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新中國建立的前一天,各黨派精英人士集合在北京,準備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當天,各黨派共計576名代表投票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主席以575票當選,僅有一票沒有投給毛主席。
投票公布時,在場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毛主席謙虛,沒有將票投給自己,所以毛主席得票數才少了一票。
可是事后經過調查,毛主席是給自己投了贊成票的,少的那一票是因為民盟秘書長張東蓀沒有投票給毛主席。
張東蓀的行為顯然是不正常,是背離民心和時代的,那么張東蓀為什么反對毛主席當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呢?
事情還要從1949年初說起,當時北平還沒有解放,毛主席和黨中央都在西柏坡,但是三大戰役已經結束,中國國內的形勢一片明朗。
值此風云變幻之際,各黨派人士紛紛前往西柏坡會見毛主席,他們不只是為一睹人民領袖的風采,更重要的是與毛主席探討建國、治國之策,張東蓀就是其中之一。
張東蓀與毛主席交談的過程中,提出了“中間路線”的建議,也就是要新中國不能只同蘇聯交好,也要與美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
其實,當時國內不少知識分子,都存在“恐蘇”或“親美”的思想,畢竟歷史上俄國對中國的傷害要更沉重。
雖然張東蓀等人的主張具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符合當時的國情,毛主席毫不客氣地批評了張東蓀等人。
歷史證明,毛主席是正確的,僅僅一年過后,美國就出兵朝鮮,威脅新中國的安全,而毛主席巧妙聯俄,最終將新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令列強不敢輕視的工業國。
然而,張東蓀被毛主席批評過后,情緒一度十分低沉,不過,他依然堅持“中間路線”,反對向蘇聯“一邊倒”。
在張東蓀看來,新中國不能當美蘇爭霸的犧牲品,美國是新中國發展繞不開的國家,中美兩國決不能交惡。
正是這一頑固立場,促使張東蓀給毛主席投了反對票,而毛主席卻未記恨張東蓀,在相關人員調查反對票時,毛主席說:
“少了一票就少一票嘛,任何人都有反對我毛澤東的權利?!?/p>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提名張東蓀出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可是張東蓀最終還是辜負了毛主席的期望。
1950年初,張東蓀開始利用民間渠道與美國建立聯系,結果被美國特務利用,張東蓀在給美國特務的信中寫道:
“請您將意見傳達給美國,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請美國千萬不要打中國,留下中國,將來再看?!?/p>
為了向美國特務展示自己的話語權,張東蓀把政協名單交給了美國特務,并特意在名單中標注了圈畫出自己的名字。
張東蓀身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卻私下與美國特務聯系,這已經達到了叛國罪的標準,張東蓀的結局注定是悲劇的。
隨著毛主席發起鎮反運動,張東蓀與美國特務通信之事很快被查了出來,最終中央給張東蓀定性為叛國分子。
然而,即便是這樣,毛主席依然選擇給予張東蓀寬大處理,在處理張東蓀叛國案的報告中,毛主席批示道:
“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將張東蓀養起來?!?/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