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之中,聶榮臻元帥是壽齡最高的了,生于1899年,享年93歲。
1992年,聶元帥似乎是預感大限將至,所以有些懷舊,在生命的最后,完成了三件心愿,最終,帶著釋懷的笑容和豁達的心態離開了我們。
人生最難得的事莫過于釋懷的離世,所以對聶元帥,我們更多的,是祝福,但是究竟是哪三件事一直讓聶榮臻元帥晚年所牽掛呢,他又是怎樣完成的呢?
一、第一件事:掛毛主席像
從80歲以后,聶榮臻元帥的身體就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革命時期受過的傷以及飲食作息不規律、工作過勞等遺留下來的問題漸漸反映在身體上。
尤其是1981年冬天氣溫驟降,聶老的身體因不適應溫度驟降而染上了偽膜性腸炎,肺炎等老病也同時發作,那時候醫藥領域不如現在,這些病痛即使是青年壯漢也難以承受。
更別說聶老此時已經年過八十了,好在他的身體素質一直很強,在醫生的調理下,還是奇跡的轉危為安,但這些病沒能徹底根除。
到了九十年代之后,他的身體更加虛弱,重病復發,體力已經不允許他直立,出行全靠輪椅,尤其是1992年春節過后,聶帥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說話都成問題。
或許是意識到大限將至,聶帥反而看開了,但他心中還有遺憾,在生命的最后,相繼給秘書和家人們提出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更換毛主席的照片。
聶帥和主席相識幾十年,一同從革命的戰火中走來,對于他們老一輩的革命家而言,主席不只是上下級的關系,更是親密無間的戰友,袍澤,聶帥對毛主席的敬佩和信賴,早已融入靈魂血液之中。
主席逝世之后,聶帥每天都會觀摩主席遺像,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可自從1992年之后,聶帥的視力愈發低下,就連眼前的東西都看不清楚了。
他讓秘書在辦公室里更換一張更大的毛主席像,秘書精挑細選,找到兩張,一張是主席獨自辦公的照片,另一張是集體照,上面是聶榮臻和主席在看空軍演習。
秘書考慮到聶榮臻對主席的感情,提議選用第二張,而且上面還有其他幾位元帥,可聶帥沉思了一會兒還是拒絕了:
“這張照片不好,我的像怎么比主席還大?而且后面的老賀(賀龍)跟老羅(羅榮桓)太模糊了,主席的位置還是在邊上,就算要掛集體照,也應該讓主席站中間!”
聶帥心里始終覺得自己這些元帥應該跟在主席后面,畢竟主席是大家的精神和實際上的領袖,可秘書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這種類型的集體照。
沒有辦法,他只好掛上了主席獨自辦公的照片,那是一張100X70公分的大照片,就擺在辦公桌上方,抬頭就能看見。
在聶元帥余生僅剩的一段時光中,他幾乎每天都會在這里坐很久,回憶曾經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就好像毛主席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二、第二件事:關照彭真的病情
彭真也是我黨創建人之一,從大革命時期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是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曾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1902年出生,比聶榮臻元帥只小了三歲。
兩人很早之前就認識了,抗戰時期,他們曾一起在晉察冀共事,彭真在分局擔任書記,和聶榮臻組成搭檔,結下了不可磨滅的革命友誼。
新中國成立后,彭真一開始在北京任市委書記一職,當時聶帥也在市委工作過一段時間,兩人再次成為搭檔,可惜后續因為各種原因先后離開崗位,彭真去了政治局工作。
1992年的時候,彭真先生也已經90歲了,和彭帥一樣,早期遺留下來的老毛病影響了他的身體,尤其是這一年,他的器官開始衰竭,成為了醫院病房的常客,身體情況比起聶帥更加糟糕。
聶帥從家人口中得知老友的狀況后,一直有心探望,可自己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連出門都是問題,更別說去醫院了,只能拖家人幫忙傳話。
“老兄弟,當年從大革命時期走來的兄弟們如今就剩咱們幾個還健在啦,你可千萬要挺過去,多注意身體,不要怕麻煩人,有什么事就讓人幫忙,不要勉強。”
“我的身體你不要掛懷,最近心情好,身體也變好了不少,就是腸胃消化還有點小問題,不過不是什么大事,前兩天我還下來活動了一會,外面的花開的真不錯!”
“新中國建設越來越好了,你好好治療,聽人說北京書店又出刊了好多新書,二道巷子也翻新了一遍,回頭等你出來了咱們一起去看看。”
聶帥想到什么說什么,絮絮叨叨全都是一些家常,大意就是讓彭真保重身體,還表示自己身體很好,無需掛懷,可事實上聶帥根本沒有出去賞過花,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差。
聶帥自己其實也知道,帶給彭真的話也不過只是激勵而已,那段時間,他開始寫回憶錄,既是留下一段念想,又是為了交代后事。
三、最后一件事:留下遺言
1992年4月,聶帥病情驟然加重,家里安排了專護的醫生,房子里每天擠滿了人,都是來看望老元帥的,家里的電話更是不斷,每天都有中央領導和老首長來問候。
但聶帥的房間非常安靜,除了每天安排照顧的人和醫生出入以外,其他人都被勒令不得進入,甚至連面都不能見,生怕引得老元帥情緒激動導致身體發生問題。
幾位聶帥從紅軍時期走過來的老部下來探望,同樣被醫生和秘書擋在房間外,進家可以,進屋不行,一堆人坐在會客室的椅子上,凝重的氣氛充滿了整個房間。
“讓我們進去看一眼老首長吧,就一眼,我們也不說話,看看就行!”一人站起來,聲音低沉又激動。
可醫生不敢同意,畢竟聶帥的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問題,任何意外都必須排除,平時聶帥除了護理和醫生之外,連家人進屋都要三令五申。
盡管聶老的身體如此虛弱,可他本人的精神卻很清醒,醫生說老人的頭腦不像是將死之人,說不定意志可以戰勝身體,挺過這一關。
然而這只是奢望,27日,聶帥忽然叫來家人和陪伴自己三十多年的秘書,說是要留下一點遺言,讓他們找來錄音機。
盡管做好了準備,可看到聶老留遺言的一幕,眾人還是低聲哽咽,眼淚直流,聶帥低聲說了很多話,每句話都離不開中國。
“我入黨70年了,從未脫離黨的綱領和思想,為了黨和人民奉獻是我的榮耀,堅決完成自己的任務和職責,我不如毛主席,不如周總理,可我切實盡到了自己的努力。”
“我相信中國的道路一定是開拓明亮的,社會主義一定是一條康莊大道,是正確的道路,因為我能看到人民的笑容......”
“看不到兩岸統一的那天了,這是主席和總理的遺憾,也是我的遺憾,但臺灣必將回歸祖國懷抱,那一天不會遠了。”
“科技興國是重任,必須所有中國人一起努力,偉大復興路上必然有困難重重,但我堅信中國會攻堅克難,眾志成城向前邁進。”
結語
聶榮臻元帥還說了很多,他最后留下的話中,沒有提及個人的私事、遺產之類的,只是在不停的叨念著國家的未來。
一個月后,5月14日這天,一代功勛元帥永遠離開了我們,直到臨終之時,他的臉上依然袒露著笑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