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武器戰爭時代,沒有任何戰爭能夠靠人海戰術獲勝。我們能夠悄無聲息地包圍美軍陣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化整為零,分而不散,依靠嚴密的偽裝孤軍深入
1950年的11月27日,朝鮮戰場東線戰區,寒風凜冽大雪紛飛,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在宋時輪的帶領下,于狼林山脈東側的長津湖地區發動了長津湖戰役,最終出其不意地將敵軍美陸戰1師及其配屬部隊之間的聯系切斷,并將敵人分割包圍在柳潭里、新興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
可以說從當天黃昏一直到28日的凌晨,戰士們花了整整一夜的時間,才把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7師包圍起來。
其實成功包圍的主要原因是美軍萬萬沒想到,在那種極端嚴寒的天氣,志愿軍竟然真的敢發動進攻,可以說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等美軍反應過來后,真正殘酷激烈的戰斗才正式開始。
沒錯,這是一場信仰與意志的殊死較量,在這場殘酷的苦戰中,第九兵團誕生了22位戰斗英雄,比如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二級英雄關崇貴、黃草嶺的英雄連、172團的冰雕連…
向偉大的志愿軍戰士們致敬,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其實按照原先的計劃,第九兵團原先一直在福建一帶訓練備戰,但朝鮮戰爭的突然爆發,使得毛主席決定暫緩計劃,派志愿軍入朝參戰,堅決打擊美國的囂張氣焰。
于是11月10日,第九兵團也接到了入朝參戰的命令,但由于時間太緊迫,久居江南的九兵團戰士也沒有來得及換裝,十幾萬志愿軍就那樣穿著單薄棉衣、單膠鞋,匆忙奔赴朝鮮戰場。
據說當時經過邊境線時,時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賀晉年看到戰士們的著裝后大驚失色,他立刻把庫存的數萬件日軍棉大衣和棉鞋拿出來分給九兵團戰士,而這也只是杯水車薪。
此外,九兵團的每個班的十幾個戰士只能分到兩三床棉被。當夜晚來臨后,他們就把棉被鋪在雪地上,不得不抱團取暖,而反觀美軍,每個士兵都有一件軍大衣和睡袋。
令人心痛的是,第九阿兵團剛入朝第個星期,20軍一個師就有700多名士兵因為嚴重凍傷而失去戰斗力,簡直讓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揪心。
然而即便是這樣,宋時輪帶領戰士們還是在美軍眼皮子底下悄無聲息的全部進入長津湖畔的攻擊位置,并且發起一場煉獄般的血戰。
可以說長津湖戰役是一場極其不對稱的戰斗,在此期間,美軍海空軍的戰斗機、轟炸機、偵察機、運輸機……每天出動近3 000架次,地毯式轟炸我志愿軍陣地,完全占領了制空權。
然而再看看我們,沒有一架飛機、一艘艦艇、一輛坦克,防空能力不足。可以說這一仗打得異常艱難代價巨大。
然而,在彭老總的出色指揮下,我志愿軍憑著頑強的意志,奮不顧身,舍生忘死,最終打贏了這場殘酷的戰爭,也應和了毛主席所說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長津湖戰役持續了28天,最終給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沉重打擊,這場戰役不僅是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是整個朝鮮戰爭的拐點之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長津湖戰役打到第7天時,也就是12月3日晚上,朝鮮最高領導人在北京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里見到了毛主席。而他來的目的就是想解決一個問題,并且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說。
要知道,彼時由彭德懷率軍赴朝參戰,才短短1個多月,已經打了兩個戰役,不僅把逼近鴨綠江邊的侵略軍打回了清川江以南,而且中朝聯合軍并正在乘勝前進,收復三八線以北的土地。
會晤中,毛主席高興地對金日成說:
“原先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一是志 愿軍過江后能不能在朝鮮站住腳,經過第一次戰役,這個問 題解決了;二是靠現有的裝備,能不能和裝備現代化的美軍 交戰,交戰后能不能取得勝利。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可想而知,金日成內心多么感激和喜悅,他對毛主席表示萬分的感謝,并且稱朝鮮人民會永遠牢記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因為是中國在朝鮮最困難的時候予了最有力的援助。
可以說毛主席當前已經對戰局的勝利發展更加充滿信心,他舒展眉頭會心一笑。
“主席,我有一事有點擔憂。”金日成黯然說道。
“何事?”
“就在前幾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或許會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這一消息不是好消息啊!”金日成神情凝重說道。
了恐慌和嚴重抗議。不知毛主席對此如何看法?”
“沒什么可怕的,這只不過是赤裸裸的核訛詐而已,不要說蘇聯已經掌握了核武器,其實杜魯門也不敢冒險打一場原子戰爭,如果真的用原子彈,他也沒有義務事先通知對方啊,所以說就是一種口頭威脅與恐嚇!”毛主席從容不迫說道。
聽聞此話,金日成懸著的一顆心總算落了地,他打量著眼前的毛主席,偉人的魄力和膽略簡直令他肅然起敬。
“中國志愿軍打得非常英勇,真是一支偉大的軍隊,盡管戰士們武器裝備差,還是打敗了美軍,靠的是革命精神和無畏的氣概,還有毛主席和彭德懷司令的英明決策。”金日成笑著說。
緊接著,金日成又主動提及中朝國軍隊如何協調統一指揮的問題。
“主席,我的意見是,中國志愿軍作戰經驗豐富,若組成中朝聯合軍司令部,應由中國同志為正,朝鮮同志為副。”
“非常好,我們這邊就推出彭德懷同志任聯合軍隊的司令員兼政委,你看如何?”毛主席點燃一根煙說道。
“很好,彭老總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我們非常愿意!”金日成笑著回答。
就這樣,中朝雙方就一些細節又進入深切探討和約定,最終聯合指揮的問題塵埃落定。
要知道,其實在任何一場戰爭中,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軍隊指揮權的歸屬問題,但最初之際,中朝之間卻因為這個問題發生了嚴重分歧。
當然這其中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一是戰事突然爆發,在敵情緊迫的情況下,金日成請求中國出動軍隊只是想單純頂一陣,所以他覺得理所當然由朝方來指揮。
但誰知隨著戰事愈演愈烈,金日成這才感覺事情重大,而彭德懷也看到了朝鮮戰爭的境況,認為將指揮權交給朝方不放心,就提出統一指揮,但遭遇金日成拒絕。
其實可以理解,金日成源于民族尊嚴以及鑒于這場戰爭是在本土開戰,他確實也不希望將指揮權交給國外部隊,直到我軍打了兩次戰役后,捷報頻傳中,他才發現,確實彭德懷有兩把刷子,這才主動在毛主席面前提及。
1951年6月中旬,在中朝雙方聯合浴血奮戰中,最終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地區,徹底粉碎了美國武裝占領全朝鮮的戰略企圖,美當局不得不尋求通過談判結束朝鮮戰爭。
從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開始,歷時兩年零17天后,經過漫長曲折的較量,這場戰爭終于結束,中國軍方在彭德懷帶領下打出了軍威和國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