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山地人居環境科學前瞻及高端人才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由重慶城市科技學院主辦,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與中舞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論壇還得到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山地學術分委會、2024重慶市教委重大科研課題“后三峽時期庫區人居環境建設的韌性與安全”、2024重慶市第一批高校產教融合特色優勢創新平臺“重慶市智慧建造與城市更新產教融合特色優勢專業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個項目的鼎力支持。
校領導及多位國內著名高校專家、青年專家參加本次研討會,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副校長、黨委副書記賈瑞教授;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趙萬民教授;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陳宣君;清華大學黃鶴教授;四川大學趙煒教授;四川美術學院黃耘教授;廣州大學漆平教授;重慶大學李澤新教授;南京大學雷誠教授;重慶師范大學汪洋教授;重慶大學黃勇教授;西南大學王成教授;重慶大學黃瓴教授;重慶大學戴彥教授;重慶大學李旭教授;重慶大學周露副教授;蘇州科技大學魏曉芳副教授;天津大學左進副教授;四川大學吳瀟副教授;浙江大學王奕寧博士研究生;四川美術學院郭輝副教授;四川美術學院任潔博士研究生;重慶大學李云燕副教授;重慶大學博士后方辰昊;重慶工商大學周琎博士;重慶工商大學孫愛廬博士;重慶交通大學劉暢副教授;湖南師范大學王華博士;江蘇科技大學束方勇博士;四川農業大學曾帆博士;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王肖巍副教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楊龍龍副教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陳占鋒副教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朱貴祥副教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向娟副教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陳瀟副教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林嶺副教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胡東萍副教授參加了本次活動(排名不分先后)。
上午9:00開幕式正式開始,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陳宣君主持并介紹與會的領導和嘉賓,并對到場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歡迎。陳宣君書記提出,這是一個關乎未來、關乎發展、關乎創新的議題,希望各位專家在這一議題中展開一場深入的交流與討論。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副校長賈瑞教授致歡迎辭。指出希望以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匯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討山地人居環境建設的理論前沿和實踐經驗,為推動山地人居環境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重慶城市科技學院賈瑞副校長
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陳宣君書記
清華大學黃鶴教授致辭。黃鶴教授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創新推動山地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如何更好的為西南地區建設發展貢獻力量”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清華大學黃鶴教授
青年專家吳瀟副教授代表青年學者致辭。吳瀟副教授介紹了青年學者的使命與責任,強調要打破學科壁壘,加強山地人居環境各學科領域及其他學科領域的合作,實現知識的互補和創新協同。
四川大學吳瀟副教授
趙萬民院長作主旨發言,以“山地人居環境科學前瞻”為中心,介紹了“人居環境科學思想”,提出“山地人居環境科學”是具有一種“融貫”和“開放”的體系,為本次論壇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趙萬民院長
接下來的學術報告環節,專家學者圍繞“山地人居環境科學”主題各抒己見。其中,四川大學吳瀟副教授,以“岷江流域生態安全格局構建研究”為主題,分享了研究的背景與意義,對國內外相關研究內容做了總結和對前人研究的不足做出了思考。陳瀟副教授在“從歷史到現代——山地校園老舊建筑空間重組的探索“主題報告中,以學校實際案例的方式分享了對山地人居環境的理解。楊龍龍副教授在“重慶城科建土學院院館再生——三線時期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報告中,通過創新設計,將重慶城科的歷史建筑轉變為具有教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現代空間。這一舉措不僅保護了歷史遺產,還為當地社區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經濟增長點。王華博士在“‘山-水-城’空間格局的理論與實證探索”報告中強調城市發展應與自然景觀和諧共生,實現山、水、城三者的有機融合。
本次論壇議程緊湊,內容豐富。與會嘉賓參觀了“山居的境致”師生水彩畫作品聯展。該展覽以獨特的的藝術視角,展現了山地人居環境的獨特魅力,為論壇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活動結束后,參會領導、與會嘉賓合影留念。(徐瑤 袁琦瑞 陽陽 何松濤 劉鐘倩 楊錦燦 甘超全/圖 周美均 張燚帥 譚千 王瑞禎 葛英杰 劉旭銳/文 傳媒中心 周婭馨/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