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即將成立,但目前還有一個問題擺在眾人面前,那就是新中國的名字。
自古以來,取名就是大事,它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未來是要傳遍整個世界的,為此,黨中央多次召開例會,共同商議命名問題。
所謂“眾人口味難調(diào)”,就在大家各抒己見,爭執(zhí)不休的時候,一個前國民黨將領站了出來,提出要刪掉兩個字。
聽完他的解釋,眾人紛紛叫好,毛主席也很是滿意:“同意!”至此,新中國的名字就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他是誰,當初又刪掉的是哪兩個字呢?
一、心系家國,和平將領
他是張治中,被譽為“和平將軍”,也曾是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建國后留在我黨中共,提出過很多寶貴的意見,不僅是國名,五星紅旗也與他有關。
1890年正值晚清時期,張治中出生于安徽巢縣的農(nóng)戶家庭里,祖祖輩輩都是勤勞的農(nóng)民,同時他的父親為了增加收入,還自學了一門手藝,閑暇之時做點手工藝品。
出身貧寒的他并沒有安心完成學業(yè),16歲的時候就輟學出來打工了,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獨自離開家鄉(xiāng)在外漂泊數(shù)年。
期間,他做過學徒,當過零工,下窯挖過煤,店里看過門,親眼見證了底層窮苦人民的疾苦悲境,那個年代,像他這樣漂泊的少年到處都是。
最終,他靠著腹里有點墨水,在揚州做了一個小警察,雖然地位不高,但工作穩(wěn)定,也有了勉強維持生活的月錢,相比那些整日被資本家和列強們欺壓的人要好得多了。
在揚州執(zhí)警的這些年,他接觸到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聯(lián)想到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深以為感,于是,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積極投身于反清反帝的斗爭中去。
戰(zhàn)爭結束后,他有幸被推薦進入保定軍校就讀,并在1917年的護法運動中表現(xiàn)出色,深受領導的看重,將他送到黃埔軍校中任職,擔任學生們的教官。
這是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在學校里,他認識到很多“大人物”,與周總理、惲代英等我黨領導人來往密切,經(jīng)常一同探討救國之路,對我黨的理念也抱有好感。
北伐戰(zhàn)爭以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張治中將軍最為活躍的時期,意氣風發(fā)的他在戰(zhàn)場上攻無不克,尤其是淞滬戰(zhàn)場上,正是他的出現(xiàn),才使得日軍暫緩了全面戰(zhàn)爭的想法。
如果是國民黨誰在抗日戰(zhàn)爭上表現(xiàn)的最優(yōu)秀,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但張治中一定是最積極的人,可惜老蔣“不識人才”,放著好好的抗日英雄不提拔,反而是異常看重在內(nèi)戰(zhàn)中表現(xiàn)突出的胡宗南、陳誠、顧祝同等將領。
為何張治中會有“和平將軍”的美譽呢?這是因為當初西安事變中,張治中積極主張和平解決楊、張二人的兵諫,并號召群眾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也讓大家看到,原來國民黨中也有真正抗日的將領。
張治中是唯一一個從未和共產(chǎn)黨爭斗過的將領,他討厭內(nèi)戰(zhàn),呼吁和平,1949年,他作為老蔣的信使來到北京,毛主席不忍人才落幕,幾次出言相勸,周總理也是竭誠相邀,終于將他留在了黨內(nèi)。
盡管他的身份特殊,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但我黨所有的領導人都對其客氣有加,一向脾氣暴躁的彭老總也會刻意在張治中面前收斂,給予老將軍最大的尊重。
二、提議刪改“民主”二字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主席建議在此之前先把新中國的名字確定下來,再做其他準備,周總理召集了所有身在北京的政治干部齊聚中南海商議。
為了集思廣益,主席還邀請了不少社會人士一同出席參與命名,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輪番發(fā)言,提出心儀的名字。
等所有人都講完后,毛主席和幾位中央領導商量了一會,然后站在演講臺上:“經(jīng)過中央的討論,我們目前的意見是采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個名字,大家意下如何?”
“中華”指代中國的地域和人民,早在秦朝開始,我國便被譽為“中央之國”,意思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字是指華夏人民,我們是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是命運共同體,是“華人”。
而新中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所以中央取義“人民民主”以作國名,合起來就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個提議不少人都紛紛叫好,可還有一些人總覺得有些奇怪,卻也說不上是哪里有問題。
就在這時,張治中站了出來:“我覺得名字不錯,但去掉‘民主’兩個字會更好!”眾人一愣,去不去“民主”有什么差別嗎?
可聽完張將軍的解釋之后,大家紛紛鼓掌支持,毛主席也滿意的笑了,大手一揮,劃去了“民主”這兩個字。
張治中是如何說服大家的呢?
三、為何要刪民主?
民主代表著我國的國體,為何獨獨要刪去這兩個字呢?這難道不是掐頭留尾,舍本逐末嗎?當然不是!
對于中國而言,民主代表“人民當家做主、人民民主專政”,可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民主更像是資本主義的代名詞。
自近代以來,各國紛紛推翻王朝的統(tǒng)治和思想的桎梏,權力回歸平民,“民主”這個詞也就出現(xiàn)了,但最早推翻封建王朝的是西方國家。
最初,擁有金錢的人越來越想要自由,他們不甘于成為貴族眼里的玩具,便組織武裝聯(lián)合起義,資產(chǎn)階級和貴族階級有了摩擦,掌握著生產(chǎn)資料的人也有了決定國家命運的權利。
隨著階級矛盾的不斷加深,以及生產(chǎn)資料的壟斷和掠奪,資產(chǎn)階級不斷壯大,王朝貴族們反而落入下風,在一次次的爭斗和碰撞中,成為了歷史的泡影。
所以,在西方國家乃至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眼里,“民主”代表的是資產(chǎn)階級,即使是當初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的“民主”,也包含了資本色彩。
可我國并非資本國家,新中國代表的是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我們是農(nóng)業(yè)大國,生產(chǎn)資料掌握在農(nóng)民手中。
不同的國情就有不同的階級,不能一言蔽之,“民主”在我們眼里是無產(chǎn)階級,但傳到西方,很有可能被割裂和誤解。
如果我們固步自封,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那名字只是一個代號,用法也就不必那么嚴謹,可我們勢必要與國際接軌的,那么名字就不能有絲毫馬虎。
聽到張治中的解釋,眾人也是恍然大悟,不由自主的鼓起掌來,此后,新中國有了新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
結語
其實不只是國名,就連國旗的確立也少不了張治中先生的貢獻,當初毛主席喜歡“黃星黃杠旗”,代表無產(chǎn)階級的五角星和一條“黃河”。
但張治中卻堅持五星紅旗,四顆星星代表國內(nèi)不同的階級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走向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