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年初一,在新春的陽光下我出門暴走17公里,從靜安走到古北,再折回中山公園,然后像游客一樣橫穿愚園路,到久光。一路走一路看,突然發現一個現象:上海女性體重控制似乎比男性好。
路上遇到的男性肥仔有點多。
電視劇《繁花》里寶總那樣的身材并不多見,像陶陶那樣略顯肥胖的比較多——陶陶,也就是陳龍,年輕時也是瘦過帥過的。人到中年就有點失控。
已經失控的上海男人還有錢楓,正在失控的有姚明和陸毅。
肥男多于肥女,這是我的目測結論,沒查到準確的統計資料。
體重控制似乎跟預期壽命也有關系,2022年的數據顯示,上海男性預期壽命80.84歲,女性則為85.66歲。女性比男性長了4.8歲。
為什么上海女性比較能控制體重呢?這大概又跟peer pressure,也就是“同伴壓力”有關。上海女孩喜歡逛街,逛街喜歡打量同性——男人見多了,沒啥好看的,打量同性身材、容貌和穿著有意思得多。
特別是看出對方手包是限量款還是高仿A貨,很有成就感。
這樣,無處不在的同伴壓力很可能促使上海女性節制飲食、控制體重。再說了,上海的健身房內,女性明顯多于男性。
我有一個觀點:上海是對女性最友好的城市。安全,時尚,美食多,咖啡多多,還有,邊界感強,強得像一堵堵墻——在老家被逼婚的女生,最好逃離到上海。只要人在上海,隨便哪里都有一堵邊界的墻,特有安全感。
做好自己的工作,除此之外,自己就是自己的女王......上不上桌吃席自己說了算。
上海是一個奢華與簡單、熱鬧與冷漠并存的城市。
只要你喜歡,沒有什么不可以。
說這么多上海的好,也要說一個上海的死穴:房子。
房子有點小貴。
有句雞湯說,有婚姻未必有愛情,有房子未必有家,但在上海,“A、婚姻,B、愛情,C、房子,D、家”中四選一,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會選擇房子。
房子總是站C位。
上海的房子比上海的愛情更可靠,不是嗎?不需要的時候,還可以轉手,換回一筆大錢。
所以,只要自己大小有個窩,在上海生活還是相當輕松愜意的。生活成本甚至不比縣城高。
當年潘美辰唱《我想有個家》,現在可以改口“我想有間房,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
網上說,馬斯克的媽媽也定居在上海。“定居”這個說法我有點懷疑,人家全世界都可以買房子,未必會定居上海。但長居上海是可能的——如果把安全作為第一需要,上海的確是不二之選。
最后仿照《北京人在紐約》寫一句結語:
——如果你愛她,就讓她去上海,因為上海比紐約更接近天堂;
——如果你恨她,就讓她去上海,因為她要在上海還房貸......還得她下地獄的心思都有了。
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