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干部檔案中,有一個老紅軍的檔案十分奇怪。他沒有名字只有一個代號“啞巴”,籍貫是一個范圍,出生日期不詳,就連他的墓碑上名字一欄刻著的也是“啞巴同志”。
然而,就是這個啞巴同志,可以隨意親近毛主席。毛主席喜歡在散步的時候思考問題,中央機關有紀律,平時見到毛主席不準上去打招呼,以免打斷主席思路。但啞巴見到主席就會歡喜跑過去握主席的手,一邊搖一邊“嗚嗚啊啊”地說一堆誰也聽不懂的話。
圖一
啞巴第一次飛奔到毛主席身邊的時候,毛主席警衛員立刻上前準備攔住啞巴,但毛主席卻告訴警衛,“不要攔”。從此,啞巴就有了隨意親近毛主席的特權。
啞巴還被周總理一直惦念。資料顯示,1971年9月周總理回到北京,見到衛戍區司令員時還主動詢問啞巴的情況如何,要求部隊在生活上多幫助啞巴同志。
圖二
但翻看啞巴的檔案發現,他沒有任何大的軍功。
那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竟讓毛主席給他“特權”,讓日理萬機的周總理掛念在心上?
被抓起來的“間諜” 積極幫紅軍“渡劫”
1935年6月,紅軍先頭部隊到達四川大渡河天全一帶,上級要求他們在3天之內趕到瀘定橋。此時紅軍內部的情況是,他們對此地人生地不熟,需要一個當地人帶著他們穿行夾金山。然而,從他們到達此地已經兩天了,負責偵察的肖世杰還沒有找到一個本地人。
接到上級命令后,肖世杰十分焦急,倘若找不到向導,注定要走不少彎路。
恰好此時,有一個人帶著探索的神情出現在了紅軍隊伍的末端。這個人個子不高,臉上長滿了麻子,體型很粗壯,衣服破破爛爛,一只衣袖爛成了布條子,腳上的草鞋也已經破了個大洞,身上一股子的異味,腰間綁著繩子,別著把斧頭。
圖三 啞巴紅軍
偵察兵立刻上前與他打招呼,咨詢一些問題,但是他只是“啊啊”地亂叫。肖世杰不由地緊張起來,他還記得,有一個國民黨裝聾扮啞混進了紅軍內部,打探了不少消息,最后導致紅軍受到了不少損失的事。
眼前的啞巴出現得突然,很可能是敵軍的探子。如果貿然放他離開,或許會暴露了我軍的行蹤。于是,幾個偵察兵眼神一交換,同時動手制服了啞巴并將他帶回了部隊。
由于時間緊迫,我軍必須盡快開始急行軍,啞巴不得不被迫成為紅軍中的一員。但是,雖然啞巴不能說話,但對于紅軍表達的意圖他卻能夠完全領會。起初,肖世杰對這個啞巴并不信任,但是啞巴自進去軍隊開始,便主動幫炊事兵小李扛起了一口20公斤重的鐵鍋。
圖四
據老紅軍杜澤州所說,當時,紅軍要穿行的夾金山是個雪山,空氣稀薄,最危險的就是挑夫和炊事員。他們身上背的鐵鍋給心臟和肺部造成了很重的負擔,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心肺破裂造成死亡。
但啞巴扛起鐵鍋后,又陸陸續續幫助其他瘦弱的隊友背炊具和碗筷,一些已經犧牲的隊友的槍支他也主動扛在了肩膀上以減輕其他隊員的負擔。啞巴的一系列舉動很快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加上啞巴對地形十分熟悉,紅軍選擇接受相信他,讓他當了向導。
結果,原計劃三天的急行軍,最后竟提前了半天到達了瀘定橋。紅軍的提前到達,給駐扎在瀘定橋的敵人來了一個突然襲擊。這為紅軍之后橫渡大渡河搶占了先機。
圖五 瀘定橋
可以說,這場勝仗,啞巴功不可沒。
當紅軍順利橫渡了大渡河之后,指導員給了啞巴一個銀元,勸他趕快回家。啞巴明白了紅軍的意圖后,急得“嗷嗷”直叫,然后將銀元塞回到了指導員手中,背起那口大鍋走在了紅軍的隊伍之中。
指導員哭笑不得,但又不能直接把啞巴給趕走,索性就觀察起啞巴來。他發現啞巴十分勤勞,任何的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干,而且為人真誠,善惡觀分明,具備成為一名紅軍的潛質。唯一的缺陷是不會說話,還有些聾。
當指導員將他觀察的結果上報給領導后,領導認為,這一路走來紅軍犧牲的戰友太多了,我軍需要補充人員,而且讓啞巴回家未必是安全的,加上啞巴愿意留下,就同意了啞巴加入紅軍的請求。
圖六 啞巴紅軍
考慮到啞巴的身體狀況,不能直接上戰場,所以就讓他當了一名炊事兵,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戰士。
不上戰場 亦是英雄
跟隨紅軍行軍多日,啞巴當然知道當兵的危險與艱辛,每天吃不飽穿不暖卻要進行高強度地戰斗。但啞巴的臉上卻始終掛著笑,仿佛認定了革命必定勝利一般,就連身邊的戰友們也都被他的陽光感染:“一個聾啞人尚且堅信革命會成功,我們又有什么理由退縮呢?”
