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香港大學學歷造假事件持續發酵,目前,事態已經嚴重到香港政府和警方直接介入調查。
根據香港法律,這些涉嫌提交偽造材料的學生,可能面臨最高14年監禁,館長也關注追蹤過相關報道。(回顧:《》、《》)
來源:01新聞
而這場風暴,如今正從香港蔓延至英國,甚至有英國大學直接撤銷了中國學生的 offer。
越來越多英國高校開始加強對申請材料的審核,一些申請英國大學的同學甚至發現,換取unconditional offer(無條件錄取)也變得更加嚴格繁瑣。
這一切,都離不開背后那張看不見的黑網:學歷材料造假和“保錄中介”的暗箱操作。本文將帶你理清事件全貌,深挖“保錄”騙局的操作鏈條,了解各國對學歷造假的嚴懲機制!
如果你有出國留學的打算,但卻不確定自己的背景成績能申請哪些學校, 或不知道哪些國家或院校更適合自己——
別擔心,【留學 AI 測評】來幫你!
我們新推出的【留學拿鐵】 AI 測評工具,依托于大數據分析,從學術成績、專業興趣、經濟狀況、個性特征、職業目標等多個維度出發, 為你精準匹配最適合的留學國家和院校。
不僅如此,AI 測評還會根據你當前的不足之處,提出有針對性的優化建議,幫助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拉近與理想院校的距離,真正做到選校不再迷茫,規劃更有方向!
趕緊點擊下方小程序,搶先免費體驗吧!
一、英國大學全面啟動核查機制
過去我們總以為,只要拿到 offer 就萬事大吉。但現在,一些英國大學正在告訴我們:offer 只是第一道門檻,驗證材料真實性才是真正的考驗。
而英國高校也沒有袖手旁觀。近期,一名博主曝光了自己收到曼大的一封郵件,郵件中明確指出,有學生涉嫌提交虛假材料申請入學,校方已經展開嚴查。
圖源:小紅書
甚至有的同學,在 offer 已下發的情況下,被撤銷資格。
圖源:小紅書
倫敦大學學院(UCL)和倫敦國王學院(KCL)引入了新的Qualification Check 系統,要求對學生的成績單、學歷證書進行逐項核實。
牛津大學官網明示,將使用剽竊檢測系統審查申請材料;。
UCL 官網也強調,學校保留對已發出 offer 的學生再次驗證材料真實性的權利。
不少同學反饋:換取 uncon offer 的過程比以往更加復雜,甚至要額外提供驗證報告或第三方認證結果。
這說明哪怕你已經收到了錄取通知,只要材料被查出問題,入學資格依舊會被取消,嚴重的還可能影響簽證申請。
圖源:小紅書
不僅如此,英國教育部和簽證移民局(UKVI)也已聯合介入,認為目前國際學生申請中存在大量“文件作假”“語言水平與成績不符”等風險因素。
英國前大學大臣約翰遜(Joe Johnson)直接放話:“英國對國際學生造假的政治容忍度正在逼近極限。”
據 BBC 最新消息,英國已有 34 所高校主動配合接受了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QAA)的審核。
圖源:BBC
QAA 的調查結果顯示,年初關于留學生“走后門”入學的指控并未成立。就同一課程而言,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的錄取標準基本一致。
QAA 指出,大多數留學生都是憑借自身真實成績成功申請,并不存在所謂的“特殊通道”或“捷徑”。
二、黑中介的“保錄騙局”是如何操作的?
所以說,提到這場造假風暴的幕后推手,不得不提到一個行業黑洞——所謂的“保錄中介”或“高端留學機構”。
他們往往用“低門檻直錄”“只需 50 萬保上名校”這樣的誘人口號引人上鉤,而實際操作中,他們采用的不過是粗暴的造假手段。
“保錄”六步騙局:
① 協定包裝:學生簽署“申請輔導”協議,實則授權中介全權處理材料;
② 偽造材料:中介私自篡改 GPA、編造論文和獎項,甚至直接偽造文憑與成績單;
③ 套取條件offer:學校根據材料發放 conditional offer;
④ 攔截郵件:offer 不發給學生本人,而是寄往中介提供的地址;
⑤ 代為提交假材料:學生誤以為自己在配合中介,實際上中介用假文件換取 conditional offer;
⑥ 兩頭欺瞞:中介對學生謊稱“學校資源保錄”,對學校則寄出全套假資料,拍拍屁股走人。
一旦學校或簽證機構發現材料存在問題,受害的只有學生本人。
圖源:Bing
三、看似天衣無縫,實則漏洞百出
你可能會問:這些造假材料不是都做得很“專業”嗎?真的查得出來嗎?
答案是:當然能!
