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有這樣一條熱評:
“曖昧就像98度的熱水,接近沸騰。但彼此都差一點沸騰的勇氣。”
曖昧其實是一種隱蔽的兩性關系,甚至作為當事人的男女,都不敢篤定這段感情是否那樣真真切切的存在過。
小熙說,自己好像 “戀愛” 了。她說:
“我們每天都會聯系,或聊天或組隊打游戲,還會叫彼此的昵稱、相互關心,偶爾也會相約單獨出去玩......情侶會做的事,我們都會做。
但我不知道,自己這算不算是戀愛了。因為他從沒有明確和自己表白過,也沒有和任何朋友、同事公開過我們的關系。”
有一種感情,仿佛是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我們不知道,是否應該稱之為愛情。
其實,若雙方都已明確對方的心意,且有尋找戀人陪伴的需求。卻仍然處在一段懸遠而未決的感情之中,原因不過這三點。
認為你不夠好
你有沒有體驗過,想挑選一樣東西,卻久久無法下定決心的心情?
那是因為備選的物品中,沒有一樣能夠讓你不顧一切地,想要去得到。
它們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瑕疵,或是讓你覺得性價比不夠優越。總之,就是沒有讓你有動力以付出(金錢)來換取。
這就如同婚戀市場上的備胎式相親,同一個階段,可以跟多個異性相親,排列好約會時間,多點進行。
只要兩個人還沒有正式確定關系,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繼續去挑選、尋找。
而備胎無法轉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不過是當事人認為:備胎還不夠好,不足以讓他放棄其他選擇罷了。
擇優而定,物競天擇,這是完全符合人性的。如果對方覺得你很弱,不夠好,沒有價值,他還有機會找到更優質的,便不會愿意快速與你確定關系。
對感情不專一
對于某些人來說,感情是一場游戲,也是狩獵的過程。
持有這種愛情觀的人,更容易選擇邊界模糊的關系,這于他們來講是有利的。
不公開、不主動,為自己的隨時“逃跑”提供最便利的條件和理由。
可是,真正的喜歡從來都不需要躲躲藏藏。恰到好處的曖昧,是為了推進感情,而持續的曖昧,是對喜歡的消耗。
很多曖昧之中的男女,容易走入一種誤區。對方越是不與你確定關系,不去公開兩個人的戀情,你越是會對他好,越會下意識地迎合對方。
一是因為,他怕自己把握不住對方;二是因為,他能夠感受到兩個人之間,總是差那么一點點,他想自己去努力修復上這一點點。
可殊不知,這“一點點”,卻是對方特意設下來的界限。他就是靠這一份“不確定”,游戲人間的。
依戀回避心理
迷迷糊糊的愛意,容易讓人上頭也容易下頭。曖昧很久的感情不公開,就是一種逃避。
很多人下意識的逃避感情,并非他們主觀上的訴求,而是一種心理上的引導與行為。
他們在情感上,通常是不那么健康的。例如:
經歷過感情的創傷,類似拋棄、背叛,要用邊界感來保護自己;看到過父母失敗的婚姻,讓他們厭倦了情感上的束縛與承諾,習慣性的逃避責任……
這類人通常不信任親密關系,他們永遠覺得自己才是那個最可靠的人。而其他人都是不可預估、不可信的。
對于愛情,他們一方面想要靠近,一方面又害怕傷害。于是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一個邊緣地帶,若即若離。
而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安全的,至少在心理上來講是最安全的。
沒有了承諾的愛情,少了很多保護。
很多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愛情之所以成為墳墓,并非要怪罪婚姻的本身。
而是因為婚姻里的兩個人,沒有建立堅實的感情基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婚姻給到愛情的,其實是一種保護,是對雙方的一種約束。
而一段曖昧的關系,一段連當事人都講不清楚的關系,是沒有任何保護力與約束力的。
當然,很多感情關系都是要經歷從 “曖昧” 到 “確定” 的過程。
暫時的不明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經歷了長久的不安、揣測與消耗,最后卻不了了之。
別讓曖昧,把你困在情感的原地轉圈。愿你可以像余華所倡導的那般: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節奏里,不要東張西望,別受他人影響,找到你生活的重點,自顧自地往前走吧!”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