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臨近春節之際,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許貴元,近日連續在一些地方黨報和國家級行業報刊上又發表了百姓比較關注的幾篇熱點評論文章。希望大家認真閱讀和參考。
讓孩子們安全度過寒假
許貴元
春節臨近,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們即將迎來翹首以盼的寒假,孩子們的寒假安全問題也成了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大熱點。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寒假期間,孩子們容易產生“自由放飛”的心理和行為,家長們因工作繁忙或在外打工,客觀上很容易放松監護管理。因此,寒假也是事故高發期,必須千方百計抓安全,謹防“寒假”變“寒心”。
家長是首當其沖的“第一監護人”。寒假期間,每位家長都要扛起“第一監護人”的責任重擔,不僅要關注孩子的飲食起居,更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與陪伴,了解孩子的日常活動,避免他們獨自外出或長時間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同時,家長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習慣,時刻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關愛與引導,確保孩子在假期中保持心理健康。
學校是名副其實的“教育主體”。有人認為,孩子放假出了“校門”入了“家門”,安全問題便與學校和老師無關。這是錯誤的觀念。學校應積極組織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向學生普及假期安全知識,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重點灌輸交通安全、網絡安全、飲食安全、旅游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確保他們在面對各種潛在風險時能夠正確判斷、沉著應對。
公共場所要擔起“社會責任”。寒假期間,特別是春節假期,城市里的科技館、圖書館、游樂園以及商超等,是孩子們常來常往的地方,公共場所的管理部門要自覺擔起監護孩子安全的責任,確保游樂設施、交通設施等安全運行。對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應提前開展排查和完善,防止事故發生,為孩子們提供安全可靠的游玩環境。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要共同守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一些學生假期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社交媒體。家長和學校應引導孩子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提高網絡安全意識,避免泄露個人信息或遭受網絡詐騙,尤其要警惕校園和小區周邊的“黑網吧”。此外,要加強對孩子的法治宣傳教育,堅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許貴元,系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
“慰問”變“問計”應成常態化
許貴元
新春佳節到來之前,很多地方結合“四下基層”在走訪慰問活動中,一改往年那種“米面油等年貨上門送到家,進屋說上幾句祝福客套話,放下東西拍個照兒,然后一走了之拜拜了”的簡單做法。而是坐下來與慰問對象面對面交談,認真征求聽取建議和意見,真誠實意地開展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活動,有的還認真做筆記、有問有答、氣氛融洽,受到基層和群眾的歡迎。
正是由于這種帶著感情去慰問、帶著問題問題去走訪活動,不僅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群眾的心坎上,也進一步拉進了與基層群眾的距離和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撈”原汁原味、貨真價實的第一手信息資料,摸清了基層和群眾的各種需求,有利于改進干部作風、提高精準決策水平和執政為民的服務本領。同時也避免了形式主義。期盼這種實實在在的走訪慰問活動形成常態長效機制,堅定不移地走好群眾路線,徹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黨的各項政策落地生根,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許貴元,系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
過一個歡樂平安祥和的新春佳節
許貴元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雙節”工作意義重大。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統籌做好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我們要認認真真地按照通知要求,進一步強化廉潔意識、安全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確保人民群眾過一個風清氣正、歡樂平安、吉祥如意的新春佳節。
值得國人自豪的是,春節申遺成功,讓全球共享中國春節文化,這將使2025年的新春佳節會更加豐富多彩、美麗繁榮,被世界聚焦。因此,我們在歡樂喜慶之時,要保持清醒頭腦,用正確的“三觀”規范自己的言行,以實際行動讓美麗獨特、全球羨慕的“中國形象”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放大”和“高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做好2025年春節期間的各項工作,事關重大、意義深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首當其沖地抓好抓細抓實,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關心關愛困難群眾,實打實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幫貧困、保健康”等系列活動,集中精力強化市場保供保穩,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要把安全生產擺在“重中之重”的首要地位。“雙節”期間,是各類事故的“易發期”,尤其是交通事故,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安全事故和重大惡性事故發生,不僅會給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損失,也會釀成永久的人間悲劇,安全問題萬萬不可熟視無睹、麻痹大意、掉以輕心,要時時刻刻把安全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眼下,要科學統籌做好春運高峰工作,為出行旅客和往返農民工提供便利服務。要全方位排查各領域的安全隱患,堅決堵死安全“漏洞”,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農村要著力抓好防范火災和食品安全工作,遏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現象,防止搞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活動,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節日風氣是正風肅紀、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重要體現。需要在全社會持續倡導文明節儉、廉潔過節,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氛圍。同時,要注意節約能源,防止節日期間多消耗一點水、電、氣“無所謂”的做法。雙節期間人員流動量大是各種傳染病高發期,尤其是多種防不勝防的流行性感冒。要增強自控預防能力,遠離疾病危害,提高健康保護意識,確保健康安全。
臨近春節,工作千頭萬緒,任務艱巨、繁重復雜。各地各部門要精細安排、縝密部署,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壓實各方責任,切實抓好落實,為2025年開好局、起好步、保民生、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許貴元,系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
謹防“福袋”變“套袋”
許貴元
隨著春節臨近,福袋悄然在部分電商賣家中流行開來。這種商家在不透明紙袋中隨機放入商品、顧客付錢后才能打開查看的銷售模式,因為無法預知的神秘感以及低于日常價的誘惑,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然而,一些商家將賣福袋變成了快速清理庫存滯銷品、過季品、積壓品的手段,在“不退不換”的霸王條款下,不少消費者被商家割了“韭菜”。
“福袋”在市場上出現已久。起初,是商家為培育品牌、增強用戶粘性、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一些具有一定優惠性或福利性的特價商品。而現在的“福袋”,卻被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家變成了欺騙消費者的“套袋”。其中不少“福袋”里面包裹著市場滯銷、質次價高的商品,致使消費者很難在“福袋”中買到物美價廉、稱心如意的商品。不僅如此,商家還奉行“不退不換”的霸王條款。這樣一來,使許多一時“圖便宜”的消費者“啞巴吃黃連、有苦道不出”,上當受騙又無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福袋”中不管包裹什么商品,只要不符合質量和價格要求,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更換、修理和退貨。而且,自定的“霸王條款”根本沒有法律效力,消費者可以進行投訴和舉報。市場監管、公安、商務等部門要聯合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加強對“福袋”營銷活動的排查和監管。對利用“福袋”推銷劣質商品、“三無”產品、搞虛假宣傳,肆意欺詐和侵害消費者利益的不法營銷行為,要依法依規給予嚴厲打擊和果斷查處,確保城鄉市場消費安全。
(作者許貴元,系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
來源:中國評論網、中華工商時報三版評論、華聲在線評論、清風網焦點視覺、來賓日報一版今日話題、黔東南日報二版燈下漫筆;搜狐、網易、新浪網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