美國斯坦福大學前招生官明確指出過申請材料里的 3 個 red flag,其中就說到怎么看出材料的真實性。
1.競賽獎項最容易被核實
在所有申請材料中,競賽獎項是最容易被查證真偽的一項。真正獲得過國際級別大獎的申請者,在官方渠道上往往都能找到記錄,甚至賽事官網、新聞媒體或社交平臺都會有相關報道,稍加檢索即可確認其真實性。
更重要的是,招生官在審核申請材料時,通常也會對相關獎項進行背景核查。例如,該獎項是否真實存在?該年比賽是否發生過作弊事件?該生是否真的是官方公布的獲獎名單之一?這一系列操作對高校招生部門來說都駕輕就熟,核查并不困難。
此外,一些申請人甚至會杜撰“自創”的競賽經歷或不知名的小型獎項,試圖通過“堆量”來制造學術競爭力。但實際上,這類內容在招生官眼中毫無含金量,因為他們不但不了解這些所謂的比賽名稱,且無法在公開渠道查證,這反而容易引起質疑。
圖源:Bing
2.語言成績最容易露餡
語言考試一直是造假行為的重災區,像雅思、托福這類語言測試,屢屢出現代考、購買高分成績等現象。然而,這種“操作”看似隱秘,實則漏洞百出,被發現的概率極高。
原因很簡單:語言成績可以造假,但語言能力卻無法偽裝。一旦進入學校,真正的語言水平就會在課堂上、作業中、討論中暴露無遺。對于母語為英語的老師來說,辨別一個學生是否具備真實語言能力幾乎是本能反應。
更何況,不少學校在入學后還設有語言摸底測試或預備語言課程,再次驗證學生的實際水平。對于靠“假語言成績”蒙混過關的學生來說,這無異于第二輪篩查。
圖源:Unsplash
3.課內成績造假,是申請材料的“高危地帶”
在所有可造假的材料中,課內成績單是最敏感、最不容出錯的一項。一份漂亮的 GPA 可以為申請大大加分,但如果這份成績單顯得“過于完美”,也會引發招生官的高度警惕。
例如,一位申請者在成績單上顯示 GPA 3.9 以上,選修課程豐富、難度高,幾乎沒有低分科目,同時還參加多個社團、競賽活動、擔任學生會職務……這些內容如果放在一起,可能就會形成所謂的“時間與精力矛盾”這不禁讓招生官想追問:你是真學霸,還是在“堆料”?
尤其是在美國高校普遍采用的“整體審查制(Holistic Review)”中,招生官并不會只看成績,還會結合文書、推薦信、活動經歷等多維度材料進行交叉比對。
圖源:Submittable
只要某個部分與其他材料存在不一致,比如課程表現明顯優于論文寫作水平、推薦信中對學生評價與成績單不匹配,那造假的“蛛絲馬跡”便會顯露無遺。
很多從業多年的招生官甚至表示,他們只需翻閱一份申請材料的幾頁,就能初步判斷出申請人是否存在夸大、虛構甚至造假行為。畢竟,他們每天都要審核幾十份材料,識破套路早已成為職業技能。
對于任何一個抱有僥幸心理、試圖通過造假材料獲得錄取機會的人來說,真正可怕的不是“有沒有被查”,而是“什么時候被查”。造假機構往往會留下檔案記錄,而一旦出現舉報或內部信息泄露,即使已經入學、甚至畢業多年,也可能面臨調查和追責。
一旦被查實,輕則被撤銷學位、剝奪學籍,重則通報全校、永不得再申請該校甚至該國高校。更嚴重的是,在某些國家,學歷造假還會被歸入刑事犯罪范圍,面臨巨額罰款甚至牢獄之災。
比如英國的 QAA、澳洲的 ASQA、美國的 FBI 等機構,都有專門針對學術誠信的監督和調查機制。
圖源:QAA
而一旦“學術造假”這類污點進入個人檔案或信用記錄,不僅影響學術生涯,還可能成為求職時的障礙,導致職業發展受限、簽證被拒、移民申請失敗等連鎖反應。
歸根結底,申請海外名校的過程,是一個長期準備、腳踏實地的系統性工程。與其在造假上賭命,不如扎實提升背景、打磨申請策略、展現真實但獨特的競爭力。
這,才是走得穩、走得遠的根本路徑。
如果大家想出國留學,但又不知道自己能申請上什么樣的學校,也不知道哪些留學目的地或學校適合自己。
別擔心,【留學 AI 測評】來幫你!
大家可以利用留學咖啡館推出的【留學拿鐵】 AI 測評工具,依托于大數據分析,為測評者推薦最適合他們的留學院校,同時根據申請者的不足之處,也會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趕緊點擊下方小程序,搶先免費體驗吧!
▌聲明:本文由留學咖啡館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
▌來源:01新聞,小紅書,Submittable,QAA,Bing,Unsplash
▌關于版權:留學咖啡館尊重版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