但啞巴的作用卻遠遠不止是為戰友加油打氣,他還曾兩次救過戰友的性命。
一天,紅軍在途徑一片草地時,肖世杰由于長期營養不良,體力不支一下掉進了泥沼里。為了不拖累戰友,肖世杰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過來,便絕望地閉上了雙眼。
圖七 長征途中的戰士
這時,啞巴果斷將身上的大鍋放在了靠近肖世杰的地方,然后站在大鍋上,用繩子將大鍋綁好,把另一頭扔給岸上的戰友們,伸手抓住肖世杰。在戰友們的齊心協力下,慢慢地將肖世杰和啞巴拖了出來。
肖世杰對啞巴道謝之后,十分羞愧,當初他誤會啞巴是特務是敵軍派來的奸細,如今啞巴卻不僅絲毫不在意還舍命救他。趁此機會,肖世杰對啞巴道了歉。啞巴不計前嫌救戰友的事跡傳開來,大家對啞巴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途徑雪山的時候,有一個瘦弱的戰士被狂風刮進了雪窩之中。這一幕恰好被啞巴看到了,他眼疾手快,一下沖了過去,抓住了那個戰士,用力把他從雪窩中拉了出來。倘若不是啞巴,那個戰士性命堪憂。
圖八 長征過雪山
啞巴的見義勇為讓他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平日里大家對啞巴都十分尊重。然而,由于啞巴殘疾的緣故,他一直未能升職,所以他成為了資格最老的炊事兵。
但啞巴從不因為官職的高低而氣餒,他從來都是最勤勞的紅軍戰士。
永遠閑不住 不愿享清福
1942年,由于部隊合并整編的原因,啞巴被編入中央警備團當炊事兵,張思德被調到了中央警備團當戰士。啞巴便經常去找張思德一起干農活,經常幫忙種菜。
夏天的時候,啞巴干活總是喜歡光著腳,時間久了,他的腳就裂開了幾條縫,有時候,鮮血從裂縫中流出,看上去很是嚇人。張思德聽說把土豆搗成泥敷在叫上能夠愈合傷口,他親自給啞巴洗腳后涂抹土豆泥。連續幾天后,啞巴的腳果然好了很多。
圖九
張思德的關心給啞巴感動地哇哇哭,或許,張思德是他心里永遠的親人吧。聽說張思德犧牲的消息后,啞巴連哭帶嚎,“嗷嗷”大叫,但張思德再也無法回來。重新振作的啞巴,似乎是要把張思德的那份辛勞背在自己身上一般,干活時更積極了。
新中國成立后,啞巴作為中央警衛師的炊事兵跟隨大部隊一起進了北京,開始了他即平凡又偉大的戰后人生。
到了北京之后,啞巴被調到了師部機關炊事班,那里安裝了自來水,燒火時用的是煤,所以啞巴原先挑水以及砍柴的工作自然就被取消了。
圖十
其實,這時候啞巴年紀已經比較大了。領導的本意是想要啞巴日子過得清閑一些,但閑下來的日子卻讓啞巴變得無比難捱。他只好每天拿著個掃把當起了環衛工,院子里哪里臟了他就跑去哪里清掃。平日里,只要啞巴看到哪個戰友需要幫忙,他就會立刻沖過去給予幫助。
沒過多久,啞巴就查出患有冠心病。于是師長劉輝山親自為他聯系了一家榮光院,希望他能夠在那里安享晚年。然而他在榮光院內每日唉聲嘆氣,找不到一丁點的快樂。啞巴總覺得,閑人沒有價值,人活著就應該不斷地創造價值。
于是,在榮光院內熬了半年后,啞巴果斷地買了票,回到了軍區大院。
圖十一 長征途中
當師長看到啞巴的那一刻,趕忙上前詢問他的情況,起初,還以為啞巴在榮光院內受到了委屈呢。結果,啞巴連“啊”帶筆劃地表示他想要工作,師長被啞巴的舉動給氣笑了。但是師長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后,只好按照啞巴的要求開始為他安排工作。
經過師領導們的一致同意,決定將當時的一塊荒地交給啞巴管理。畢竟,啞巴是農民出身,人又十分勤快機靈,大家相信啞巴可以做得很好。
接到領導的指示后,啞巴開心地前去赴任。按照師領導的要求,將那塊田地開發成了一片果園,當起了這個果園的園長。
圖十二
上任后,啞巴幾乎沒有停留,立刻開始撅地,除草松土,施肥等等先對土地進行了考察。那些天,他幾乎寸步不離地守著地,就連吃飯也是食堂打好,蹲在園子里吃。
