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日報》刊發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吳永明的署名文章——《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加快建設教育強省》,一起來看↓↓↓
教育興則江西興,教育強則江西強。省委十五屆七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江西省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的決定》,全面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進行專題部署,為我們深入實施科教強省戰略、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意義
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之舉。教育要培養的不僅僅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更是有堅定理想信念和深厚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必須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不斷完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體制機制,努力培養全面發展、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是提高教育服務江西高質量發展能力的根本之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而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建設江西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壯大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構建未來產業培育發展體系,必須要有高水平科研和高層次人才作支撐。近年來,我省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迫切需要通過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調整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改革措施,全面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切實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是增強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的必由之路。教育是民生大計,具有鮮明的人民屬性。當前,我省教育發展“量”的問題基本解決,“質”的問題變得更加重要,人民群眾從“有學上”的需求到“上好學”的期盼更加強烈。同時,我省教育資源城鄉、區域、校際、群體間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亟須加快對全省教育體系和布局的優化調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推動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準確把握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原則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深刻把握改革的規律和內在要求,推動我省教育體系從“有”到“優”、從“優”到“強”。
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方向。堅持黨的領導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證,必須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根本遵循,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和目標落地見效。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快形成強大思政引領力,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堅持系統施策,注重長遠效應。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要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謀劃部署管根本、顧長遠的改革舉措。要注重改革步調的銜接,對標教育強國部署要求,確保中央戰略部署在我省落地見效。遵循教育規律,注重改革的厚重積淀,避免短視行為,不斷激發教育發展內部活力。
堅持穩中求進,聚焦主要矛盾。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涉及學校多、學生多、家庭多,社會關注度高,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加強分類指導,保障教育健康、公平、有序發展。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我省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以及亟待突破的重大問題,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堅持結合省情,滿足人民期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把中央要求和我省實際緊密結合,全面分析我省教育發展基礎條件和特色優勢,圍繞“一個走在前列”“建設三個高地”“實現五大提升”,制定符合江西實際的指標體系和重點任務。
●系統推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要突出教育的先導性功能,圍繞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的九大戰略部署、40項重點任務,推動教育理念、體系、制度、評價、治理等變革,以教育之強成就人才之強,賦能科技之強。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是縱深推進“大思政課”綜合改革。推進“高校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教學、教研和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深化實踐育人改革,開展“牢記囑托強國有我 行走贛鄱感恩奮進”等系列育人行動。二是加強紅色文化育人高地建設。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建設,加強全國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建設。深入實施紅色經典進校園行動、“百館千校”聯合行動、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數字化工程。三是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預警系統。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全面提高基本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一是健全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建立各學段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機制。深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改革,推進高校與縣域基礎教育協同提質行動。二是加快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域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深入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持續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三是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實施贛教基礎設施提速擴容工程,建強江西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實現國家、省、市、縣、校五級貫通,加快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
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一是深入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建立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分類評價體系,建立健全與評價考核結果相匹配的資源配置激勵機制。優化調整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聚焦國家戰略和我省重點、未來產業發展需要,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實施高水平應用型高校質量提升工程,“一流本科教育”提升工程,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完善本碩博貫通培養體系,加大工程碩博士培養力度。二是加強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推進部省共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先行區,聚焦“1269”行動計劃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推進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公共實訓基地、現場工程師學院等平臺載體。深入實施“雙高計劃”、大國工匠強基工程,建設江西職教出海“天工學院”品牌。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高校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引導高校面向市場,與企業、科研機構加強合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評價體系,促進更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講述景院故事 傳播景院聲音/
想要及時獲取景德鎮學院推送
記得將"景德鎮學院"公眾號設為星標哦!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來源 | 江西日報
編輯&一審 | 蔡靈
二審 | 李婷婷
三審 | 胡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