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行業崛起,涌現出不少實力雄厚的自主品牌,其中就包括被稱為“勵志模范”的比亞迪。風風雨雨許多年,比亞迪緊跟時代,深耕技術,如今已經是中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站在“高位”,比亞迪并未忘記社會對自己的培養,近日更是拿出30億助力科教興國。
12月30日,比亞迪在深圳總部舉行了30億教育慈善基金啟動儀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與來自全國的35所高校代表及28所科技館、博物館代表共同啟動比亞迪30億教育慈善基金捐贈。
那么,比亞迪這么“大手筆”的捐資,只是為了圖個“好名聲”,還是另有深意呢?
捐資30億,大廠擔當可見一斑
真正的大廠,更懂企業崛起于國家之間的關系。在比亞迪看來,企業能有如今的成就,靠的不僅僅是自身努力,同樣也是借了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東風”。我們常說技術決定未來,而卻鮮少有車企認真思考,是誰在源源不斷的為企業輸送技術人才。令人欣慰的是,比亞迪想到了。
國家培養了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中國汽車行業才能發展的如此之快。正如王傳福所說,如果沒有科教興國戰略,就不會有比亞迪的今天,也不會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今天,比亞迪感恩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感恩各大高校培養卓越人才。
王傳福的話擲地有聲,比亞迪捐資30億聚焦教育慈善,用于高校獎學金及新能源技術科普,助推中國科教事業的蓬勃發展。讓我們看到了何為大廠擔當,而更有意義的是,比亞迪的“反哺”與擔當,同樣在向行業傳遞另一個聲音:助力中國教育,我們才能有更多技術人才可用。
除了“反哺”,還有另一盤“大棋”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除了“反哺”,比亞迪兌現30億教育慈善基金,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很多人都覺得,比亞迪如今的成就,是因為它夠努力,其實,稍加回顧就會發現,對人才的重視才是比亞迪崛起的底層邏輯。
從1997年至今,28年以來,比亞迪從未中斷應屆大學生招聘。近兩三年,比亞迪更是招收應屆大學生數量超過5萬,今年的碩士博士占比接近70%,研發人才占比接近80%。目前,比亞迪超過一半的高管和技術骨干從應屆生培養而來。
這意味著什么,相信已經顯而易見。通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比亞迪實現了從學校到社會的“教育接力”。在人才推動技術,技術決定未來的當下,比亞迪的這場“接力賽”布局雖長,但它成就了比亞迪如今的產品優勢,行業地位,效果非常顯著。
而這依然不是比亞迪的終極目的,再往深層次想一想,比亞迪助力中國科教事業發展,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有意義的。都知道,我國是人口大國,改革開放以后,憑借著人口紅利,成為了世界工廠。但是世界工廠并不能讓中國汽車行業真正“站起來”,技術上缺少“話語權”,自主品牌仍然會被海外企業“卡脖子”。
好在,經過中國教育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從人口大國發展成人才強國。比亞迪看到了教育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它希望我們能從制造大國邁向智造強國。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堅持不懈的在教育上做投入,通過發展新能源、通過一代代工程師的技術創新,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和產業鏈,最終實現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跨越。
結語
比亞迪捐資30億元教育慈善基金,一方面彰顯了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另一方面,也讓人感受到了比亞迪的遠大格局。該說不說,這樣的比亞迪無疑是令人驕傲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有擔當、有謀略、有格局的比亞迪,將會引領行業持續攀登新能源技術高峰,為國家發展汽車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