進入臺灣“國防大學”進修,從那時起至1955年去澎湖任防衛(wèi)司令,他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在臺灣,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回家休息。
一次校友間的閑聊,不知怎么扯上了剛剛結束的朝鮮戰(zhàn)爭,胡宗南突然開口說了一句:有人嘲笑我當年在西北比不過彭德懷,美國人怎么樣?不也被彭德懷打敗了嗎?
此言一出,周圍校友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該如何接口。
這也難怪,縱觀胡宗南與彭老總的幾次對決,他總是先占據優(yōu)勢,后又莫名其妙地敗北……
胡宗南,浙江鎮(zhèn)海人,生于1896年,他是黃埔一期學生中晉升速度最快的,也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嫡系門生。
據說,宋美齡深知丈夫器重胡宗南,一度撮合其和她的外甥女孔令偉,但胡宗南心有所屬,婉言謝絕。此事可以證明,他在蔣介石夫婦心中的分量不同凡響。
正因如此,早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胡宗南便奉命“剿共”。
1932年5月,他先是率軍與紅四方面軍的斗爭中占盡優(yōu)勢,五次阻擊徐向前軍,一度迫使我軍退兵三千余里,給中央紅軍造成巨大損失。
1936年9月,胡宗南率國民黨第一軍第二次進入甘肅。立即對紅軍展開猛烈進攻,迫使我軍不得不從已經占領的會寧、靜寧向北撤退。
胡宗南則步步緊逼,窮追猛打。
這一情況在紅軍高層內部產生不小的震動。當時紅四方面軍的領導張國燾對阻擊胡宗南的戰(zhàn)略決策猶豫不決,甚至有些畏懼的情緒。
彭德懷挺身而出,被委任前敵總指揮兼政委,欣然接受了中央軍委“射天狼”的重任。在西安事變前夕,彭德懷指揮紅軍三個方面軍在山城堡地區(qū)向胡宗南部發(fā)起猛攻。
除少數敵軍突圍外,大部分有生力量被殲滅。
此后西安事變與全面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胡宗南率領中國軍隊與日寇展開激烈廝殺。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國民黨無視全國人民渴求和平希望、重建家園的愿望,于1946年挑起內戰(zhàn),西北戰(zhàn)場再次成為國共雙方交流的主戰(zhàn)場之一。
時任西北野戰(zhàn)軍最高將領彭德懷,再次展開了針對西北國民黨軍事最高將領胡宗南的“射天狼”行動。
在敵我雙方交戰(zhàn)初期,西北野戰(zhàn)軍攻勢凌厲,隨后胡宗南集結大軍進行重點防御。
直到1947年3月,為化整為零,在毛主席的正確指揮下,中共中央、黨政機關開始了為期一年之久的“轉戰(zhàn)陜北”。
在轉戰(zhàn)陜北過程中,彭德懷率領部隊貫徹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與毛主席的指揮,發(fā)動了數場戰(zhàn)役,讓胡宗南及其所屬部隊跌入早已布置好的陷阱里。
比如1948年2月打響的宜川戰(zhàn)役,使得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被我軍全殲,共計2.9萬人,彭德懷首開西北戰(zhàn)場上一次殲滅敵整編軍的記錄,狠狠地教訓了胡宗南一頓。
尤其是扶眉戰(zhàn)役結束后,胡宗南主力四個軍被殲滅,受到蔣介石的斥責,老蔣甚至打算讓胡宗南為黨國盡忠。
當時的國民黨已經大勢已去,隨著蔣介石父子逃往臺灣,胡宗南失去靠山,在西北戰(zhàn)場上也無立足之地。
念及多年的“交情”,彭德懷于1949年10月向其伸出了援手,可胡宗南本性難移,自知罪孽深重,決然選擇逃往臺灣。
來到臺灣之后胡宗南的日子并不好過,畢竟是敗軍之將,在西北戰(zhàn)場坐擁五六十萬大軍,卻被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zhàn)軍攆得團團轉。
1950年5月,臺灣“監(jiān)察院”46名“監(jiān)察委員”以胡宗南丟失大陸為理由,提出彈劾,多虧蔣介石父子、顧祝同等人周旋,胡宗南最后才逃過一劫,但從此被迫靠邊站。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后,身在臺灣的胡宗南密切關注這場戰(zhàn)役的進行。擁有豐富帶兵指揮經驗的胡宗南認為志愿軍初入戰(zhàn)場便取得大捷,只要站穩(wěn)腳跟,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結果正如他預料的那樣,在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始終占據主動。
1953年7月27日,朝中代表與“聯(lián)合國軍”代表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
不久,進入“國防大學”進修的胡宗南在一次閑聊中,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和校友說:“有人嘲笑我當年在西北比不過彭德懷。朝鮮戰(zhàn)爭已經結束,這么多二戰(zhàn)的美國名將,不都被彭德懷的志愿軍打敗了嗎?那么世界上有幾個人能打敗彭德懷?你們?yōu)槭裁匆绱丝霖熡谖遥俊?/strong>
胡宗南的這番話意思已經很明顯,他當年在西北打不過彭德懷,不是有心想要輸掉,更不是暗中“投共”,只是自己技不如人。
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又怎樣?不同樣是敗給了彭德懷?因此,胡宗南援引美軍的失利來標榜自己能力并非外人想的那么低劣。
其實,胡宗南曾思考過,為什么自己在占盡天時地利的條件下還是輸給了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彭德懷?
彭老總在20世紀50年代,用一句話道破了其中的秘密:那就是“人和”。
“人和”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失去了民心無論曾經多么強大多么顯赫的軍隊或個人,都會被歷史無情地拋棄。
晚年的胡宗南曾問兒子胡為真以后要做什么事業(yè)?十歲出頭的胡為真回答:“我要像您一樣,做一個軍人。”
胡宗南卻告訴兒子:“我要你將來做一個大丈夫!”
胡為真不懂何謂大丈夫,胡宗南說:“真正對人們有貢獻的人就是大丈夫,譬如大科學家、大工程師、大醫(yī)生。”
1962年,胡宗南去世,胡為真不過才14歲……
參考資料:
[1]《往事如煙:民國政要后代回憶實錄》/《環(huán)球人物》雜志 編/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2]楊飛.彭德懷與胡宗南的生死較量[J].文史精華,2009(01):48-5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