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5年國慶節前夕,中央軍委進行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授銜儀式,此次授銜共產生了10位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名位將和802位少將,可謂是“將星璀璨”。
在這數千位開國將帥中,有8個人是全軍公認的“最能打”。但細數這8人名單,發現就連“軍神”劉伯承都只能排在第四位,許世友則不在名單中。
那么這8大開國將帥都是誰?排在劉伯承前面的三個人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第八位:“旋風司令”韓先楚
1913年,韓先楚生于湖北省黃安縣。17歲那年,韓先楚加入了孝感地方游擊隊,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并被編入了紅25軍戰斗序列。
1931年11月29日,紅25軍在河南方城獨樹鎮附近穿越許南公路時,被國民黨軍一個旅和一個騎兵團阻擊,局勢急轉直下。
關鍵時刻,身為營長的韓先楚手持砍刀高聲叫喊著沖向敵軍,一刀砍翻了一名國民黨兵,紅25軍士氣大振,戰士們紛紛跳出臨時陣地,與敵軍展開了白刃戰。
獨樹鎮戰役,讓18歲的韓先楚一戰成名。
1938年4月,已升任團長的韓先楚奉命在涉縣武鄉以東的長樂村截擊日軍一個2000人的聯隊。此戰中韓先楚身先士卒,帶領全團官兵與日軍展開了5次白刃戰,成功壓制了敵軍。
要知道這可是抗戰初期齊裝滿員的日軍甲種師團。此役后,韓先楚受到了劉伯承嘉獎。
然而,他真正嶄露頭角則是在解放戰爭期間。
1948年10月,韓先楚指揮三縱全殲廖耀湘兵團十萬余人,活捉兵團總司令廖耀湘,毛主席親自起草嘉獎電報,稱三縱為“旋風部隊”,韓先楚為“旋風司令”。
到了1950年,時任第四十軍軍長的韓先楚力排眾議,在無友軍支援、無??昭谧o的情況下,指揮四十軍駕駛木質帆船強渡瓊州海峽登陸海南島,并成功解放海南全境,避免了重蹈另一個“臺灣”的覆轍。
第七位:“能征善戰”楊得志
楊得志早年投身革命,跟隨工農革命軍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可謂是“打滿全場”的常勝將軍。
而要說楊得志最巔峰的一場仗,則要數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10月,楊得志指揮4萬余名志愿軍奉命固守上甘嶺陣地,在缺糧缺水的情況下和6萬余人的“聯合國軍”激戰43天,甚至多次在夜間展開反沖鋒,嚇得美韓聯軍晚上睡覺時聽見“沖鋒號響”就玩了命的跑。
上甘嶺戰役中,楊得志創造了世界輕步兵作戰的巔峰之作。美軍指揮官范弗利特共出動了3000多架次轟炸機,動用了190多萬枚炮彈,足足將上甘嶺山頭削低了兩米,仍然對志愿軍束手無策。
戰后,我軍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癥”,開始追求炮彈口徑;而美軍則患上了“夜間作戰恐懼癥”,開始著了魔似的研究單兵夜間作戰。
第六位:“戰術大師”鄧華
有句話說得好“將軍是將軍,湖南將軍是湖南將軍”,新中國這么多將軍,獨數湖南籍的最不一樣。
1910年,鄧華出生于湖南省郴州永寧鄉,早年便投身愛國運動,參加了湘南起義。此后他隨朱德總司令來到井岡山,是唯一一位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
鄧華將軍的獨特在于他擁有無可匹敵的戰術戰略思維,這種“統帥型”的人才在軍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1930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役中,鄧華率領部隊與國民黨軍三個師不眠不休激戰70多個小時,成功挫敗了敵人的攻勢,也奠定了他在軍中的威信。
而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鄧華將軍憑借其過人的軍事才能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戰術思想,連毛主席都多次專程找他請教戰略問題。
第五位: “布衣元帥”徐向前
黃埔軍校是我國近代最知名的軍校之一,因國共雙方核心領導不少人都出自黃埔軍校,因此素有“上鋪打下鋪,學長揍學弟,主任轟校長”的說法。
