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很多家長反饋孩子不如小時候“聽話”了。具體一點表達就是“暴躁”、“沉默”、“我行我素”。這真的是叛逆嗎?其實,很多時候那種不被理解的感受、無人訴說的心情、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事件都會變成一個個石頭壓抑在孩子心中,從而轉換成抑郁情緒或者說是家長理解的叛逆期。西安康寧心理醫院醫生解析:為何抑郁患者年齡越來越小。
抑郁者數量呈上升趨勢,而且年紀越來越低,多為14~30歲的青少年,甚至還有8、9歲的孩子。每年精神心理問題干預的人群中,青少年約占四分之一。他們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是誘發抑郁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整個社會環境對于“低齡抑郁”的患者并沒有投入太多的關注。往往帶著“脆弱”、“不懂事”的標簽,而忽視了他們內心真正的心理需求,導致“低齡抑郁”的自s率一直居高不下。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關注、改善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環境等。
兒童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生物學因素
包括直系親屬中患有抑郁障礙、慢性軀體問題、性別焦慮、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
心理學因素
包括悲觀消極的思維方式、完美思維、人際交往技巧缺乏等。
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學業壓力、校園霸凌、重大創傷事件等。
如何快速判斷孩子是否得抑郁?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條以上,而且這些情況已經持續有兩周以上,那么孩子可能得了抑郁:
● 暴躁、易怒、情緒波動卻毫無理由;
● 對約會朋友和參加有趣的活動毫無興致;
● 總是抱怨胃痛或頭痛;
● 體重下降;
● 更加嗜睡;
● 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
● 開始談論離家出走;
● 總是無精打采,總是抱怨太累或太無聊,缺乏自信,討論自s,對喜愛的東西變得無所謂了。
西安康寧心理醫院醫生解析:為何抑郁患者年齡越來越小。面對孩子的抑郁情緒,家長們通常缺少覺察和警醒,甚至會傾向于回避孩子的情緒問題。如果孩子出現抑郁傾向或其他反常表現,請一定要及時給予關注,爭取更科學且正確地幫助孩子走出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