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算是近年來口碑比較好的一次,看得出來導演跟總臺確實都在努力,希望給全國人民呈現出更好的春晚,挽救春晚的口碑。
可是實際上大廈將傾,這又怎么是人力就可以改變的趨勢。為何這么說呢?春晚越來越不好看,并不是春晚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只有你看懂了這背后的原因,你才能明白未來的經濟趨勢在什么地方,從而掌握時代的脈搏。
我們先說說,春晚為何現在越來越不好看了呢?第一,我們要明白,如果僅僅是拿春晚自己對比來說,這些年來春晚肯定是一直在進步。不管是舞美燈光,還是演員陣容,甚至是電視轉播技術,春晚這些年的進步堪稱是革命性的。
第二,既然春晚明明在進步,可是為何春晚越來越不好看?這并不是春晚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80年代的時候,電視媒介資源是高度壟斷的。可是如今碎片化的自媒體時代早就開啟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多,早就不局限于中央臺。如今短視頻一天產生的內容數量早就超越了40年春晚的總和了。
第三,時間碎片化沖擊之下,別說長達幾個小時候的春晚,連2個小時后的電影也讓人很多人不適應。現在大家都習慣了45秒以內的短視頻。在短視頻時代,一個視頻2秒內沒捉住人就被劃走。誰有耐心去觀看一個長達幾個小時電視舞臺節目呢?
明白了這三點,你就知道為何春晚在本身大幅度進步的前提,為何收視率還越來越低的原因。同時春晚時代的總結,也告訴了我們目前社會的幾個趨勢。
第一,地域文化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整個春晚85%的語言類節目都是以北方文化為核心,這也導致南方的觀眾對于春晚越來越不感冒。其實大家也可以發現,在互聯網上一般起主導作用的都是北方文化,而南方文化卻很少流行起來。
第二,文化審美的斷層和改變。我們的父母輩喜歡的是《難為今宵》這樣的合家歡,可是現在年輕一代喜歡的是動漫、二次元、國潮、脫口秀等文化元素。同時現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圈層壁壘是越來越高。不同圈層之間幾乎很難理解。這也說明未來的市場肯定會越來越細分,大部分的生意必定只能滿足一小部分人,如果你還想大包大攬,那你注定是失敗。
第三,社會感情關系的轉變。回家、年夜飯、春晚曾經是中國人維系家族情感的重要工具跟紐帶。可是在新時代之下,年輕人斷親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愿回家過年,更別說跟一大堆一年才見一次的親戚一起吃年夜飯了,這春晚自然也成為了雞肋。未來的中國已親戚為紐帶的關系一定會快速改變。文化圈層將取代傳統的血緣關系。簡單來說,你跟一個一樣喜歡二次元朋友的關系,絕對將遠遠超越你跟堂兄弟的感情。
屬于春晚的大時代早就過去了,這并不是春晚的問題,而是經濟在發展,時代在改變而決定的。屬于在不遠的未來,春晚就會走上一條全新的路子,改變大鍋飯的模式,變成若干細分的春晚。比如說有二次元專場,有戲劇專場,有體育專場等等,滿足不同圈層之間的觀眾需求。
2025年注定將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你想要在這一年有所作為,那你必須捉住這些社會趨勢的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