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已經不想再做一名汽車企業CEO了。
這是李想闊別公眾視野九個月之后,在《2024理想AI Talk》中帶來的重磅消息。
難道李想不造車了?李想要退休了?都不是,李想要做的是人工智能企業CEO。在《2024理想AI Talk》中,李想分享了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思考,并公布了多項人工智能成果。
重倉人工智能,是時候重新認識理想與李想了。
AI醫療、AI辦公、AI畫圖,現在好像萬物都能AI一把,理想竟然也開始跟風了?
其實不然,布局人工智能一直是理想的隱藏戰略,只不過自2023年年初發布戰略后,轉為陽謀戰略了。
其實,早在2022年9月,理想就已確定要把人工智能作為真正重要的一個方向,彼時ChatGPT還未發布。時隔兩個月后的11月30日,ChatGPT才被正式發布,隨后全球才刮起一股AI風潮。
在理想確定人工智能是未來的競爭關鍵后,便開始大筆砸錢,一年超100億研發投入,有接近一半投在人工智能方面。因此,在成為人工智能企業的路上,理想沒有光吆喝,而是實打實地“燒錢”研發。
理想要成為人工智能企業,李想本人的意志同樣至關重要。
“做汽車之家,有我人生中最大的一個遺憾。”
最高市值曾接近千億港元的汽車之家,在任何人看來都不應該有遺憾,但是李想卻坦言:“選了一個非常垂直的領域,雖然你做得很好,但是某種程度你可能為了一棵樹,錯過了一個森林。”
所以在第三次創業的時候,李想要選擇一個森林,絕對不只做一棵樹了。因此理想的業務不僅限于造車和開發智駕,還布局了理想同學、智能商業、智能工業等領域。
將人工智能轉為陽謀,這次,理想和李想有著更大的雄心壯志。其中,智駕是重要一環。
不少人認為只要把L2輔助駕駛的場景做得越多,總有一天能無限趨近于L3,甚至可能就能夠做到L3。
但這不是理想的想法。理想認為L3或者有監督智能駕駛,并不是L2的延續,而是L4或者自動駕駛的先導程序。所以理想的研發思路有別于其他車企,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來做自動駕駛,從最本質思考人是怎么學會開車的。
于是理想行業首創了端到端+VLM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已經成功應用人工智能并取得最佳實踐。從端到端開始,才是真正的開始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來做自動駕駛。
端到端模型因為全部由一個模型來實現,中間沒有任何規則,所以信息傳遞、計算、迭代速度將更高,能保證大部分場景下的高效率行駛,提供類似于老司機的駕駛方式。
VLM(視覺語言大模型)則可以像人類老司機一樣思考,它既會看畫面,又會用“語言”描述畫面并進行推理思考,最后輔助端到端模型,解決安全、導航、法規和舒適等方面的自動駕駛業內難題。比如在學校路段、施工路段、潮汐車道、公交車道等極限場景下,端到端+VLM能實現靈活通行,讓駕駛更安全、更輕松。
端到端+VLM雙系統方案也展示出了優越性,不僅AI模型能力迭代速度是行業領先的,并且隨著數據量的增長,性能也會隨之提升。同時,用戶使用高階智駕的感受也會領先行業,理想獲得的多個獎項就是力證。
比如理想智能駕駛的相關學術成果,陸續發表在了CVPR、ICCV、ECCV及CoRL等國際頂尖學術會議上,并在nuScenes等國際競賽中斬獲多個獎項。其中理想智能駕駛的DiVE(世界模型)及StreetGaussians(世界模型)發表在了ECCV 2024上,DriveVLM(快慢雙系統)發表在了CoRL 2024上,獲得行業的一致認可。
毫無疑問,理想已經成功站穩高階智駕第一梯隊。
理想智能駕駛研發副總裁郎咸朋表示:“按照現在的端到端+VLM這套體系,能力繼續迭代的話,我們是有希望在2025年去實現L3的。”根據規劃,理想高速城市全場景升級端到端+VLM,以及創新的AI推理可視化的交互,將在近期隨OTA全量推送給所有的AD Max用戶。
理想實現L3近在眼前。有了人工智能,汽車將不再只是單調的工具。
“汽車將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空間機器人。”理想還將打破空間界限,讓用戶實現從車到家再到世界,理想同學或成為其中關鍵。
大家對理想同學應該都不陌生,它是理想的智能助手。但是和普通的車載助手又有所不同,理想同學基于理想自研的行業首個車載認知大模型Mind GPT打造而來。
從重在語言理解、生成、知識問答等能力的1.0大語言模型,再到具備自主性、能解決更多復雜問題的2.0語言智能體,目前理想同學已經升級為了最新一代Mind GPT-3o。