徐向前元帥就是黃埔軍校第一批學生。1924年,徐向前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兩年后參加北伐戰爭,不到半年時間就打垮了吳佩孚、孫傳芳等大軍閥。
做為黃埔系的佼佼者,提起徐向前,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他的政治理論水平過硬。但實際上,徐向前元帥是既懂理論,又能將戰略戰術靈活運用到實戰中。他在多次戰役中,以少勝多,給敵人造成了巨大壓力,尤其是在平漢路戰役中,他僅憑1000多人便打敗了4000余敵軍。
不僅如此,徐向前也榮獲了多項全軍第一。在黃埔前三期國共學員中,徐向前是第一個擔任方面軍軍官的人。在所有紅軍高級將領中,徐向前指揮過的部隊數量最多,幾乎絕大部分高級將領都曾是他的手下。而在解放軍將領中,徐向前又是第一個指揮過飛機作戰的人。
也正因為理論水平高、政治過硬、資歷深,徐向前在建國后被評為開國元帥。
第四位:“軍神”劉伯承
劉伯承元帥素有“軍神”之譽,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他的軍事智慧與指揮能力一度成為新中國成立后軍隊建設的典范。
1916年3月,劉伯承帶領四川護國軍攻打豐都縣城。豐都(今重慶下轄縣)古來就有“鬼城”的說法,于是劉伯承命令手下喬裝打扮,全部化妝成“小鬼”和“判官”,趁著夜色進逼豐都城。
守城的北洋軍一看來了一群“閻王小鬼”,一個個嚇得魂不附體,竟然棄城逃竄。
在順利占領豐都后,劉伯承來到城樓視察戰況,不曾想北洋軍殺了個回馬槍,混亂中一名北洋軍士兵開槍擊中了劉伯承的右眼。
但重傷的劉伯承為了保持清醒,堅持不打麻藥,于是醫生只得硬生生把他那顆壞死的眼球摘除,劉伯承“軍神”的稱號由此得名。
第三位:“不敗戰神”粟裕
粟裕將軍一生經歷了60多場戰役,所有戰役都取得了勝利,無一敗績。連林彪都不禁感嘆:“粟裕凈打神仙仗”。
解放戰爭期間,粟裕的名聲更加響亮,尤其是在蘇中七進七出和渡江戰役中的卓越表現,令敵軍聞風喪膽。
在指揮部隊作戰時,粟裕擅長大縱深、大穿插和急行軍,往往一夜急行軍數百里都是常有的事,這使得解放軍常常突然出現在敵軍腹地,防不勝防,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也紛紛對粟裕的戰術進行研究。
解放后,粟裕的這套戰術戰略被我軍完整保留了下來,一直到今天,體能和耐力訓練都是全軍的重點訓練科目。
第二位:“共和國最銳利的矛”林彪
看過《大決戰之遼沈戰役》的觀眾應該都對蔣介石勸杜聿明北上的臺詞記憶猶新:“你該不會是懼怕林彪吧,他(林彪)是四期的,你是一期的”。
而就是這樣一位黃埔四期生,在解放戰爭中打得國民黨眾多一期生將領抱頭鼠竄。
在黃埔時期,蔣介石就已經注意到了林彪的才能,他多次勸林彪加入國民黨,但林彪不為所動,而是毅然加入了共產黨。在五次反圍剿中,林彪屢次親率部隊打退國民黨軍的追擊,可謂是戰功赫赫。
而要數林彪的得意之作,解放戰爭可謂是巔峰中的巔峰。
林彪率領的第四野戰軍從四平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一路直沖南京,可謂是解放了半個中國,不能不稱之為“共和國最銳利的矛”。
而在解放戰爭中,林彪首創的“三三制”、“圍點打援”等戰術一直到現在還在被廣泛運用。
第一位:“橫刀立馬”彭德懷
1898年,彭德懷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他的名字幾乎與所有的重要戰役掛鉤??箲饡r期,彭老總領導的平型關戰役創下了抗日戰爭“第一個大捷”。
1940年8月,彭德懷組織105個團開展百團大戰,在華北地區和日軍進行了1800多場大大小小的戰斗,殲滅日偽軍5萬余人,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然而,他真正的威名則來自于抗美援朝戰爭。
面對美軍強大的軍事優勢,彭德懷憑借頑強的意志和精湛的指揮藝術,成功將美軍逼至談判桌前,一仗打出了解放軍的軍威,毛主席有詩云:“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參考資料:
人民網《中國開國十大元帥排名依據:資歷、職務和戰功對比》
天津日報《開國將帥的詩劍情懷》
環球網《57位開國上將:傳奇續寫在硝煙散去的日子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