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違背了孫中山三大政策,悍然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大肆打壓工人階級,抓捕工人糾察隊的成員,殘害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導致300多人喪生,5000多人失蹤,這起慘案標志著蔣介石的反革命政變走向了高潮。
而當時,年僅29歲的周恩來在工人糾察隊擔任總指揮,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師師長斯烈寫信相邀。
周恩來身邊的同事紛紛勸說他不要赴約,這可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鴻門宴”,可然而周恩來懷著為危機尋求和平解決之道的希望,與顧順章毅然赴約了……
4.12前夕
4月11日晚上,也就是蔣介石發動4.12政變的前夜,斯烈托人給工人糾察隊送來一封信函,他在信中急切地表示,希望能夠與周恩來、顧順章見上一面,有非常重要的事相談。
周恩來看完信后,眉頭緊皺,雖然此時屋外一片寧靜,但卻早已危機四伏,他從前在黃埔軍校與蔣介石共事過,他深知蔣介石并非繼承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三大政策的良人,此人對共產黨一直存在非常大的敵意。
在場的同事紛紛勸說周恩來莫要上當,這擺明就是反動派設下的一個圈套啊!
其實大家之所以反對周恩來赴約,是有根據的。但是,民間早已傳聞蔣介石與日本政府秘密交往的事早有耳聞,并且在1927年年初的時候,蔣介石與上海灘的黃金榮、杜月笙等黑幫頭目接觸頻繁。
到了3月份的時候,蔣介石又召開了一系列的會議,會議的主題均是策劃反共事宜。為了不被外界指責背叛孫中山,蔣介石還秘密策劃,指使青紅幫和特務充當一線“打手”,準備先對工人糾察隊下手。
趙舒解圍
周恩來接到斯烈來信后,他沒有時間做過多考慮,便和顧順章一起前去第二師司令部赴約了。
周恩來等人到達后,守衛先是沒收了他們的槍械后,才帶他們進入司令部。
斯烈起初還是笑臉盈盈地熱情接待,一個晚上下來顧左右而言他地胡扯了一通,遲遲沒有進入正題。
周恩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他這是有意拖延時間!于是,他直接詢問斯烈,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商量?
斯烈瞧著拖延術沒奏效后,于是又打起了哈哈:“我們請您來,主要是為了消除誤會啊,將來咱們還是要長期合作的。”
此時,屋外響起了槍聲,周恩來意識到大事不好,于是迅速站了起來:“我要回去了,外面出事了!”
這時,斯烈也知道藏不住了,只好亮出了真面目:“工人總是帶有槍,多少都會出點事,上邊的意思也是希望我們維持好秩序,喊您過來也是為了保證您的安全。”
原來相邀是假,囚禁才是真!
周恩來立即怒斥道:“你們這是反革命行為!你們這樣做背叛了孫先生的三民主義!違反了三大政策!”
斯烈被這氣場震懾住了,一句話也應不上來,他沒想到眼前這個只有29歲的糾察隊總指揮身上竟然散發出如此大的能量,日后此人必定非池中之物!
就在二人僵持不下之際,第二十六軍黨代表趙舒突然趕到,他把斯烈拉到一邊,訓斥了一頓,要求他立即釋放周恩來等人。
畢竟趙舒是斯烈的上司,雖然他接到了上頭的命令,但上司都這么說了,他也不好再堅持什么。
原來,趙舒這個人雖然是國民黨里頭的軍官,但卻是一位堅持不打內戰的愛國將領,后來國民黨內部做的事令他越來越反感,1935年他悲憤辭職,回老家寫詩作畫去了。
他之所以及時趕到,是因為工人糾察隊的黃逸峰擔心周恩來的安危,向組織反映了情況,組織又找到了趙舒,希望他前往營救周恩來。
遇到黃埔學生
周恩來離開了第二師司令部后,便風風火火地往糾察隊趕去。
誰知,剛到半路,便得知總指揮所在的大樓已經被國民黨控制住了,如今看來是回不去了,于是他便來到浦東貧民區,打算先度過這幾天危機再另尋出來。
可是,周恩來不知道的是,這片貧民區早已經被二十六軍控制住了,天剛亮時,一群士兵就闖了進來,將他逮捕了,把他押送到了第一師七團接受審問。
當審訊室的門開啟的瞬間,一個熟悉的面孔映入眼簾,此次前來審訊周恩來的人是七團團長鮑靖中,是黃埔第四期畢業生,在學校的時候,他對周恩來十分尊敬。
審訊室里,四目相對,但卻沒有過多的言語,鮑靖中態度看起來十分冷淡,并且還隨便找了個由頭,將看守的士兵打發走,這時候周恩來才回過神來,他的學生是專門前來營救他的。
鮑靖中沒時間做太多的解釋,迅速拿出一套軍裝,讓周恩來換上,并且囑咐他待會趁機帶他離開浦東。
就在他們剛想出門,審訊室又進來了一個人:酆悌。
鮑靖中眼神里閃過一絲慌張,可能接下來他所有面對的就是一場惡戰。
誰知,這酆悌也是尷尬了數秒后,迅速恢復了平靜,他看都不看周恩來一眼,就是詢問了幾句鮑靖中清共的工作做得如何了?
二人默契地交流了幾句工作后,酆悌竟然就這樣離去了,這時鮑靖中和周恩來才松了一口。
原來,這酆悌也是黃埔學生,還是鮑靖中的學長,是黃埔第一期學生。在這之前的幾天,其實師部內部也發生過很大分歧,有人建議就地誅殺,也有人極力反對,而酆悌卻保持緘默,也許是因為黃埔出身的原因,他不愿意對自己曾經的老師下手。
而鮑靖中,在抗日戰爭時期,以負傷為由辭去了官職,抗戰結束后,就一直賦閑在南京。新中國成立后,他便不知所蹤。
1956年,周恩來一直感念他在1927年的救命之恩,托人一番打聽后,得知他一直住在南京,還專程給他去信,為當年之事表示感謝。
1957年,周恩來親自登門看望鮑靖中,離去的時候還特別囑咐南京市政府要對他多加照料。
酆悌同是黃埔學生,他的命運就截然相反,后來他在幫助蔣介石反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1938年奉蔣介石密令火燒長沙引起民憤后,被蔣介石拿來做替罪羔羊,被下令槍斃。
一個是救了周恩來性命,一個是放了周恩來一馬,但是兩人后來截然相反的選擇,一個得以善終,而另外一個卻成了蔣介石的替罪羔羊,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啊!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鮑靖中
2、 百度百科:酆悌
3、 百度百科:趙舒
4、 百度百科: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5、 金臺資訊:“4·12”政變周恩來一度被捕 被黃埔同學搭救
6、 澎湃新聞:聞寧:“4·12”政變周恩來是如何被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