Mind GPT-3o是一款多模態端到端大模型,其響應速度能進入百毫秒級別,擁有在一個模型內完成從感知到認知再到表達的完整能力。得益于此,理想同學的記憶、規劃、工具、表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比如理想同學能聽會看,可感知動植物、汽車、畫作等,知道周邊建筑和地理信息;再比如理想同學能認識你和全家人,記住你們的偏好和要求,讓出行用車更便捷;還比如,理想同學可以查限行、查日歷、選美團餐廳,還能查詢本地熱門活動,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
總而言之,有了Mind GPT-3o的賦能,理想同學能帶來更高效的智能生活體驗,這是理想為何自研大模型的一大原因。
此外,理想的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而大模型技術是AI的核心能力,關系到智能化產品體驗的關鍵,因此自研大模型也能幫助理想在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上更具主動性和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理想全棧自研的Mind GPT大模型獲得了業內的高度認可。
2024年,理想汽車人工智能團隊在ACL,AAAI、ACM MM及ICASSP等國際頂尖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0余篇;同年,理想人工智能獲得8個國家級獎項,包含中國軟件協會頒發“2024人工智能創新企業”稱號、“第五屆中國人工智能大賽A級證書”,并且理想還是中國首個獲得AI智能座艙能力A級認證的企業。
換言之,理想同學已經是行業內最好用的車載智能助手。
有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后的理想同學,僅僅只搭載于車機上,無法發揮出它全部的實力,那么它是否可以去自主使用所有的設備、擁有所有的服務?
真正的人工智能理應如此,可以為用戶提供跨設備的一致體驗,所以理想同學走出汽車,邁向手機,12月27日,理想同學App已經上線。
理想同學APP擁有強大的知識問答能力,可以為我們解答汽車、出行、財經、科技等眾多領域的問題,還具備強大的視覺感知能力,能夠陪伴你和你的家人一起看世界。
比如一家人出門旅游時,可以在理想同學APP中詢問當地的特色菜是什么。理想同學APP還可以解決小朋友天馬行空的問題,比如電動車是怎么跑起來的,再比如拍照詢問剛剛遇到的小昆蟲是什么。
邊看邊學,邊走邊學,不止在車上、手機上,理想同學后續甚至可以裝備在眼鏡上。
“互聯網實現了信息平權,人工智能開始幫助大家實現認知和能力的平權。我們通過人工智能將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進行融合,讓有限的空間實現無限的延伸。”
而理想和李想所做的一切,初衷是為了用戶。
“超越用戶的需求,創造讓我們自豪的產品和服務。”理想的價值觀始終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一位,不只要滿足用戶需求,更要超越用戶需求。通過人工智能,理想可以完美結合用戶的需求,最終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
在通往“幸福的家”的過程中,理想將經過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增強我的能力”,將幫助用戶提高效率,比如L3的自動駕駛,可以讓用戶出行更為方便。不過受限于能力,此時的人工智能還只是一個輔助,決策權仍在用戶手中。
第二個階段為“成為我的助手”,可以獨立完成一個或多個任務,并對結果承擔責任。比如用戶可以向一輛L4的車發布接孩子的任務,這時車輛可以到學校幫用戶接孩子,并進行面部識別、打開門讓孩子上車。
第三個階段為“硅基家人”,此時人工智能相當于一個家庭成員,甚至是家庭重要的組織者,它了解你和你的孩子、朋友,可以自主去做一些事情。
李想表示:“我自己最興奮的一件事情是我認為,我和我們的團隊能夠在有生之年實現第三個階段。”
“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運營公司名稱始終沒變過,理想還是那個理想,但理想又不再是那個理想,隨著人工智能企業這層面紗被揭開,“車和家”的定義通過AI的賦能更加超前。
李想還是那個李想,依舊金句頻出,但李想又不再是此前的李想,更有能力實現更大的野心了。
中國企業能成為全球領先的AI企業嗎?李想表示:“我覺得一切都有可能,只要所有的中國企業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要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理想同樣皆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