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由同濟大學“社會治理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上海大學法學院慈善法治研究中心、上海邦信陽律師事務所、上海市長益公益基金會、湘潭大學上海校友會共同協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公益慈善高質量發展”學術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辦。
會議由上海市長益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鐘鐵華女士主持,本次會議匯聚了國內頂尖的學術機構和行業專家,以及各大高校的高材生、湘潭大學校友會代表、愛心人士代表,共同探討“中國式現代化與公益慈善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課題。旨在通過深入交流與分享,向上向善、有愛利他,為慈善事業的全新發展匯聚真知灼見。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余敏江教授首先致辭?!耙龑?、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在“健全保障改善民生”部分提出“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按壬剖聵I是一項全民的事業,必須充分激發全民的愛心、調動全社會的熱情,使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
公益慈善事業是一項造福社會、利國利民的崇高事業。新時代特別需要以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來抑制功利主義和利己主義泛濫,中國式現代化特別需要中國發展慈善事業來營造人心向善、互助有愛的社會氛圍,并為精神富裕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當前慈善事業處于關鍵時間節點,面臨著多重挑戰,需借助專家智庫力量進一步全面深化慈善改革,促進中國式慈善治理現代化。舉辦這次學術會議,就是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的重要舉措,對于深刻理解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進一步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探索和規律認識具有重要意義。相信通過各位與會專家的共同努力,本次學術會議一定會匯聚真知灼見,達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
上海市長益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龍陳先生致辭。他表示,上海市長益公益基金會意識到作為一家基金會的使命在肩,責無旁貸。科學謀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到總體部署,彰顯了堅持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式意義,當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多重挑戰,公益慈善領域也面臨著多種挑戰。如何保持韌勁跨越周期,如何在新修訂的《慈善法》的規范下切實做好我們的公益,需要專家智庫的支持指導,凝心聚力,為促進中國式慈善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月刊》責任編輯,王勝強教授主持上半場學術分享。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徐家良教授分享《公益慈善基本問題、中國式現代化與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主任、國家萬人領軍人才,肖瑛教授分享《城市化背景下農村老有所養何以可能?》
復旦大學人事處處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熊易寒教授分享《從流動兒童和社區慈善角度探討現代化慈善》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事業發展部張歡先生主持下半場學術分享。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李瑞昌教授分享《公益慈善活動中的政府》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余敏江教授分享《充分發揮公益慈善組織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易承志教授分享《中國式城市治理現代化背景下公共服務合作生產的邏輯與進路》
上海邦信陽律師事務所黨委委員,高興律師表示:今天各位學者和愛心人士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公益慈善的高質量發展,這個議題不僅關乎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進步,也與每一位法律從業者的責任息息相關。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黨的領導下、各界共同努力下公益慈善事業必將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橙香橘黃,霜晴凍葉,正是冬日好時光。這場思想的盛宴,讓我們意猶未盡,期待各位專家真知灼見匯聚的廣泛共識,經過實踐取得豐碩成果。祝各位2025年新年快樂,向美好出發!(來源:長益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