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中國各方展示了一系列先進的國防裝備,代表了國防科技的先進水平以及海空戰力的提升。
其中,成飛的殲轟-36因外形十分前衛而引發熱烈討論,而沈飛的殲-26也外形極有特色,兩種六代機的聯袂問世,導致國際社會出現了激烈的討論。
很多人都在問,這兩種六代機各自的設計特點是什么?它們將分別擔負什么樣的作戰任務?
有俄羅斯軍事專家指出,這兩款戰斗機的研發代表著中國“在21世紀主宰空中力量比拼的一次認真嘗試”,也是對美國的一次重大宣傳與軍事技術的勝利。
成飛的殲轟-36(大家都這么稱)的重量可能達到接近60噸,顯然這很難是以機動靈活為主的戰斗機的質量,所以大家都將其視為是一種戰術殲轟機。
而且,從機體結構與設計特色來看,該機的內部載油量很可能達到總質量的1/3,所以其作戰半徑有可能達到5000公里以上,這就覆蓋了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接近第三島鏈了。
殲轟-36具有菱形機身、先進的砷化鎵AESE雷達陣列、無尾翼、2+1三發動機、尖端的光傳控制系統、配備復雜的偏航控制系統和分裂式方向舵、
單側串列主起落架、罕見的7.9米的主彈倉、機背與機腹進氣口并存、國內戰斗機首次采用的并列駕駛位與具有側下透視窗口的駕駛位等明顯特點。
在作戰戰術安排上,殲轟-36具備遠航程和高隱身性能,使其能夠執行跨洋跨洲遠程精確打擊任務。
其巨大的內置彈艙可以裝載多種遠程導彈,包括兩枚鷹擊-21或CH-AS-X-13彈道導彈,足以對敵方密集防御的海上機動戰略目標以及縱深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
當然,該機較小的側彈倉可以掛載中遠程空空導彈,比如霹靂-15,就能執行遠程奔襲消滅敵人的各類戰機。
由于存在技術代差,所以既可以擊落F-22和F-35,又可擊落B-2、B-21、B-1B和B-52H等轟炸機,E-2D和E-7A等預警機,WC-135R和P-8A偵察機,以及C-5A和C-17等運輸機……
此外,殲轟-36能夠實時監控戰場態勢,可指揮無人機群作戰,充當隱身無人機的控制中樞,保證以最小代價取得戰爭的勝利。
沈飛的殲-26總起來看應該是典型的六代戰斗機,采用無尾雙引擎氣動布局+蘭姆達翼設計,其大小和外形可能更適合于空中對決。
蘭姆達翼的因機翼后緣呈λ而得名,幾乎是后緣翼和三角翼的混血兒,因此升阻比更佳,低速性能更好,可大幅提升機動性,所以在空戰時更有利。
最重要的是,該機在翼尖位置有獨特的設計(圖片很模糊),這一技術的應用很可能使其機動性無與倫比。
殲-26巨大的內置彈艙可以裝載多種遠程導彈,包括以“光桿”著稱的霹靂-15E空空導彈以及其后續型號,這樣不但攜彈量大,而且可擊毀第五代戰機以下任何空中目標。
在未來的作戰中,殲-26將與殲-20隱身戰斗機、空警-3000預警機等先進裝備協同作戰,構成中國空軍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
分析指出,無論是殲轟-36還是殲-26,它們都代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最新成果和未來發展方向,也必將引領世界航空走向一個新的方向。
對于一個強國來說,即便試飛一款六代戰機,就足以震驚世界了——畢竟是這一代戰機的世界首次飛行;
而一次性試飛兩款六代機,其中蘊含著何等高的價值和含金量,在其他強國眼里肯定會有肯定的答案。
現在,中國空軍的這兩款六代戰斗機的成功試飛,標志著中國空軍正式邁入了世界航空領域的最前沿,事實已經把美俄歐航等空大國遠遠甩在了大后面。
(軍評陳光文于2025.01.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