在啞巴的經營管理下,果園不出兩年就已經有模有樣了。每到豐收的季節,果子齊刷刷地立在枝頭,仿佛在感謝啞巴的貼心照顧。不過,這些果實吸引了院內孩子們的眼光,經常趁著啞巴不在的時候,偷偷溜進果園摘果子吃。
以至于啞巴看到孩子們就會“嗷嗷”地教育他們:果實是國家的,我們不能摘。
據一些熟悉啞巴的同志說,啞巴經常一個人踱步在果園中,一會兒拍拍樹,一會兒立在樹下沉思,啞巴仿佛同果樹產生了共鳴。在這個果園中,啞巴工作了十多年,起初他以一個老紅軍的身份管理果園,1955年,他被授予了少尉軍銜后,也一直守護著果園。
圖十三
但考慮為啞巴授銜時,師領導還是犯了難。雖然啞巴是個老紅軍了,可是他自加入紅軍以來,一直都是炊事兵,身上幾乎沒有大的軍功。所以,是否授銜,授予什么銜都很值得討論。
授予啞巴紅軍少尉軍銜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對不同的兵種進行了細致的分類,憑借他們佩戴的領章肩章就可以對他們進行區分。從此,我們軍隊的建設開始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
9月開始,授銜儀式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陸續舉行。啞巴看到別人都帶上了軍銜,一邊為戰友們感到開心,一邊為自己沒有而感到難過。
這天,啞巴沒有去果園工作,房間內的他來回踱步,仿佛在做什么大決定一般。終于,他推開了師長劉輝山的門,指著他肩膀上的軍銜(劉輝山在此前被授予少將軍銜)比比劃劃地表示:我沒有軍銜,我算是什么兵?
圖十四 炊事兵
劉輝山知道啞巴的過往,也清楚啞巴對軍隊的感情深厚,所以一早就在為啞巴申請授銜事宜了。只不過,結果剛剛下來,還沒來得及對啞巴說。
看著啞巴無比失落的申請,劉輝山耐心地將啞巴摁在了椅子上,然后讓勤務兵給他沏了一壺香茶。隨后,劉輝山指了指啞巴的肩膀,然后又拿起來一副肩牌對啞巴比劃:你也有軍銜。
對于為啞巴授銜一事,師長劉輝山、政委張廷楨以及其他幾個師部領導還特意開過一個專題會議。
圖十五 劉輝山(開國少將)
在會議上,劉輝山表示,啞巴孤身一人參軍,是否還有家人也不知道,自他加入紅軍以來就一直把部隊當成了自己的家,為師里、為革命作出了貢獻。如今實施軍銜制了,我們應該給他一個身份,我們師應該管他一輩子。
政委張廷楨聽完頻頻點頭,接著劉輝山的話說到,啞巴雖然沒有上戰場干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工作卻具有螺絲釘的性質,是不可或缺的。以前沒有自來水,啞巴就一桶桶地挑,連續挑了13年,解決了部隊的生活問題。他的貢獻大家都有目共睹。
待大家發表完對啞巴的看法后,副政委盛元忠提議將啞巴評為排級干部,主任及其他幾位領導一致同意了該提議。于是,師黨委將這一決議上報給了總政治部。當啞巴的材料提交后,立刻得到了同意。
1955年11月26日,啞巴正式被授予少尉軍銜,師長劉輝山為他佩戴了一杠一星的少尉肩章。同時,解放軍總政治又授予了啞巴相當高榮譽的三級八一勛章和八一獎章。
圖十六 八一勛章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啞巴的軍銜并不高,但他的待遇卻很特別。在軍隊中,下級軍官見到上級軍官要先行敬禮,但許多比啞巴軍銜高的中尉、上尉、大尉甚至校級軍官與啞巴相遇的時候,都會主動停下,先一步向啞巴敬禮。可見啞巴受人尊敬的程度。
啞巴一生都沒有尋找到一個愿意與他生活的伴侶,所以他的晚年也是在部隊度過的。
后記
1983年,啞巴同志在北京逝世,遺體被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內。
雖然啞巴的家人是誰我們無從得知,他的姓名我們也無從知曉,但他的事跡卻永遠地流傳在了我們的心中,時時刻刻啟發著我們對待生活要積極樂觀,保持熱忱。
謹以此文緬懷啞巴同志,以及那些無數為了新中國解放而奮斗的烈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